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2842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6责任编辑: 周玉宁电话:(010) 65914510电子信箱: 2017年5月31日星期三经典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 李敬泽丁帆邮发代号: 2-667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 邮编: 100029投稿邮箱: 电话: 010-57311619/57311618丛刊2017年第5期目录文学史研究 “重写文学史” 的历史与反复韩琛 中国儿童文学的性别研究实践及其反思乔以钢王帅乃 女性文学与性别研究 欲念无常: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性政治胡缨 著马春花 译 三个女性形象与当代中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贺桂梅 “情” 的生成性与晚清小说中的性别越界以 品花宝鉴 和

2、 凤双 飞 为例岁涵 我们太太的客厅 的叙事与性别降红燕 作家与作品 “重复” 的隐喻: 从小说到电影的 祝福王毅 民国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选编状况考察温立三 门, 迷悟, 张爱玲宋伟杰 论 极花 与贾平凹的小说观梅兰 西南联大时期冯至随笔写作的现代性新追求马绍玺 域外小说集 生成前史之再考察以 玉虫缘 荒矶 为中心 宋声泉 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康鑫 文化的翻译和对话: 张翎近期小说论徐学清 诗歌研究 重评徐志摩: 民主诗学的可能与限度王冬冬 语言改造与早期新诗的欧化龙扬志 回族诗人马瑞麟的诗集 河 版本谈李存光 书评 综述 女性性别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姜瑀 在

3、重读中走近经典第十二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胡景敏陈双双 冰心文学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刘东方鲁普文 西方现代艺术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评 20世纪中国文学 与西方现代艺术论稿王永祥 编后记风雪夜归人问世与反响彭林祥郑明明风雪夜归人 是吴祖光的第三部 话剧, 于 1942 年春完成。 写的是一个 “与抗战无关” 的故事, 描写了京戏名伶 魏莲生与官僚宠妾玉春追求 “人应当把 自己当人” 的理想殒灭的悲剧, 尖锐地 揭露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该剧以写实 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性的觉醒, 从而实 现对于那个黑暗时代的批判。 该剧最先 连载于 戏剧月报 (1943年1月创刊于 重庆)第1、 2月号

4、上。 这个戏的名字, 来自 唐诗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 犬吠, 风雪夜归人” 的最后一句, 并以此 构成了整个戏的意境。 在这部戏中, 吴祖 光把笔触对准了他自少年时便非常熟悉 的京剧艺人身上。 整个剧本便是以魏莲 生和玉春两人爱情的萌芽、 爆发、 发展和 失败为主线而展开的一个悲剧。 作品的男主角魏莲生, 其原型是吴 祖光少年时代的艺人朋友刘盛莲。 正因 为如此, 他才能把魏莲生的形象塑造得 有血有肉。 莲生虽红极一时, 受到各种 戏迷的捧场, 但其实他在戏台上尽管 红, 在台下可是个苦孩子。 莲生的艺人 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不统一的, 他生活在 戏台的幻象中。 他出身于穷苦的铁

5、匠家 庭, 却不敢正视这一现实, 在玉春面前 竟承认自己是读书人家出身, 莲生的矛 盾和他内心的复杂性借他在台上台下 的言行对比得以展现, 又通过玉春的层 层逼问被一一剖析, 塑造了一个性格丰 富的艺人形象。 玉春这一角色也很鲜 明。 她虽然贵为法院院长苏弘基的四姨 太, 极受宠爱, 但是出身贫苦、 被卖为青 楼女子、 又被苏弘基赎身的经历使她对 自己的真实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 我就觉得我是天下顶可怜的人。 正是因 为如此, 她才能理解莲生并因相同的命 运而产生爱情。 作者曾说过:“向来我不 愿重读自己写过了的东西, 那总会给我 以无限的后悔与愧怍, 然而今天我是多 么惊奇, 重读这部 风雪夜归

6、人 却破题 儿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亲切的感觉; 我惊 奇于那些人物对我如此熟悉, 有我, 有 你, 有他, 竟是一些同我熟悉的人再 现。 ” 这部戏剧写作于作者寓居四川江 安时期, 因怀念北方及北方的朋友, 想 到写一个有别于从前所写的 凤凰城 和 正气歌 中的英雄, 开始写他自己他 的朋友他所爱的和他所不会忘记的平 凡的人和平凡的事。 作者在 再记 风雪 夜归人 中具体交代了该剧作的酝酿 构思过程: 于是我常在想了, 把那些模 糊不清的意念重新刷洗清楚, 把时间同 地点重新组织起来; 我再借重一点书, 借重一点人间的另一些现实; 再加上了 我看到的, 和我正在作的; 我整整想了 一年半, 又写了

7、八个月, 才把这又一个 习作写完了。 就是我借用了一句唐诗,叫它作 风雪夜归人 的。 这是一个包括序幕、 第一幕、 第二 幕、 第三幕和尾声的五幕话剧。 剧作的 结构极其匀称, 序幕和尾声部分发生在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序幕是在苏府的 后花园, 尾声则在紧挨着花园的佛堂, 即二十年前玉春的 “金房”(她和莲生相 会的地方) 。 这两部分形成了整个戏的 象征性气氛风雪夜归人。 在第一 幕, 所有人物纷纷登场, 场面则错落有 致, 后两幕的情节, 都已埋好了伏线。 不 仅如此, 剧本内部充满了细微的对应, 并衍生出丰富的意味。 如莲生和他的同 门师兄李蓉生, 后者依稀成了他的影 子、 他的戏子生

8、命的一种象征蓉生 也曾红极一时, 有 “神童” 之誉, 但因演 戏时的意外事故不得不离开舞台而导 致命运陡转, 如今只能做莲生的 “跟 包” 。 正如剧作家自己所说的:“请恕我 的大胆与狂妄, 这本戏里没有主角与非 主角之分。 所有人物, 甚至于全场只叫 了一句 妈 的二傻子,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主角。 我的原意是要写一群 不自知 的 好人和几个 自知 的坏人在现实人生 中的形形色色。 ” 此外, 作家在剧本中还 有机地融进了传统戏剧的内容: 苏家拜 寿、 莲生唱 尼姑思凡 同 “金房相会” 主 题, 以及第三幕 红拂传 同 “私奔” 主 题, 形成了典型的 “戏中戏” 的互文效 果。 吴祖光的

9、艺术涵养与才情同他纯熟 别致的京白结合起来, 使 风雪夜归人 成了一部诗情盎然的佳作。 风雪夜归人 在 戏剧月报 刊载 前, 就被中华剧艺社拿去排演。 经过两 个多月的排练后, 1943 年 2 月 25 日开 始在重庆抗建堂正式演出。 为了扩大影 响, 演出消息连续在 新华日报 刊出。 该剧导演贺孟斧, 舞台监督卢业高, 演 员有路曦、 张立德、 项坤等 16 人, 五幕 剧。 该剧是 “国立复旦大学为筹募复旦 号滑翔机敦请中华剧艺社第十二次公 演” 的剧目。 尽管该剧与抗战无关, 但在 重庆戏剧界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由于 该剧以 “戏子和姨太太恋爱” 为主要剧 情, 被当局以 “诲淫诲盗

10、” 的罪名禁止演 出 (剧本也禁止付印) , 该剧演出至3月 12日后就再无机会上演。 沦陷区上海因 不受重庆当局禁止演出的禁令影响, 风雪夜归人 受到了上海一些剧社的 青睐。 上海同茂演剧社于1944年1月1 日把此剧搬上了上海的舞台。 导演吴仞 之, 参演演员有丁力、 丁川、 司徒霖等十 余人, 此剧在上海演出持续20余日, 上 海的 申报 几乎天天有该剧的演出消 息披露。 抗战胜利后, 重庆政府迫于社 会舆论的压力, 被迫开禁此剧。 1945年 9月 15日, 新中国剧社以 “纪念贺孟斧 先生” 的名义在抗建堂再次公演此剧, 演员有路曦、 项坤、 伍必端等 15 人, 几乎场场爆满, 公

11、演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 才告结束。 1946 年春, 吴祖光来到上海, 担任 新民晚报 副刊 夜光杯 主编。 1947年 秋, 他的剧本 嫦娥奔月 上演后受到国 民党的警告和威胁, 被迫避难于香港。 在 港期间, 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鉴于 风 雪夜归人 问世后产生的广泛影响, 委 托吴祖光把此剧改编成电影上演。 1948 年1月8日, 吴祖光亲自编剧和导演的 电影 风雪夜归人 同时在上海的卡尔 登、 巴丽、 新光、 虹光、 文化堂会、 沪光六 家电影院同时上映, 借助 申报 等报刊 持续刊登该电影的上映广告, 打着 “舞 台大名剧搬上银幕” 、“红伶末路, 豪门 奥秘” 、“捧角儿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12、, 当 角儿的丧了名节又丧生” 等口号吸引观 众观影。 演员有孙景路、 吕玉坤、 王斑等, 持续放映时间达两个月之久, 轰动整个 上海滩。 风雪夜归人 发表以及随后在重 庆、 上海等地上演之后, 在戏剧界引起 了较大的轰动, 重庆、 上海、 成都的报刊 上不断有批评家对该剧及上演加以评 论。 该剧连载时, 陈白尘就对 风雪夜归 人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从社会阶级 对立的角度出发, 认同剧作家在剧中所 表达的看法, 认为奴隶的牢狱之门并没 有完全打开。 所以风刮得还不够! 还不 够, 雪也要下得更大才好人间的罪 恶多么需要这无边的风雪来洗刷啊! 该 剧在重庆上演后, 新华日报 (1943年 3

13、月1日) 刊出了 做一个自由的人 风雪夜归人 书后 的剧评, 尽管作者认为吴祖光没能写出更进步更积极的 典型, 但该剧还是取得到了较高的成 就, 体现了一个忠实于生活和现实的剧 作者的良心。 3月15日, 新华日报 又 破例用一整版的篇幅发了 评 风雪夜 归人 风怒的雪花 风雪夜归人 书后 观 风雪夜归人 后灵感 风雪 夜归人 的演员与导演 四篇文章, 对该 剧表现的主题、 结构、 演出等进行了评 论, 都以肯定为主。 李健吾 (刘西渭) 也 对此剧给予好评, 认为 “ 风雪夜归人 的力量在含蓄, 它的成功完全由于孕 育。 全戏正文只有三幕, 前后共总四天, 第一幕在戏园的后台, 第二幕在阔人

14、的 小楼, 第三幕在戏子的家。 序幕和尾声 发生在同一时间, 全在二十二年后, 前 者在小楼外边的花园, 后者在小楼里 面, 内外相映, 前后呼应, 正文用倒叙手 法, 紧凑, 贴切, 蔚然成一有机的结构。 这 里有穷人的哀愁, 小人的得意, 阔人的风 雅, 学子的荒嬉, 而动人的更是传奇的场 面, 同病相怜的会晤, 命运的坎坷。 ” 与肯定为主的评论相反, 否定贬低 的评论也不少。 如在 女声 上署名 “兰” 的戏评 风雪夜归人 中, 尽管论者在主 题上同情该剧, 但认为这个戏似乎并没 有独特的性质, 这个剧本似乎就是 秋 海棠 的前半截。 对于该剧的序幕, 作者 认为在剧本的编制上是必要的

15、, 但由于 编者处理的松懈和不适当, 似乎就变成 不必要的了。 紫剑的书评 风雪夜归人 则更为严厉, 他从四个方面对该剧进行 了批评。 第一, 戏剧的主题是几个概念 拼凑起来的。 第二, 故事的结构也露出 勉强硬凑的痕迹, 特别是序幕完全没有 意思。 第三, 剧中情节也有说不通的地 方。 第四, 作者对于人物个性的描写都 不能使之固定成型。 若非在评论该剧 时, 认为该剧主题不明。“全剧仿佛很难 找出一个主题, 读完全剧, 我们的感觉 是茫茫然, 他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除了 二十年中的一个小小的平凡故事以 外。 ” 尽管剧作家着力于平凡的人事的 描写, 但是他并没有成功, 按常情说, 最 平凡的也往往是最典型的。 但他认为作 者在 风雪夜归人 中所描写的人物, 却 “只有 平凡 , 没有 典型性格 。 作者刻 意欲写平凡, 只是他对现实发掘得不够, 观察得不够, 因此所写的不过是平凡, 而 非 典型的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