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动手实践机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8240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动手实践机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动手实践机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动手实践机会 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建瓯市龙村中心小学 吴娟柳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传统教学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活动。教师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甚至超越教材资源。引导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效组织、适时指导,提高操作实效,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关键词 创新 实践 教材 生活 指导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然而笔者在教学一线中发现: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已不适应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存在忽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的表现。一一、 注重课堂理论学习,脱离实际

3、,忽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注重课堂理论学习,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在传统数学中,往往只注重课堂理论学习, “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教学的惟一方法,为实现较高的智育目标,一直比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最终形态的掌握水平。反映在教学方法上是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使得知识只能以孤立的形态而不是以相互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只能培养出

4、毫无实践能力的理论“尖子生”。陶行知先生在人民教育运动中谈到“中国的传统教育,制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天天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的头脑发胀,却很少使用他们的双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担负繁重的劳作,却不能接受学校教育”。为此还特别制作了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二、以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指导,不提倡学生自主思维,忽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二、以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指导,不提倡学生自主思维,忽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在考试

5、指挥棒的指挥下,在现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体制的管理下(即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许多教师为谋求眼前利益,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步步为营,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但不鼓励也不允许学生有其它不遵循教学目标的行为和思想。在教学内容上也只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不重视问题的提出。教学模式单一化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完成为“教”而教的课堂中,学生的“学”难以体现,致使学生从主动的“学”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造成学生缺乏问题

6、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低下,与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能同步。总之,传统数学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真正找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途径。做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是数学教育教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一、细读教材,充分挖掘可操作资源,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一、细读教材,充分挖掘可操作资源,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教材内容安排上,由过去的“准备题铺垫、例题证明、概念揭示”模式变为“联系实际、观察操作、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自主式、活动式的内容安排,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各册教材

7、也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动脑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增加,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甚至超越教材资源。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改进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几何形体的把握。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材在编排这一知识块时,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练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通过 大量具体的、形

8、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操作的方法异彩纷呈:(1)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 180,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 180

9、,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经过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他们发现梯形面积转换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转换成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有利的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非几何形体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 ,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 ,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 ”等。应用题、数和计算、量和计量、统计知识、比和比例等这些知识块的教学 ,在操作层面上的要求不是最明显,这更需要教师能挖掘其内在的动手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去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并

10、鼓励学生自制学具,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如:教学容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对“升”“毫升” 具体是个多大的概念有个较清晰的把握及快速的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瓶子,把学生分几个小组进行猜数游戏,哪个小组猜中其他小组带来的瓶子的总容积次数多为获胜组(被猜的那组同学较快的举起自己手中的瓶子然后又放下,如果没有猜中的,以所猜数字最接近准确数的为赢)。因为学生带来的瓶子有大有小,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进行换算,又需小组合作。整个过程不论是好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

11、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就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更多的互相交流信息的机会。有利于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深化对数学的理解,更有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探究问题的能力。二、引导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二、引导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睥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对数学的

12、感性认识,发展数学才能、培养数学创新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笔者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进行了我为教室换新装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学生计算教室的长、宽、高,粉刷材料的价格,每一组数据都得由学生自己得到:测量、记录、访问、计算,从而估算出为教室粉刷一遍所需材料、造价,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的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

13、言。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当然不是所有的实践操作都能使学生达到最有效的体验;不是操作活动越多学生的体验就越成功,有效的体验中也有很多学问!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操作活动;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有效组织课堂,说清要求,指明方向,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适时、必要、适度、有效的点拨,提高操作实效。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

14、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创新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原来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 秦凤英数学日记激趣促思 http:/:8080/ReadNews.asp?NewsID=3852 蒋仪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思维能力的探索 http:/ 史金根动手操作 经历数学http:/ 王芳萍小学数学新教材使用的探讨 福建陶研 2008.1:27-285 庄炳宗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要有心而为 福建教学研究 2007.9:22-246巫锦华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质疑能力 福建教育 2007.6:517 翁冰心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启示 福建陶研 2008.1: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