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526415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检测(十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2014黄山一检)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C噬菌体需分别用含35S 和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 DNA与蛋白质分开后研究各自的效应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 S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 S 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

2、杀死的 S 型菌与无毒的 R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的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 S 型菌D将 S 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 R 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运用了和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4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

3、氧核苷酸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都是 DNA5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R 型和 S 型分别注射到健康的小鼠被注射 R 型菌的小鼠不死亡,被注射肺炎双球菌 体内S 型菌的小鼠死亡。说明 R 型菌无毒性,S 型菌有毒性B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 将 R 型活菌与 S 型菌的 DNA 和 DNA 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 R 型菌,说明 DNA 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C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4、D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 RNA 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可能是遗传物质6.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B该实验证明了 S 型菌体内的 DNA 是遗传物质C第 1、2、3 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D第 3 组与第 4 组进行对照可说明 S 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 R 型菌转化成 S型菌7(2014海口调研)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要加热处理B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 菌共同培养C

5、的结果是只有 S 或 R 一种菌落D的结果可能是有 S、R 两种菌落8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S 型菌的 DNA 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9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 标记及氨基酸被15N 标记的细菌体内,连续繁殖三代,含有32P 和15N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为( )AA100

6、%、100% B25%、50%C50%、50% D25%、010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 S 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 型菌。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 S 型菌;而单独注射 R 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小鼠均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 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 R 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 S 型菌D加热后 S 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11用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

7、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 9 h,经检测共产生了 64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32P 和35S 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DNA 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 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 1 h12R 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菌落粗糙,对青霉素敏感。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 S 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 S 型(记为 Penr S型)突变菌株。现用 S 型菌、Penr S 型菌与 R 型菌进行一系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完全正确的是( ) B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培养基

8、 含青霉素的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实验处理S 型菌的 DNA 和活的 R 型菌PenrS 型菌的 DNA和活的 R 型菌 PenrS 型菌的 DNA和活的 R 型菌 PenrS 型菌的DNA、DNA 酶和活的 R 型菌结果预测同时出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同时出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两种菌落都不可能出现仅出现粗糙型菌落A甲、丙 B乙、丁C乙、丙 D甲、丁二、非选择题13(2014衡阳质检)下图为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2)DNA 复制发生在图中_过程之间,原料是_,由_提供。(3)以32P

9、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发生在图中_过程,如果在 f 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4)以35S 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14.(2014浙江五校联考)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 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且_。(2)获得分别被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

10、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 25 min 时,上清液中的35S、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90%和 20%,由此可以推断出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1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 H7N9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原理:_。(2)材料用具:H7N9 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RNA 酶、小白鼠及其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3)实验步骤: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

11、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按下表所示配制注射溶液,然后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组别注射溶液A_和_B_和_CD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4)结果预测及结论:A、C 组发病,B、D 组未发病,说明 DNA 是 H7N9 病毒的遗传物质;_,说明_。(5)实验分析:_组和_组对照,能说明 D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B 组和 C 组对照,能说明_。C 组和 D 组在实验对比时起到_作用。答 案1选 A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内

12、必然存在着将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转化因子。2选 D 将 S 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观察 R 型菌是否发生转化,结果加入 DNA 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加入蛋白质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选 D 艾里弗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后者还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选 D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RNA;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5选 C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获得的上

13、清液的放射性很高,不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6选 B 该实验只能证明 S 型菌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能使正常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7选 D 过程是将加热杀死的 S 菌和 R 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程后,可以培养出 S、R 两种菌落,过程是分离出 S 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经过程分别和 R 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经过程后,可以培养出 S、R 两种菌落或 R 一种菌落。8选 D 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 R 型菌;S 型菌的DNA 进入 R 型菌,使 R 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 DNA 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由于 S 型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9选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亲代噬菌体的 DNA 的作用下,以细菌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