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春doc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640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青.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艾青.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青.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青春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诗歌创作对现实的参与程度,诗歌技艺所达到的高超水平, 以及对当代诗坛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艾青堪称大家。他是给现代中国人提供了无穷精神 养料的诗人。是一位曾经感动了现在仍然感动着中国的诗人。 二、学生介绍艾青及相关资料 (教师投影资料)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 姆、北方、向太阳等。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 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建国后 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等。被誉为“中国诗 坛泰斗

2、” 三、共同感悟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的骨架非常清晰,请大家再次朗读并找出承担抒情 骨架作用的语句。 学生朗读并小组讨论 生:龙华的桃花开了。 生:大地舐吮着年青人的血液。 生:血迹爆开蓓蕾,点缀春天。 师:找得很正确,现在我们理解这首诗就容易多了。作者为什么特意点出龙华? 学生自读注解并讨论 生: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地方。 生:龙华除了地域含义以外,它还是监狱,是杀害烈士的刑场。 生:龙华也是烈士灵魂的安息地,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师:看来作者要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桃花的盛开要结合起来。那么,龙华的桃花是在 什么情景中绽开的? 生: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

3、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 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生:龙华的桃花开放时,是五烈士牺牲的时间,并且是在夜间开放的,这不是自然意 义上的夜间,在这里夜间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环境。 师:我也同意这个看法,艾青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波德莱尔的影响,在这里 是虚实结合。夜间就象征了黑暗。的确三十年代的旧中国,茫茫暗夜,漆黑一片,失却了 光明,反动统治的淫威到处肆虐,苦难的人民在无望的哭泣,在受难负重! 师:作者进而把视点转向了整个大地,为什么土地舐吮着年青人的血液? 自由发言 生:五烈士的鲜血流淌在龙华的土地上。在这里是实写。 师:土地应是神圣的,在这里为什么说它是饥渴的野兽?

4、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归纳 师:作者把土地比做饥渴的野兽,其实并不是对土地本身的贬损。中国人习惯用洪水 猛兽来比喻灾难,这里其实是对主宰着土地命运的统治者的愤怒控诉。 师:“人之子”该怎样理解? 生:这里的“人”是大写意义上的人,是积极探索光明,寻找民族出路,觉醒了的人 们。他们希望有尊严的活着,希望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生:“人之子”是率先觉醒了的先行者,每个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先知先觉者,但他 们往往充当了悲剧的角色,他们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实现一种唤醒。 师:读到此处,我们觉得异常沉重、窒息,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读出了血腥,但 艾青的可贵之处是引领着我们的灵魂穿越长长的暗夜,走过

5、凄风苦雨,去寻找拯救的希望 之光。 师:让我们朗读以下诗句: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师:问:为什么血迹爆开了蓓蕾? 生:蓓蕾象征着希望。 生:烈士们用他们的牺牲,用他们抛洒的斑斑的血迹唤醒了一个民族复苏的春天。 师:是的,这种唤醒,发生在东方的黑暗中国,那时的中国处在神话般荒唐的不可理 喻的氛围中,难道不是吗?进步青年惨遭野蛮杀戮,荒唐之极。诗歌中连续几句写了唤醒 的过程,请朗读: 学生齐读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师:这三句,你读到了什么? 生:悠长的冬日、冰雪的季节、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

6、语句说明一种社会理想从付诸 行动到取得收获,是一个异常艰巨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师:最后一节用问答体的形式重申了诗歌的主旨: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 郊外的墓窟 墓窟是五烈士静静安息的坟茔,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春天。我想, 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们如果在天有灵,看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而拥有这份美好的我们该怎样倍加珍惜,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决断。让 我们怀抱对先烈的敬仰感激之情,再次朗读诗歌。并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柔石、殷夫、 胡也频、李伟森、冯铿, 四、板书设计: 舐吮 土地血液 爆开 血液蓓蕾桃花开了 点缀春天春 艾青 教学目标: 1.培养

7、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语言赏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1931 年 2 月 7 日,“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这五位年轻 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被敌人杀害现在上海华龙,艾青听到后,气愤异常,于是写诗以 纪念为国牺牲的烈士而写。 2、背景介绍 春作于 1937 年 4 月。 艾青说:“这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胡风拿去发表在生活与学习上。” 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这历史

8、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 为一个年轻诗人的艾青,同样也是怒不可遏。 而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来讴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 来唤起民众呢? 为了反映这一事件,诗人本来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枪匕首般地喷 泻而出,可以直接具体刻划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场面,也可以写五烈士革命的历程写一 首长诗。而诗人没有这样选择,可能诗人觉得这样写会流于一般化,不足以撼动人心。因 此诗人最终选择了春。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 江金

9、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 5 岁回家。1928 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 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 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 举成名。1935 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 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文章通过对华龙这个地方的桃花的描述,写了烈士的血不会白 流,他们的精神将化作战胜黑暗的力量。这里盛开的桃花,是社会解放的象征,表达作者 必胜的信念。 四、诗歌赏析 1、

10、内容赏析 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 与否的关键。我们来看,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 “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 “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 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 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 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 这首诗妙处多多。诗文开篇点题“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11、,作者要写春, 主要是写“龙华的挑花”。接下来就自然的导出挑花开放的具体时间,是在“血点斑斑夜 间”,是在“没有星光”“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的夜间。诠释了黑夜,文笔突然回转,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 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 “年轻人的”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诗文至此,做好了铺垫,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真 正的主旨,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因为“舐吮了年轻人的热血”,才得以”“经过了 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才得以“在东方的深黑 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12、这里提到的斑斑血迹,既明指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又 暗喻芬芳满目的桃花,这些桃花和蓓蕾带来的理想结果“江南处处是春了”,但是 “春从何处来?”“来自郊外的墓窟”,末两句其实凝结了作者深切的感悟,极具精 神震撼力。 2、修辞赏析 一个时代当然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作为现实主义大师,拥有“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的 美誉的艾青,他的诗歌艺术就在于立足于现实而高于社会,起于现实而终于理智,他的作 品大多都篆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像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等, 这首春也不例外。在诗中,龙华烈士的鲜血被喻为报春的桃花,比喻妥帖巧妙且震撼 人心龙华的春天,其实就是烈士的春天,其实就是龙华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春天

13、, 这样的春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样的春天也是悲壮而刻骨铭心的;接着,他又用“无数的蓓 蕾”暗喻烈士用鲜血培育出来的一代革命新人,用江南处处是春来明指革命事业的光明前 程,指出革命事业在“经过悠长的”“无限困乏的”“冰雪的季节”之后,必将产生一种 令人振奋的柳暗花明的伟大盛况。作者字字惜春,其实是字字惜人,作者写春,其实是在 写对烈士牺牲的感受,它所引发出来的感情是真挚而又强烈的,所以他说春“来自郊外的 墓窟”,是墓窟里烈士的血和一个个不屈的灵魂滋润了东方的万物,哺育了神话般的春。 这里的春是一种象征,是因烈士的血、烈士的灵魂以及作者的真切感悟而存在的一种象征, 春其实就是烈士血。对于处在光明的春

14、天中的我们读到此诗时理应明白“春”所蕴涵的深 意,从而想到我们应该对烈士们或为烈士们做些什么。 3、语言赏析 此外,这首诗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它的谴词造句,在诗中,每一个名 词经过作者的“匠心”经营都具备了特定的含义,和当下的一些现代诗歌不同,这首诗中 找不到多余累赘的形容词;在造句方面,全文多处运用了结构相似的造型,但一点也不闲 罗嗦,像“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三个“经过” 摆在一起,读起来有很好的层次感对于这些,就不多说了。 当然,一首好诗,有作者的创作智慧,也有读者的阅读智慧,艾青老前辈早已把春 创作完整,至于能读出什么味,读出什么感受和

15、智慧,就全在于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读者 了。 五、学生自由质疑、理解。 如:作者把土地比作野兽是否不当? 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了 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 人的”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指什么? 革命烈士。 本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那句?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出来。六、朗读背诵。 七、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桃花血液春天(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