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楠木与故宫的姻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26050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6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瓮安楠木与故宫的姻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瓮安楠木与故宫的姻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瓮安楠木与故宫的姻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期活动 由贵阳晚报 瓮安县委宣传部合办江界河大桥位于瓮安县江界河风 景区内,1995 年建成后, 曾被封为天 下第一桥。 5 月 23 日,在瓮安县江界河风景 区震天洞峡谷中, 横跨两岸峡谷之上 的江界河大桥上, 过往车辆和游客不 断, 这座长约 461 米, 宽 13.4 米,高 263 米的大桥,历时 3 年建成。 家住峡谷边上的张新民, 见证了 建桥的全过程,他说,90 年代初,他还 是一个 18 岁的学生,在瓮安县城上高 中。当时峡谷两岸还没有桥,过江要靠 船,而船有固定的发船时间,有很多同 学急于回家,便将书包留给他,游泳过 江,十分危险,经常有人溺水身亡。 于是, 修桥成了两岸群

2、众的最大 心愿,1993 年,大桥刚动工时,附近的 很多村民赶来这里看修桥, 他的父亲 曾在修桥工地上做过工, 到了桥体合 龙的那天, 附近的村民便自发买来鞭 炮,在桥上放。 站在江界河大桥旁边的山冈上, 大桥周边的风景一览无余, 江界河大 桥就像一条飞虹,横跨两岸峡谷之上, 而在离它下游不到 4 公里的地方,便 是红军渡江的地方。市民记者 郭昆筑江界河大桥 高峡飞虹“ 发现多彩贵州” 瓮安之最贵州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迎接本报主办的“ 我们一起行 走,发现多彩贵州” 采访活动 每周都将推出行走路线, 欢迎市民报名参加活动。 被选中的 市民将全程免费参与采访活 动。 报名电话:085196669?

3、 ?微博:新浪、腾讯微博上搜索 贵阳晚报 96669、 贵阳晚报 贵阳新闻网,还可搜索腾讯微博微博公社, 了解此次活动相关信 息。微信:贵阳晚报黔生活特别报道 TEBIEBAODAO10A叠编辑 版式 吴剑平 校对 高昊2014?年 5 月 28 日 星期三瓮安楠木与故宫的姻缘史料记载,明朝建造紫禁城,近半木头来自播州属地瓮安朱家山 朱家山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原始森林公园,瓮安人常以此津津乐道北京故宫(明朝时称紫禁城), 瓮安朱家山森林公园,相隔 2000 余 公里的两个地方, 因高大楠木有了 关联。 史料记载,明朝建造紫禁城, 近半大木来自播州属地瓮安朱家 山。 进入森林公园 6 万亩核心区 域

4、,最直观的就是茂林。 据地质专家 介绍, 贵州岩层 60%都是石灰岩,朱 家山岩层却是省内少有的板岩和砂 岩, 山上以楠树为主的阔叶林带分 布广泛,原始森林资源得天独厚。 森 林内, 两人合抱粗的高大楠木随处 可见。 楠木木性温润平和, 不喧不 燥,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 内敛 平和、 恬淡虚泊”的精神特性契 合。 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 能历经岁月的侵蚀而不易变形,可 谓 “ 出污泥而不染, 历磨砺而不 衰” 。 楠木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开 始,便由于其不喧不燥、经久耐用 的独特属性,成为皇家建筑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木材,与皇室贵胄之家 结下了不解之缘。 楠木这种独特的皇室尊贵标 签,使朱

5、家山与 2000 公里外的京城 取得关联。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开始修建紫禁城。 四川、云南、贵州、 湖南等地的高大楠木, 成了宫殿建 筑木材的首选。 明万历十四年,播州 宣慰司宣慰使杨应龙在草塘瓮水安抚司采伐楠木敬献朝廷,用于修建紫 禁城中慈宁、 慈庆二宫。 明嘉靖二 年,朝廷工部主事龚辉到瓮安采伐楠 木五千余根, 用于修建紫禁城仁寿 宫。朱家山楠木曾为明王朝紫禁城构 筑栋梁的典故,至今为瓮安人所津津 乐道。 明代宫廷大量伐用楠木, 导致 清初以后, 被誉为中国木材瑰宝的 楠木已越来越少。1999 年,国务院批 准野生楠木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 物,学术界定性为渐危物种。 目前, 朱家山已被

6、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原始 森林公园。 漫步走在森林公园内,防火标语 随处可见。 有着 12 年护林经验的护 林员雷佑元告诉记者,护林员保护森 林的职责范围很广,涵盖防火、防盗、 珍稀动植物的保护等方方面面。从小 在山里长大的老雷和另外 10 多个护 林员, 对大山和森林有着独特的感 情, 他们始终坚守着一个纯朴的理 念:对自然保护得越多,得到馈赠就 越多,你护林一时,林护你一世。 去年 10 月份, 雷佑元在巡山过 程中看到,一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楠 木突然倒下,树干估计有四人合抱那 么粗,因处于悬崖绝壁,无法靠近,只 得任其自然风干、腐朽。 “ 或许这也 是树木重新回归自然的方式吧。 ” 老 雷说

7、。 本报记者 杨颍博 侯川川瓮安朱家山为明朝紫禁城建 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那么大的木 材,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从贵州运 到 2000 公里外的京城? 瓮安县旅游文广部门工作人员 说,从深山采取大木并运到京城极为 艰难,据史料记载,一般情况下,朝廷 征用的楠木, 长达 30 米, 直径约 4 米,运送每根楠木,需要拽运夫少则 500 余名,多则 800 余名,沿山路、水 路一路进京, 运送起来十分费劲,少 则需要一年,多则需要两三年,运送 途中十分艰辛, 拽运夫疲惫不堪,重病重伤者过半,不少拽运夫甚至命丧 途中,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另 外,一根楠木,当时买下来才 10 余两 银子, 运

8、到京城, 光是运费就需要 1000 多两银子, 给地方财政造成很 大负担。 明朝嘉靖 37 年,曾经到贵州瓮 安奉旨采木的宰相龚辉, 体验过采 木和运木的艰辛后,画了一幅 采运 图,上书皇帝,建议停止采伐大宗 林木。 明嘉靖帝看到图后, 深受触 动,随后下旨停止采木。 侯川川 整理得益于良好的植被,朱家山的水 源涵养能力突出, 境内有长岭河、拉 岔河、朱家山河三条河流以及大大小 小众多山溪。 诸多溪流汇成了国家级 风景区阳河的源头。 在瓮安县林业局工作多年的董 忠远,无论前往何处,都会带几瓶朱 家山水饮用,因为他亲眼看到过专家 对朱家山水的鉴定过程。 贵州多石灰 岩地貌,流水经过后,水质硬度较

9、大。 国家标准规定自来水硬度不超过 450毫克 / 升,硬度低于 250 毫克 / 升的 水就已经算是好水。 而朱家山的水, 流经的是板岩、砂岩,又被繁密的草 木根系梳理, 硬度在 8-13.5 毫克 / 升,是软水中的极软水,有“ 中国第 一软水” 美誉。 优质水源孕育了众多生灵,朱家 山内有种子植物 137 科 392 属 750 种, 占贵州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 57.56? %,林木下花草丛生。 本报记者 杨颍博朱家山原名都凹山, 之所以改 名朱家山,当地有两种说法,都与明 朝有关。 其中一种说法是朱棣发动 “ 靖难之役” ,取代建文帝朱允炆成 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到贵州避难,先 后在长顺

10、、施秉、瓮安等深山密林出 家为僧,避祸消灾。 他曾在朱家山护 国寺内居住, 所以当地居民改都凹 山为朱家山。 另一种说法更为大家所认同。当地人称元朝末年, 农民起义烽烟四 起,朱元璋成为起义群雄中的一支中 坚力量。 为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需 要大批兵器,而打造兵器又需要大量 煤炭。于是他派兵从湖南沅江到瓮安 拉煤。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闲暇之余 想起为他打江山起过作用的都凹 山,便赐名为朱家山,名号一直沿用 至今。杨颍博 整理位于江界河北岸火金山上, 杨成 武将军题写的 “ 乌江天险” 赫然醒目, 其书法字径载入 “ 世界之最” 。 5 月 23 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江界 河码头,从码头对面的盘

11、山公路上,便 能看到刻在高约 200 米的 “ 乌江天 险” 摩崖石刻,其字体壮观与乌江浑 然一体。 今年 55 岁的码头船工田景翔说, 这摩崖石刻总共由 “ 乌江天险” 和 “ 杨成武” 7 字组成, 最大的单字 “ 乌” 高 47 米,而 “ 乌江天险” 四个大 字的凿刻深度均为 1 米。 从 2008 年 起,该摩崖石刻由 13 个工人花一年多 雕刻而成,仅是涂抹字体用的油漆,就 有 4 吨之多。 2013 年,被上海大世界 基尼斯总部认定为红色摩崖书法字径 世界之最。市民记者 濮伟“ 发现多彩贵州” 邀您一起行走朱家山 “ 软水” 的秘密相关链接朱家山得名渊源 曾为明王朝铸剑明朝宰相上书停止采木“ 发现多彩贵州”市民随笔“ 乌江天险” 红色摩崖江界河大桥 徐其飞 摄朱家山内风景如画,宛如秘境仙踪 徐其飞 摄朱家山景区,古树参天 本报记者 徐其飞 摄?13 名工人刻这四个字用了 一年多的时间徐其飞 摄舞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