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575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经济(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试说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也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指导意见要求的重难点: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注意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5、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注意史论结合。命题趋势:近些年的题目这里大多以选择题 为主,有向材料题增多的趋势,复习中注意 对古代商业的把握,注意将古代资本主义萌 芽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比较。热点探究:1、注意商帮(晋商、徽商)的精神及 经营理念。可以结合浙江

2、省自编的纪实题材片子 风云浙商来探讨浙商的发展以及经营之道。2、年初中国大范围的干旱问题,政府的应对措施3、对三农的政策历来是政府的重点,需关注。【学习要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1、农具石器木器和刀耕火种、铁农具和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汉代得到普及,唐 朝曲辕犁的发明使用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 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技术垄作法、代田法、绿肥种植技术、育秧 移栽水稻增产技术、稻麦复种制。齐民要术和 农政全书等著作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 技术发

3、展。3、耕作制度南方的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4、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并成为古代 中国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1、夏、商、西周:土地国有制。2、春秋战国: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北魏到唐前期国家授田(大量的无 主的荒地)给农民,唐以后瓦解。)(三)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其影响1、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现象:“富者连阡陌,贫着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3、土地兼并的影响:1)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4、导致农耕生 产秩序的严重破坏2)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激发了农民 起义,迫使地主积极进行改革,但都无法缓和社会矛盾。 学习思考: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是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 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 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就上述观点发表你的看法。其次: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

5、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及其严厉。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阶级分析法只是其 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历史调查的方法、 历史比较法等。(四)农田水利工程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1、大禹治水2、河渠书、沟洫志等水利学专著3、李冰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资料:“蜀首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川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 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司马迁史记河渠书4、郑国郑国渠5、汉代关中地区的“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6、东汉治理黄河王景7、唐代设立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6、8、宋代对兴修水利工程有功的官员有明确的奖赏制度。9、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水利的兴修。10、主要的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均的翻车,唐朝筒车(五)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六)小农经济的影响1、春秋战国以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3、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阻碍资萌芽;4、沉重的赋役负担、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等因素制 约小农经济的发展。当堂演练:1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

7、入,强乎耕稼树 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 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这主 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小农经济之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战国后期“重农抑商”政策被人民接受 C农民深受地主新兴地主阶级的压迫,生活困苦 D农业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存进了在黄河流域 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 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 朝代

8、有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 A、 B、 C、 D、(08北京)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 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 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 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二、手工业的发展学习要点:(一)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经 济的特点之一2、田庄手工业:土地集中,汉代以后出现,也是自然经 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3、官营手工业:主要的经营形式,占据主导地位4、私营手工业:明代以后,私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二)纺织业的发展1、新时期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要求

9、给现象能够 得出结论 书13页)2、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例证:甲骨文中记载祭祀参神 的内容;周礼中,“妇功”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 有六职”)3、汉代时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例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汉代 丝织品经丝绸之路传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资料卡片: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 妙达到极点。古罗马 普林尼自然史4、唐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材料: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褴褛衣。唐 孟郊织妇词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唐 韦应物杂体5

10、、宋代规模更大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6、明代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缂丝紫天鹿南宋棉毯概括古代纺织业发展成就缂丝紫天鹿三、冶金技术1、青铜技术:夏商周(大多是 生活用具,商周时是礼制的象征 ,代表权力和秩序,代表商 代司母戊大方鼎)2、冶铁:最早是春秋晚期;战 国时期锻铁和铸铁技术及炼 钢和淬火技术;汉代汉武帝 盐铁官营制度,开始用煤做燃料 (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 力鼓风水力鼓风(东汉杜诗发 明水排);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 。资料卡片:书16页四、陶瓷业的发展1、制陶,彩陶原始时代已经出现,唐三彩继 续发展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度阶段3、瓷器的发展;

11、唐代最为突出(诗句“九秋风露越窑 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天下无贵贱通行 之”邢窑白瓷)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 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康熙年间 粉彩瓷工艺的发明,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封造及的水 平。五、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技术先进源远流长、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冶金、制瓷、纺织) (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1、商周: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3、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三)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时间:西周到明前期。2、特点:官府统一管理、资金雄厚、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技艺高3、局限:产品不入市场、

12、缺乏竞争、效率低、阻碍手工业进步 (四)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萌芽1、产生于春秋战国,因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曲折。2、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后期,产生资萌芽。(五)“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稳定封建经济,另一方面阻碍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08山东)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 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 密C.青花瓷是一

13、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三、商业的发展学习要点(一)商业发展的表现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 之物莫不通。”;唐代“俞大娘航船”(邸店中国最早的银行,车坊货 物交易的客栈、车马休息的旅店。);宋代:海外商云发展商品远销到 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地区;明清时期:出现了会馆,商帮(晋 商、徽商势力最大材料:书19、20对他们的介绍,应关注)书上的资料卡片 需注意:反应了商业的繁荣与市场交流范围广、种类多。B、“市”的发展: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时

14、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 成“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由乡村集市演变为地方 商业中心,“夜市”也比较繁荣(结合21页资料卡片),“日中为市”的时间限 制,坊“市”分开的空间限制;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草市”有 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明清都市中的商 业去繁华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图C、商业都会崛起:大都市、商业区、商业市镇北宋汴京城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 , 它们是A B C DD、货币的发展:贝秦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唐高祖 开元通宝宋代出现了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的白银使用 广泛(自唐以后大都

15、以通宝为范式,都是圆形方孔钱)(二)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不占主导地位。 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减少。 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4、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5、商业发展受到政治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 力量。(二)对外贸易由盛到衰1、兴起:汉(丝绸之路)。2、发展:唐(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3、兴盛:宋元。4、高峰:明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5、衰落: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海禁)。下图图是一张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对外交通路线线示意图图。 根据所学知识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该图对应 的朝代是A西汉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 模扩大。 3、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一面又 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 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4、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 渐发生变化。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自商鞅变法开始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作用:可以安定人心。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 位。吕氏春秋的观点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