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263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原理 理论讲义(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概述第二节 税收术语第三节 税收分类第四节 税收原则第五节 税收负担及转嫁第一节 税收概述v一、税收的基本属性v二、税收的“三性”v三、税收的作用第一节 税收概述v一、税收的基本属性v 马克思税负是政府机器的经济 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v 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 霍布斯的”利益交换说“。庐山秀峰一、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基本属性“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 济基础,而不是其他 任何东西。” “国家存在的经 济体现就是捐税。” 马克思 1818-1883庐山小天池一、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所谓赋税,就 是国家不付任何 报酬而向居民取 得东西。” 列宁 1870

2、-1924井冈山主峰一、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基本属性“人们为公共事业 缴纳的税款,无非是 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 的代价,”;托马斯霍布斯 1588-1679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 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 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 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 “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井冈山黄洋界一、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基本属性洛克、休谟、边沁以及亚当斯密等人: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利益交换说” 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的税收学 说将视野转向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第一节 税收概述v(一)当代资产阶级税收理论:v 1、”利益交换说“:(托马斯霍布

3、斯)v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 和平而付出的代价。v 2、”社会契约论”(约翰洛克)v 政府部门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享有依法 征税的权利;社会公众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负有纳税的义务。v 3、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 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第一节 税收概述v(二)税收概念v 1、税收的定义v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事 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固定地征收实物或 货币的一种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它与国家的 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机器赖以存 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税收概述v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v (1)从国家参与和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手

4、 段角度考察税收,税收不等同于一定的货币收入 或实物,而是对货币收入或实物的课征。 v (2)税收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来 考察,那么,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个经济 过程。在这一经济活动或经济过程中,作为课征 者的国家与作为缴纳者的企业、个人之间形成一 种特殊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税收概述v 具体来说,对税收的理解要把握以下 几点:v 1、征税主体(政府、国家)v 2、征税目的(满足社会成员获得产品的需要)v 3、征税依据(政治权利)v 4、征税的手段(法律手段)v 5、征税对象(全体社会成员)v 6、税收的本质(分配关系、财政收入形式,调节经济 )第一节 税收概述v二、税收的“三性”p

5、146v (一)强制性: v 1、依法纳税 2、违法则受到制裁v (二)无偿性:v 1、不向原纳税人付报酬2、提供共同生产、生活条件v (三)固定性: v 1、按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量 2、连续性征纳第一节 税收概述v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v 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的。v 强制性决定着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征收的固定性。v 注意: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节 税收概述v三、税收的作用v (一)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v (二)调控经济(收入的再分配)越来越为各国重视和运用。v (三)反映和监督 反映国民经济动态、监

6、督企业经济活动 、 促进商品经济健康发展。第二节 税收术语v一、纳税人v二、课税对象v三、课税标准v四、税率v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v六、起征点与免税额v七、课税基础鄱阳湖飞鸟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术语又称为纳 税主体,是指 税法规定的负 有纳税义务的 单位和个人, 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 人。 纳税人p148最终负担税 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与纳 税人可以一致( 在税负不能转嫁 的条件下),可 以分离(在税负 可以转嫁的条件 下)。负税人p148又称税 收客体,它 是指税法规 定的征税的 目的物,是 征税的根据 (主要为所 得、商品和 财产三大类 )课税对象p148税收的 经济来

7、源或 最终出处(与课税对 象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 一致)税源p149鄱阳湖飞鸟鄱阳湖飞鸟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术语课税对 象的具体项 目或课税对 象的具体划 分。 税目p149国家征 税时的实际 依据,或称 课税依据。课税标准 p149对课税对象征税 的比率,税额与课税 对象之比即为税率。税率可划分为比 例税率、定额税率和 累进税率三类 。 税率p149第二节 税收术语v一、税收术语(一)纳税人(纳税主体)p148v 1、纳税人的概念:指享有相应权利 并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自然人和法人v 2、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v 扣缴义务人(单位,法人,税务当局 )v 负税人(税务

8、的最终承担者)第二节 税收术语v(二)课税对象(征税对象,课税客体,税收客体)p148v 这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v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得税以所得额为 征税对象。v 1、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即税收的具体出处和 最终来源。其大小反映了纳税人的负担能力。v 课税对象与税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得税的税 源和课税对象都是纳税人的所得;财产税的课税对象应 税财产,税源是财产的收益或者收入。第二节 税收术语v 2、计税依据(课征基础,是征税的目的)v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有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之分。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和课税依据是一致的, 例如消费税,营业税;有些是不一致,如所得税。v(三)

9、税目(代表征税广度)p149v 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v 具体征税的对象以稅目为准,税目有的 就征税,没有的就不征。第二节 税收术语(四)税率(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税收的深度) p1491、税率的基本形式v (1)定额税率(对财产和资源课征)v-与价格无关v (2)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 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对商品和劳务课征)v-与价格有关v (3)累进税率(对所得课征)v 全额累进税率第二节 税收术语v超额累进税率v2、相关概念v (1)名义税率即为税率表所列的税 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2)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 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 等

10、于税收负担率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v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v扣除数为3500元。v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v1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v2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v3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v4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v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v6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v7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第二

11、节 税收术语v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v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 所得;v 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v 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v 3、劳务报酬所得;v 4、稿酬所得;v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v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v 7、财产租赁所得;v 8、财产转让所得;v 9、偶然所得;v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二节 税收要素v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 v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v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 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 、卫生、体育

12、、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v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v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v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v (5)保险赔款; v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v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 、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v (8)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暂免 征收) 累进税率p150v 某人月工资收入7000元,本月应交个人所得 税额是多少?v 1、按全额累进计算v 2、按超额累进计算v按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v=(7000-3500)10

13、%=350元v按超额累进计算v=1500 3%+2000 10%=245元。v速算扣除数=全额-超额=105应税 所得全额 累进 计算 税额税后 所得超额 累进 计算 税额税后 所得张 三1500451350451305李 四15201521368471473李 四 多20107 -18 2 168定额税率p1505元50元500元比例税率 (10%)0.5550定额税率 (1元)111第二节 税收术语v(五)起征点与免征额p1511、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 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界限。未达到的 不征,达到或超过的,按全部税基计征 。2、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 免于计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不

14、正,只对 超过免征额的税基计税。v 3、起征点与免征额关系 第二节 税收术语课税对象 2800课税对象 4000 起征点 35000400010- 10535免征额 35000(4000-3500 )315第二节 税收术语v(六)课税基础p152 v(七)纳税环节v 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 缴纳税款的环节。v(八)纳税地点v 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来说,纳税 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 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是不一致的,如 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 纳税。第二节 税收术语v(九)减免税、附加或加成v 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与 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v 减税和免税。v 所谓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 税款;v 所谓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v 除税法列举的免税项目外,一般减税、 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性质,税法规定有具体 的减免条件和期限,到期就应当恢复征税。第二节 税收术语v(十)纳税期限v 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 缴纳税款的期限。即上次纳税到下次纳税的间隔期 。有按期与按次纳税两种。v(十一)违章处理v 所谓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 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形式特 征的体现。v 违章行为:抗税、偷税、骗税、欠税v 处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