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992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以邯郸市小城镇为例摘摘 要:要:通过对邯郸市小城镇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和交通管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小城镇交通规划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症结所在,在小城镇布局及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小城镇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对策。关键词:关键词:小城镇 交通规划 交通现状 对策一、引言一、引言邯郸市共有91个建制镇(含县城驻地镇) 。各建制镇规模较小,人口一般在20万人以下,社会要素集聚程度较低、大多数以从事非农性经济活动为主,属于小城镇的范畴。因为小城镇规模较小,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没有编制综合交通专项规划,通常都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下进

2、行交通建设,存在着盲目性。随着邯郸市打造冀晋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群的规模不断扩展,许多镇逐渐演化为城市组团的构成部分。小城镇骨架道路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增强城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二、小城镇的交通现状二、小城镇的交通现状通过对邯郸市魏县回隆镇、峰峰和村镇、武安淑村镇以及磁山镇等小城镇交通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城镇交通存在的问题如下:2.12.1、路网布局不够合理,支、路网布局不够合理,支路越级交汇,路越级交汇,道路等级不明确道路等级不明确绝大多数小城镇的生长轴的发展都依赖于过境公路,城镇形态沿道路线两侧展开,过境公路同时肩负城镇主干道的功能,内外交通干扰严重。镇域内

3、其他道路多是自然形成的,相对狭窄,间距不均匀,而且有许多断头路,丁字路,修筑简易,等级较低,达不到支路标准。例如,和村镇道路网现有117个大小交叉口,其中T型交叉口达到58个占到镇区交叉口总数的一半。使人流、车流大量集中在主干路上,导致主干路压力大,无法承担快速交通联系的作用,造成道路系统运行失调。和村镇是邯郸地区经济较强的镇,其交通尚且如此,其他城镇可见一斑。2表 2.1 和村镇各级道路指标密度(/)km2km道路等级数量 (条)红线宽度 ()m总长度()km现状规范标准过境道路1523.310.28主干道2303.980.33干路21162030.512.5645支路191014.451.

4、2146 各级道路比例图8% 6%28%58%过境道路主干道干路支路图 2.1 和村镇各级道路比例图2.22.2、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交通混乱、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交通混乱邯郸市目前没有关于镇级交通工具类型管制条例,各类交通工具都可以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快速的机动车、拖拉机、三轮车、自行车、板车及手推车甚至还有畜力车。居民出行交通方式多样化,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车辆及行人之间相互干扰严重,交通混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2.32.3、道路设施陈旧,道路设施陈旧,道路设施不健全,管理滞后道路设施不健全,管理滞后,交通环境较差,交通环境较差由于道路供给不足,道路养护不及时,并且无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多数乡镇

5、级道路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小城镇的道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灯、交通渠化等设施严重缺乏;人行道狭窄甚至没有人行道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进一步导致人车混行;小城镇中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匮乏;另外,几乎所有的镇区内都缺少专用停车场,导致各种车辆任意停靠在车道上,缩小了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所有这些因素均造成道路交通不畅。2.42.4、交通流量日趋饱和,道路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流量日趋饱和,道路供需矛盾突出,流量及流向多变流量及流向多变小城镇在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中承担着城乡物资商品交流与过境交通中转的3双重任务。机动车保有量在快速增加,而道路的增加速度却赶不上机动车的增

6、长速度,下图为邯郸市近年来道路总长度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曲线,图中曲线趋势清晰表明道路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机动车交通量。此外,在小城镇人口构成中无固定工作的人口比例较大,其出行无固定性,使得交通的流向、流量及其比例均不固定。特别是有些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往往只有一两条路况较好的门面性道路,整个道路不成系统,成为车辆出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公里020406080100120万辆道路总长度机动车保有量图 2.2 邯郸机动车保有量与道路总长度变化趋势对比图2.5

7、2.5、支路越级交汇现象严重,干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支路越级交汇现象严重,干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诸多交通性主干道存在支路直接与主干路衔接的现象,造成主干路上开口过多,过密。例如连接河北、山东的邯(郸)临(清)公路,在通过邯郸县尚璧镇和南沿村镇时,公路与镇上支路条条相接,甚至有的交叉口相距不足百米。这意味着,机动车在行驶不到 100 米后,就可能因下一个支路路口的行人穿越而不得不再次减速行驶。可见,支路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穿越行为对主干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为保证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限速 30 公里/小时的措施,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这不仅影响主干路通行能力,还存在着

8、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2.62.6、路产路权缺乏管理,公用集聚场地少,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路产路权缺乏管理,公用集聚场地少,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城镇沿过境公路开店,兴办市场的情况十分普遍。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活动多,缩小了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严重阻碍了交通。甚至多数镇都还保持着过庙会、赶集市等传统习俗,沿路设摊,搭台唱戏,摊贩占用车道,每当4这时道路就会被占满,行人尚且行走困难,车辆就更都无法通行。2.72.7、交通意识淡薄,交通安全隐患多、交通意识淡薄,交通安全隐患多小城镇用地混合度较高,而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较单一,多是单幅路面形式,个别驾驶者的违章行为加上小城镇居民的交通意识淡薄,交通

9、管理又滞后,这都导致人车争路现象严重,造成了交通管制的困难和交通事故的频发。综上所述,目前邯郸市绝大多数的镇在前期建设中,缺乏前瞻性的规划指导,导致路网发展自由度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道路供给不足,破损严重,道路设施不健全,管理滞后,城镇居民交通意识淡薄等等,都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而随着镇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蓬勃发展,城镇的发展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落后的交通对城镇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城镇原有的交通系统的弊端越来越凸现出来,亟需解决。三、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成因思考三、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成因思考3.13.1、道路分级标准存在差异,对城镇交通规划的深度认识存在差异、道路分级标准存在差异,对城镇

10、交通规划的深度认识存在差异2007年5月1日,建设部颁布实施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该标准中,根据镇区人口规模将小城镇划分为四类,如表3.1所示,每类均有相对应的道路分级标准,如表3.2所示。然而,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问题,目前邯郸市的小城镇大多是按2007年之前规范(GB50188-93)执行的,标准偏低。目前不同的编制单位对自行车及步行交通、交通管理、停车设施、道路规划红线控制等内容是否应作为小城镇交通规划的组成内容以及规划的深度的认识各不相同,邯郸市也没有作出统一规定,造成各个规划在内容及深度上差异很大,导致了小城镇交通建设的差异性和普遍的不完整性。表3.1 小城镇规模等

11、级 表3.2 小城镇道路分级标准规模等级镇区人口特大型 50000大型30001 50000中型10001 30000小型 10000道路级别 规划规模等级 主干道干路支路巷路5注:为应设,为可设,为不设级别。3.23.2、重生产轻基础设施建设、重生产轻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对 “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导思想的片面理解,在镇域建设中往往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长远的考虑和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邯郸市是资源型城市,重载、超载车辆较多,远远超出道路设施承受能力,致使道路设施损坏严重。3.33.3、缺乏城乡统筹,各自为政,资金投入不足,建

12、设滞后、缺乏城乡统筹,各自为政,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绝大多数用在了中心城市和县政府驻地的县城的建设,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极少。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各自为政,这种情况下极易存在不协调现象,传统的乡土观念、本位主义思想,使得村民和村委会均不愿跨村投资建设或养护道路,也不愿由本村投资建设、养护与外村共享道路设施,这两点都导致资金筹集困难,村庄的交通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建设养护无保障。而城镇布局大多比较自由,不利于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拆迁改造难度非常大。小城镇又大多依托过境道路形成,城镇的主要功能沿过境道路分布,

13、若重新建设城镇中心,资金仍然是关键。3.43.4、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 小城镇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都比较欠缺,难以制定出有远见有实效的城镇建设策略。规划编制固然可以通过外援得到技术支持,但请来的专家大多仅提供规划方案,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及后期的建设跟进,规划的落实势必大打折扣。四、小城镇的交通对策四、小城镇的交通对策小城镇道路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为: 科学性、前瞻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因地制宜,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小城镇交通规划编制遵循的主体技术路线如下图:特大、大型中型+小型+6规划实施交通特性相关法规制度社会经济上位规划交通分析对外交通道路系统过境交通运输模式土地利用路网

14、规划红线规划道路断面公共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管理公交场站设施公交线路规划图 4.1 规划工作技术路线4.14.1、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要处理好过境交通问题。从小城镇用地及道路网规划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尽量使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分离。可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以下方法。(1)外迁过境公路这种方法可把过境交通引至小城镇外围,规划时使高等级公路与小城镇保持一定距离,普通道路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即公路的等级越高而小城镇规模越小,即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则公路越要远离小城镇区。这种方法将内外交通流分离的更彻底。但是需要资金比较大,适合于有用地条件和资金条件的城镇。例如,义井镇将过境道路外迁

15、,新修的邢都公路担负过境交通的责任,而原来的道路改为商业街,使内外交通分离。(2)设置辅道对于资金相对短缺,同时用地较为紧张的城镇,可在过境道路两侧设置辅道,减少和控制城镇道路与公路的交叉口,在道路交叉口处尽量主道下穿或增设信号管制,可减少镇内交通与过境交通的干扰。(3)架高公路高等级公路经过小城镇时,如果采取绕城方式,有时会使道路的走向和线7型不流畅,绕道距离过远,对公路交通不利。有条件和能力的城镇可使公路以高架形式通过小城镇,将高架公路作为过境道路,地面道路作为城镇道路使用。4.24.2、镇域公路网规划、镇域公路网规划镇域公路网规划首先必须与市域公路网系统相协调和衔接,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提

16、出每条道路的规划行政等级,而且应对道路的技术等级给出明确规划要求,以便为后续道路建设提供技术依据。镇域公路行政等级及技术等级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即:行政等级按照“国道、市道、县道、乡道”四级系统,技术等级按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级系统来划分。例如,涉县道路系统的行政等级及技术等级为:县道及主要乡道为二级公路,一般乡道和重要村道为三级公路,一般村道为四级公路。4.34.3、镇区道路系统规划、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在充分研究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及交通等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道路网、道路红线、道路横断面进行科学规划。(1)道路网规划路网的选线布置既要满足行车技术的要求, 又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并考虑与临街建筑、街坊、已有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联系要求;因地制宜地利用老城区的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占田地、少拆迁房屋等建筑物,道路系统宜尽可能简单,便于组织和管理;小城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系统密切配合,实现良好衔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