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质的防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4180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瘀血质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瘀血质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瘀血质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瘀血质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瘀血质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瘀血质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瘀血质的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瘀质血瘀质安县人民医院安县人民医院 刘晓英刘晓英祖国医学对血瘀的认识实际上指的是有形瘀证,现代科学进一步揭示了无形瘀症的存在,扩充了瘀血症的含义和实际内容。有形之瘀指皮肤、舌体瘀斑、瘀点,病理性肿块及血管异常等,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炎症、舌下静脉怒张、指端紫暗等一些血循环的障碍。无形之瘀指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动力学障碍及一些特有症状。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内分泌障碍可能是瘀血产生的基础。一、中医机理。瘀血的成因,除气滞、寒凝、外伤外,还与气虚、阴亏有关。因为气的运行不畅、寒邪凝滞、闪挫,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也可由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导致气滞和血瘀并存。随着增龄出现

2、气虚阴亏,鼓动元气力弱,脉道失润而导致瘀血内停,引起机体整体性、渐进性衰退变化,且在这一过程中,虚-瘀-衰老可呈现互为因果的循环,继而促进机体的衰老进展。二、西医机理。1、血瘀证与微循环。微循环系统类似于经络之孙络,而孙络能运行气血、输精排浊。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等病变,正是脉络瘀痹,气血不通,脏腑失养的结果。因此微循环的改变是血瘀病变基础,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明显迂曲、扭转、驰张、血流缓慢、血细胞聚集等。2、血瘀证与血粘度。血瘀患者因血液变稠变粘,使循环血量减少和外周阻力增高。3、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血瘀型均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如血液粘度增高、凝固性加强、心血管

3、弹力减弱等2三、临床表现:1、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2、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称为癥瘕。3、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肤、粘膜紫斑,青筋,或皮肤表面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下肢青筋胀痛等。5、妇女常见月经不调,不孕,性激素功能失常。6、舌质紫暗,口唇青紫,齿龈暗,或见瘀斑瘀点。7、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8、望诊、切诊无腹满,病人反言满。9、全身或局部有烦热感。10、脉象多沉涩、沉结、沉涩微、大迟等。11、有精神、神经症状,甚至发狂。四、中医治疗 。瘀血证的治则以活血通脉、祛瘀除

4、滞为主,根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的理论,配方多由活血祛瘀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与行气药(如香附、木香、青皮等)和温里祛寒、温经通脉药(如姜、桂等)组成。依据瘀血停留的部位不同、发病症状不同,用药不尽相同。1、瘀血阻于头面部,发病类似于 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症、头痛、癫痫、面神 经麻痹。辨证以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舌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要点,选方 补阳还五汤,黄芪从小量(30g)开始,可增至 120g、当归尾 10g、赤芍 10g、地龙 10g、红花10g、桃仁 10g。口眼歪斜加全蝎、蜈蚣、白附子;言语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高血压头痛加菊花、石决明、珍珠母;血脂偏高加山楂、麦

5、芽;心烦失眠加夜交藤、酸枣仁;日久不复加穿山甲、地鳖虫、水蛭。 瘀血阻滞头面,辨证以皮肤瘀暗或紫色、头面部官窍疼痛为要点,可选用 通窍活血汤,赤芍 10g、川芎310g、桃仁 10g、红花 10g、红枣 10g、麝香 0.15g、老葱 5g。瘀血明显加当归、三七;项强加葛根 ;眩晕加胡桃肉、枸杞子;便秘加大黄。脑部外伤后瘀血阻滞,导致头痛、头昏呕吐、灼痛、口苦、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涩,可用 柴胡细辛汤,柴胡 10g、当归10g、细辛 5g、薄荷 10g、地鳖虫 10g、丹参 10g、制半夏 15g、川芎 10g、泽兰 10g、黄连 5g。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元胡、全蝎、蜈蚣;头痛头昏加白芷、荆芥

6、、篙本;呕吐甚加旋复花、代赭石、枳实。2、瘀血痹阻胸中,发病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脂症 、胆囊炎、胁痛 等。辨证以胸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边有瘀斑瘀点、舌质暗红,两目黯黑,唇暗,脉涩或弦紧 为要点,可选用 血府逐瘀汤,桃仁 15g、红花 10g、当归 10g、生地黄 15g、川芎 10g、赤芍 10g、牛膝15g、桔梗 10g、柴胡 6g、枳壳 10g、甘草 3g。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加党参、黄芪、黄精;气滞加香附、郁金;痛甚加乳香、没药;寒甚者加桂枝、附子、薤白;热甚者加丹皮、赤芍、黄连。也可用中成药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片等。

7、3、瘀血阻于下腹 ,发病类似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急性盆腔炎、肠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 、前列腺炎、痔疮等。辨证以少腹急结 、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脉沉实或涩为要点, 可用桃核承气汤,桃仁 12g、大黄 15g、桂枝10g、芒硝 10g、炙甘草 6g。少腹拘急明显者加乌药 ;大便稀者去芒硝;小便不畅加泽泻、车前子;产后恶露不下加蒲黄、五灵4脂;瘀血重加当归、红花;兼有气滞加香附、乌药、青皮。辨证以大便秘结、腹硬满疼痛、舌暗红苔黄腻为要点,可用 抵当汤,水蛭 10g、甿虫 10g、大黄 10g、桃仁 10g。辨证以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下血紫暗有块、舌紫暗有瘀、脉沉涩为要点,

8、可选用桂枝茯苓丸或桃红四物汤,熟地黄 15g、川芎 10g、白芍10g、当归 12g、桃仁 10g、红花 10g,随症加减。4、瘀血痹阻经络,发病类似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末梢神经炎、 雷诺症等。辨证以肢体或全身痹痛、日久不愈、舌紫暗有瘀斑为要点,可选用 身痛逐瘀汤,秦艽 10g、当归 12g、川芎 10g、桃仁 10g、红花 10g、羌活 10g、五灵脂 10g、没药10g、香附 5g、牛膝 15g、地龙 10g、甘草 6g。如见微热加柴胡、黄柏;气虚加党参、黄芪;腰腿疼加续断、杜仲、桑寄生;肩臂痛加威灵仙、鸡矢藤;痛剧加全蝎、蜈

9、蚣;兼寒去秦艽加制川乌;坐骨神经痛去五灵脂加伸筋草;面神经麻痹去牛膝、五灵脂、甘草,加白附子、鸡血藤、僵蚕、全蝎。 辨证以四肢关节烦痛、肩背沉重或全身酸痛、或舌有瘀点、或脚气肿痛等湿热血瘀证为要点,可选用当归拈痛汤,当归、防风、知母、泽泻、 白术、黄芩、猪苓各、升麻 10g,葛根、羌活、茵陈、苍术 各 15g,人参、苦参、炙甘草各 6g。热甚去防风、白术,加生地、石膏、银花;痛甚加乳香、没药、蜈蚣;湿甚加薏仁、萆榭、五加皮。5、受伤之后气滞血瘀疼痛甚者,可用 定痛和营汤,当归、川芎、赤芍、三七、红花、大黄、苏木、砂仁各10g,生地、怀牛膝、枳壳各 15g,朱砂、血竭、琥珀、制乳香各 5g、甘草

10、53g。春季加泽泻、续断;夏季加天冬、泽泻、麦冬;秋季加五味子、黄芩、冰糖;冬季加紫苏、补骨脂、续断。 也可用中成药,七厘散、伤痛宁片、舒经活血片、跌打丸 等。还可用活瘀止痛洗药方外用熏洗,酒归尾、赤芍、丹皮、红花、防风、木香各等分煎水,熨洗患处,结热力以助药力透达,因 “血得温则流” ,瘀结通则疼痛止。6、瘀血内阻,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发病为更年期综合症、黄褐斑、老年性痴呆 等。 灵枢天年中记载“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 医林改错中云“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由此可知,血瘀是衰老病理生理过程中主要环节之一 。血脉瘀阻,气血平衡被破坏,脏腑得不到正

11、常濡养,加重瘀血形成,这就是虚 -瘀-衰老模式,互为因果。这类亚健康患者可选用 当归芍药散,当归 90g、芍药500g、茯苓 120g、白术 120g、泽泻 250g、川芎 250g。上药共为细末,每服 3g,酒调送下,日服次。腰酸 膝软加骨碎补、牛膝、杜仲、川断;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 潮热加牡丹皮、山茱萸、地骨皮;阳虚怕冷加淫羊藿、麻黄、桂枝、附子;血瘀重加三七、红花、桃仁 ;四肢麻木加伸筋草、络石藤、木瓜 。没有任何症状的老年人可以常服用三七、山楂、灵芝制成的细末,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微循环,预防气血失调、流通受阻。五、血瘀质应该如何预防(一)血瘀质的饮食调养1、宜选用有行气、活血

12、功能的饮食 。例如白萝卜、柑橘、大蒜、洋葱、韭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黄酒、红6葡萄酒、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其中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 ;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2、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吃甘薯、芋 头、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 ;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二)血瘀质的生活调养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

13、,会加快衰老。因此,对血瘀体质 的人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1、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2、多饮水。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 毫升(约 8 杯水)。、注意保暖。“寒则气滞”、“寒则血凝”,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 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 2526 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7、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年轻人可选择球类运动、 跑步、健身运动、 骑自行车、跳舞,瑜伽、游泳等。 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身体的灵活性降低,运动方式受限,可以 打太极或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 “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 8 倍,能大大改善 “血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