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3959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 对策研究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 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高校是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意 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必须率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 程。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

2、观地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 根据实施方式和对教育对象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 教育两类。所谓显性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通 过明确的教育内容直接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 显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两课”教学活动、专题理论讲座、形势报 告会、日常行为管理等;所谓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 育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 个性进行影响和渗透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直接 面对且无法回避的课题。显性教育重在理论和政策的宣传和解说, 直接的说教使教育显得枯燥乏味。隐性教育强调以活动为载

3、体对受 教育者进行引导,创设的教育情境愉悦而轻松,大大提高了吸引力 和教育效果。隐性教育的愉悦性弥补了显性教育直白说教的不足。 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总是能收到良好 的效果,这就需要隐性教育来补充,使之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现 在,隐性教育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和 重视。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当前高校在开展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 要表现在:其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人思想中没有核心价值观 隐性教育的概念,看不到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功能作用,对学生 的思想教育方式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认识阶段。其二,工

4、作措施 不得力。虽然有些人注意到了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问题,但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感到茫然,缺乏具体的对策, 有些人把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仅理解为寓教于乐。三、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对策(一)提升教育主体,增强育人意识基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应 仅仅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是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应 当承担的教育任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 服务工作之中。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大学生实施核心价值观 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两类主体: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1.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中核心价 值

5、观教育的作用。专业教育不能只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必 须寓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中的核心 价值观教育载体功能和渗透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的政 治理论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能力,不断以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 生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核心价值观念, 并内化为心理常态和外在的理性行为,这种师生间的相互感应而形 成的共鸣能产生积极地教育效果。2.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长期战斗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辅导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扎扎实实的打好理论功底,理

6、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 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要高度重视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养,增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此外,其他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同 样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高校应 强化所有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校各项工作都起到 育人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二)研究教育客体,注重因材施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为的逻辑起点为教育客体学 生的思想状况。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分析、跟踪、把握学生 的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坚 持

7、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防止盲目性。教育者要摆正自身的角色定 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增强亲和力,增进师生交流, 这有利于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师生双方产生情感互动,增强教育 的实效性。(三)打造优质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平台相对于显性教育的“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更加强调“无意识渗透”,强调借助于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高 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要重点打造三个载体。1.重点打造发挥课堂教学第一教育载体的功能。教师在课堂 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治学态度、 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自始至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渗透教育。2.精心打造发

8、挥校园活动这一重要载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 旗帜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为指导,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弘扬主旋律的、易被大学生接受 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升 华思想、陶冶情操,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 情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准备。 3.积 极打造发挥移动络、微信等新兴教育载体的教育功能。利用微信 APP、专门教育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避免课堂教育的弊端,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对抗情绪和逆反 心理,真正做到教育的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新兴教育载体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9、的重要作用意义巨大。(四)精选教育内容,强化教育实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主体必须有意 识地精选教育内容,强化教育实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 容的选取上应坚持三个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达到三个教育目标:帮助 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判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 度,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修养。(五)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主体要认真研 究,精心安排,根据教育客体的特点、选择并创新适当的教育方式, 优化教育过程。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力戒空

10、谈说教,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创新 要坚持“四个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六)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夯实教育效果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反馈,是对教育过 程各要素、各环节和教育效果各方面的评估反馈。因此,评估反馈 机制的建立包含多要素、多层次、多方面,确保评估反馈工作的顺 利进行。通过评估反馈,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效果 的监控,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夯实教育效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渗透到大 学生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实 践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综合作用。 积极探索进 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进 一步开发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资源,以教育载体建设为切入点,使 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 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合 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