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结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3234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播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播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播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播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主要内容传播学主要内容杨骅骁杨骅骁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传播:传播:广义的传播是指使信息运动的行为或信息运动的状态;狭义的传播是指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事物之间发生碰撞是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2传播因素传播因素:信源、信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噪音。 (传播要素:信源、信息)3传播类型传播类型:(1)按传播者的性质分:自然界的传播、非人生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人与动物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与机器的传播 (2)按传播者的意图分:有意传播(新闻传播、动员传播、指令传播、沟通传播)无意传播(3)按传播者与信源的关系分:自主传播、主动传播、强制传播(4)按传播者的对象指向

2、分:特定对象传播、无特定对象传播、无对象传播(5)按参与传播的范围限制分:开放式传播、封闭式传播、半开半闭式传播(6)按传播内容分:新闻传播、知识传播、意志传播(7)按有无媒介分:无媒传播(直接传播) 、有媒传播(间接传播)(8)按信息运动方向(有无反馈)分:单向传播、双向传播(9)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数量对比分: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一传播、多对多传播(10)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分:积极传播、消极传播(11)按参与传播的人数分:内向传播(个人内部的信息交流活动) 、外向传播。外向传播又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伙(社群)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4传播功能传播功能:从个人角度看

3、:影响生活状态(影响心理状态、影响生存处境) 从社会角度看: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沟通、动员) 、传衍社会遗产(教育、文化) 、促进社会发展、形成社会风尚5信息:信息: 在传播学中,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认识主体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感知。 6信息类型信息类型根据信息与信源的关系可以分为:自然信息、智能信息(正信息即真实的信息、负信息即虚假的信息)根据信息与生物的关系可以分为:好信息、坏信息7符号的类型符号的类型人类可接收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肤觉信息)人类可传送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人类可创造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符号、

4、视觉信息符号)8大众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内容即经过把关人搜集、加工、整理向社会大众发布的信息。大众传播内容特征:公开性、开放性、大众性、复制性、丰富性、通俗性、娱乐性 9媒介媒介:广义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狭义的媒介即传播媒介,是指承载、运送、接收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以及附着于其上的软件,也叫信息载体、信息平台、信息渠道、信息通路、传播工具等。 (媒介作为信息符号的传播载体具有物质属性)概念辨析:概念辨析:媒介是物理形态的技术设施和软件;媒体是运作媒介的传播机构,也叫媒介组织。10媒介类型媒介类型(1)按信号接收器官分:视觉媒介视觉媒介(书信、灯塔、信号灯等)

5、 、听觉媒介听觉媒介(乐器、号角、对讲机、电话等) 、视听复合媒介视听复合媒介(电影、电视、可视电话、互联网等)(2)按信息符号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分:表意媒介表意媒介(如手抄书报、文字、绘画、印刷书报、电报等) 、传真媒介传真媒介(如照相机、录音机、电话、广播、电视、电影等)(3)按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空间型媒介空间型媒介(如书写、雕刻、印刷媒介,也叫平面媒介)时间型媒介时间型媒介(如乐器、广播、电视等)时空型媒介时空型媒介(如互联网)(4)按媒介终端类型分:无终端媒介无终端媒介(如乐器)纸质媒介纸质媒介(如图书、报刊、招贴画) 、电子媒介电子媒介(如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招牌媒介招牌媒介(如

6、路牌、阅报栏、霓虹灯等)(5)按传受互动关系分:推送媒介(推送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互动媒介(互动媒介(如电话、短信、互联网等)(6)按接受者的多少分:个人媒介(个人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寻呼机、报刊书籍、信件)小众媒介(小众媒介(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扩音器、电影放映设备、鼓号、广告路牌、招贴告示、烽火台)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分为纸质媒介、电子媒介)11传播效果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所引起的受传者的反应,包括受传者自身的变化和他对传播者态度的变化等方面。以传播活动中的不同因素为标准,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三种:(1)传播者效果)传播者效果按照传播者的目的可以分为新闻

7、传播效果新闻传播效果:受众对媒体及其所传播新闻信息在接收意愿方面的认可程度,表现为媒体的公信力和媒介产品的传通率(发行量、视听率、点击率等) 。劝服传播效果(宣传效果)劝服传播效果(宣传效果): 受众对传播者带有劝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思想感情方面的接受程度,也就是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与传播者意图的符合程度。(2)传播内容的效果)传播内容的效果:信息使受众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一切效果的基础。(3)传播媒介的效果:)传播媒介的效果:传播媒介具有提高信息知晓度的作用,是放大器。12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实验法、内容

8、分析法、个案研究法13当代社会媒体生态环境的特征:当代社会媒体生态环境的特征:现代化、开放性、市场化。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一、传播的地位一、传播的地位:人类的行为可以划分为生产生产(包括物质生产、自身生产、精神生产) 、管理管理和传播(交往)传播(交往) 。传播是其他人类行为的平台,离开了传播,人类不可能发展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辉煌的文明成果。二、传播的发展规律二、传播的发展规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渠道即媒介在传媒业的竞争和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部人类传播发展史就是以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而展开的。传播技术是传播活动(事业)的驱动力,规定着传播发展的方向。 (1)从理论上讲,生产力

9、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现代社会,作为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的生产工具更是第一生产力。在传播领域,媒介就是生产工具,先进媒介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正是认识到媒介在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传播学家总以媒介技术作为划分传播历史时期的标准,甚至把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媒介技术视为划分文明历史时期的标志,如“书本时代” 、 “电视时代” 、 “信息时代” 、 “网络时代”等。 (2)从现实生活中看,谁掌握先进的媒介,谁就走在了传媒业发展的前列,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比如,报纸媒介出现之后书籍

10、便从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退居次席;当更先进的电视媒介出现之后,其他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影在内的所有大众媒介都为之逊色;现在,互联网正挟着更强大的优势对传统媒介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传统媒介的经营者纷纷“自投罗网” 。三、人类传播发展阶段的划分三、人类传播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类传播历史根据传播手段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体势语言传播、口头语言传播、手写文字传播、印刷邮递传播、声像再现传播、模拟式电子传播、数字式电子传播。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口头语言的发明、文字与书写工具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和交通工具的使用、声像再现技术的发明、模拟式电子的发明、数字式电子的发明 6 次信息革命。

11、四、媒介的发展规律四、媒介的发展规律从技术形态看:创新取向、效能取向、复杂取向、微型取向、集成取向、进化取向从内在本质看:自由(开放)取向、用者取向、产业取向五、新旧媒介的关系五、新旧媒介的关系:各种媒介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经过包容共生、互相融合最终达到优胜劣汰的过程,从而实现媒介群落的动态平衡。在各种媒介效能有差异的情况下他们并存、和平共处;随着缩微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介逐渐融合;当一种媒介的效能涵盖另一种甚至另外几种媒介的效能时,它就会替代另外一些媒介。六、大众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六、大众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一)易读性测量:第一,降低在语言上的难度;第二,提高内容中的“人情味

12、”(二)内容分析:方法方法包括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兼而有之流程流程:抽样、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实施分析(三)文本分析:流程流程:符号分析、再现分析、叙事分析、类型分析、互文性分析、意识形态分析 七、传播学发展史七、传播学发展史传播学形成于 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的美国。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 欧洲源流中包括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德国社会学家西默尔和他的网络理论。在美国学术思想源流中,比较著名的有杜威、库利、帕克、米德等人。尽管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并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许多学者只是从

13、各自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的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20 年代以后,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卢因的和他的“把关人”研究、霍夫兰和他的说服效果实验以及拉扎斯菲尔德和他的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而另一位奠基人施拉姆,使“传播学从梦想变为了现实” ,他是传播学的创始人。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不仅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传统社会科学中接受了丰富的营养,而且从与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通信工程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等 20 世纪的新兴学科那里汲取了新的动力。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传播学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4、是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八、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八、大众传媒的公共性(P129)九、传播效果理论九、传播效果理论(一)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微观(个人)效果理论(一)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微观(个人)效果理论1.魔弹论(枪弹论、靶子论)魔弹论(枪弹论、靶子论) (P176、152-155)2.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P165)3.选择性理论(选择性理论(P178、259)4.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自己人自己人”效应)效应) (P183)5.休眠效果论(休眠效果论(P183)6. “免疫免疫”效果论(两面提示)效果论(两面提示) (P185)7 .独立认知效果论(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15、独立认知效果论(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P186)8 .“情感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理性诉求” 效果论(效果论(P187)9 .警钟效果论(恐惧诉求)警钟效果论(恐惧诉求) (P188)10. “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论(论(P220)11.固定固定(刻板刻板)成见论成见论 (李普曼)(李普曼) (P248、156)12.认知平衡理论(海德):认知平衡理论(海德):人有倾向于和谐的张力,接受者(R)对传播者(C)的态度会影响他对 C 所传播信息(I)的态度;他对 I 的态度也会影响他对 C 的态度。三者之间关系和谐就构成平衡格局,平衡就稳定而不易改变;三者之间关系不和谐,格局就不稳定而易于改变(

16、产生调和的传播冲动) 。13.认知不和谐理论(费斯廷格):认知不和谐理论(费斯廷格):心理不舒服会促使人试图减轻这种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还将积极地避免接触会增加心理不和谐的情景及信息。推论:推论:如果一个人做出的决定中包含了他不愿意接受的因素,或者他排除的选项中包含了他愿意接受的因素,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心理。越难做出的决定,越可能在决定后产生不和谐(决定后的不和谐,后悔) ;越是重要的决定,决定后的不和谐便越强烈。被迫接受某种事物(信息、规范、决定)时,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14. 人际沟通障碍理论(美国学者丹斯):人际沟通障碍理论(美国学者丹斯):沟通障碍和“信息沟”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对于沟通的任何一方而言,了解的对方信息越多, “信息沟”就会越小,沟通就容易进行;反之,如果了解多方信息过少,则“信息沟”就越大,信息沟通双方就不容易进行,从而形成较大的沟通障碍。 (二)宏观(大众)效果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