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设计29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315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教案设计29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河颂教案设计29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颂教案设计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教案设计2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颂黄河颂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29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三)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教学设计: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

2、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的过

3、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 ,共由八个乐章组

4、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河对口曲 、 黄水谣 、 黄河怨 、 保卫黄河 、 怒吼吧,黄河 (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

5、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 “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5、全班齐读诗歌。三、内容研讨 (一) 、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三) 、歌词部分在“

6、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四) 、品尝“颂黄河”部分。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

7、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五) 、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

8、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六)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 、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