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2244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2012 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解析(B 卷)本次公务员文集上传了所有公务员复习秘笈,包括行测和申论。大家直接搜索“公务员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复习行测秘笈: ”或者“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 ”即可搜索到所有资料秘笈,每一份都是极品资料,看完如果上不了公务员,你来找我!201220122012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B B B B 卷)卷)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与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5 分)二、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微公益”的主要特征。 (要求:以的表达形式分点列出;语言要简洁,不要展开,也不要连成

2、一篇短文。 ) (8 分)三、根据给定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短语) ,以的表达形式,分类归纳为 4种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 (提示:对给定材料中的众多事例,如“多背一公斤” 、 “茶缸捐米” 、 “爱心午餐” 、 “铅笔换校舍” 、 “微博打拐”等,要先分类然后在进行归纳。 ) (12 分)四、 “微公益”这种公益慈善活动新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了解微公益活动的情况,借鉴这种公益活动的经验,市民政局领导指定办公室秘书小张编辑一期有关“微公益”的专题简报。假定题本的给定资料就是小张所收集、编辑的该期简报的材料。请替小张代拟

3、一份“编者按” ,阐明该期简报内容的重要性和编辑意图。 (要求:内容周全,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言简意赅;350 字左右。提示:本简报的“编者按”须包含背景、资料内容的概述、编者的评价和编辑目的等。 ) (25 分)五、结合材料,以“微公益?学雷锋”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将“微公益”与“学雷锋”结合起来论证;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控制在 800-1000 字。 ) (50 分)201220122012201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年安徽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B B B B 卷)卷)一、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句子理解题,题目要

4、求对给定资料四和给定资料六划线句子的含义进行总结、归纳,说明其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准确把握对句子的理解, 必须首先清楚组成句子的关键词语的意思。 这个过程与词语解释比较相似,即明确句子中关键词的内涵。要与相关资料的内容相联系,通过对句子中各个关键词外延的把握,确定关键词符合给定资料内容的实质,明确各个关键词的意义之后, 将其串联起来,以具体的资料内容为依托,形成对整句话的完整理解。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两次考试都是岗位第一。公考中,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只完成了少量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5、, 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智商,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都要有很高的效率。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 1-2 分钟, 读的次数就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 3 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 20 几分钟,在千军万马的公考大潮中,这是非常不得了的。想学的朋友可以到

6、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 30 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我最最想推荐给大家的网站,再次极力的推荐给大家(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 Ctrl 键,然后点击鼠标) 。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QZZN 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重要性,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 ,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帖子地址按住键盘 Ctrl 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 ,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 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 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 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

7、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可以成功 2/3,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二、 【解题思路】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概括的主体是“微公益”的主要特征。其次,关注要求,使用题中要求序号表示,而且无需展开,降低作答难度。【参考答案】异于传统公益普通民众为主体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常态行为为主易于接受,影响巨大明星重视公开透明需道德和法律保护三、 【解题思路】阅读题目, 首先可以确定归纳的主体是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 且题干明确说明是四种。其次,关注提示信息,先分类然后进行归纳。【参考答案】以物易物:铅笔换校舍、垃圾换鲜花募集

8、善款:老兵回家、爱心午餐、免费午餐、卖爱心募捐、一个粉丝一毛钱、拍卖衣服募集善款细微举动助人: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的摇篮-阿里母婴计划、转发马铃薯滞销信息、鸡蛋暴走、随手拍亲身参与:滴水公益、拍手鼓掌四、 【参考答案】编者按: 由于我国慈善体系的不够透明以及慈善环境的不成熟, 而民间又缺乏有公信力的组织,慈善一直都是“有钱人”的事业。强调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微公益”应运而生。该期简报从微公益产生的背景,其表现形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质疑方面给大家剖析了微公益活动的情况。从这期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公益对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义, 即它有着许多我们

9、可以借鉴的地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即它和很多大型的公益机构一样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不过,在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 微公益的存在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该简报对微公益有了非常全面的探讨, 可以让读者对微公益有清晰辩证的认识, 有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五、 【参考例文】吹微公益之暖风创学雷锋新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 ,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如今, “微公益

10、”这一新名词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学雷锋”的代名词,它们共同诠释了真、善、美的涵义,成为新时代道德进步的强音。比起一项“活动” , “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传递着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伴随着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它,正在以年轻时尚的方式向雷锋精神致敬,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与此同时, “雷锋精神”标签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被年轻一代注入了更多的新内涵,成为“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高调的宣示张扬,但他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前行者。正如“微公益”用行动向整个社会告知着,平凡之人可拥有不平凡的心灵, 从而为他

11、人做不平凡之事。“学雷锋”是“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 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趋向。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而处在现代社会的“微公益”正是以此为动力之源,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借助微博这样创新的平台,甚至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把爱心付诸行动,将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处处得以实践。“微公益”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随着时代的更新与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今天,我们实践雷锋的实践,追求雷锋的追求,就是不断地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因子

12、,让雷锋精神常在常新。 “微公益”提供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平台,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志愿者们关注低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教育,让每个人共享教育权利;关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共建和谐社区这些行动都在一点一滴中丰富着“学雷锋”的时代内涵。“微公益”和“学雷锋”共同体现着通过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平凡之人同样可成不平凡之事的道理。 如今, 公益已经不再是少数人业, 我们已步入人人公益的时代。 积极倡导 “微公益”之风,把雷锋精神扩展化、具体化、革新化,通过微小的一投足一行动,爱心就将在你我心中流淌,公益就将在互联网上传播,这种流动与传播将永不停歇,长久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