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1963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从课程论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王刚王刚关键词:关键词:课程论 生活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本文旨在从课程论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教育观念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施时的相关策略。一、课题的产生:一、课题的产生:从过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课本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唯分数论与唯考试论的陈旧观念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

2、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生活化的东西才是鲜活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改革已刻不容缓。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从2001 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的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其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

3、用语文的规律” , “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 ,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由此可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那么,这种观点以及趋势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是否是科学的呢?作为一种课程设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课程理念又和课程论有什么渊源呢?正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基础上,产生了本课题。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课程论渊源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课程论渊源生活与学习似乎是不可分割的构成人的发展的两条轨迹。因此,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家都已注意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对此进

4、行了研究,得出了很精辟的观点和理论。而这些观点和理论阐述也就成了构建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在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散见于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其中:儒家强调以2“六经”为主的课程内容,注重道德教育;法家强调以“法制教育”为主的课程内容;道家强调以“审美艺术教育”为主的课程内容;墨家则强调以“劳动技能、科技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后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几千年,而儒家的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形而上的“德” ,忽视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正面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家也提出了很多的课程理念,代表人物

5、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其中包括斯巴达教育中的“军事体育教育” ,雅典教育中提出的“七艺课程”等。 “七艺”具体指文法学、修辞学、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内容。古罗马设置了针对平民和贵族的不同课程内容。由此可见,西方课程重自然科学和工具科学,把科学知识放在重要地位,关注了人的需要,强调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即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发端。直到宋明时期,在理学教育蓬勃发展之时,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的学派功利学派,以胡瑗为代表,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块:一是经义斋,讲授儒经;一是治事斋,讲授一些日常生活知识,确立了我国实用知识也是课程内容的理念。关注学生生活,强

6、调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成熟时期应该是在近代西方课程理论发展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络强调学校课程应注重儿童的天性,学校应是学生的快乐之家,人文化原则非常明显,其中的“快乐之家”就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最形象的概括。继此之后,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当时分科课程的缺陷,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要去设置课程,提出“经验课程”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论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进行了颠覆,被称为“哥白尼似的革命” 。经验课程论认为,课程知识与学习者有着重要关系,提出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本质的课程观,并进一步提出实施课程的新的方式:课程应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活动来展开完成,提倡活动课程,并以学生

7、的心理和经验为基础。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经验,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至此,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基本形成。此外,美国的另一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于 1918 年创建了“设计教学法” 。他强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联,围绕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学科的限制,明确地提出了教学与生活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把生活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前苏联的课程理论也有了较深入的发展。他们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课程概念系统,以及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其课程理论以学科课程论为基础,并对其

8、进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教育较多地借用了苏联模式,所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教育的人文精神体现不够,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在很多情3况下忽视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是课程人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课程的人文化在当代西方的课程理论中得到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宣传。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性课程论和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过程模式课程论都包含着人本主义精神,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可能性,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这些课程理论为教学生活化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教学生活化

9、一直都是教育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对此开展了深入地、卓有成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它们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完全可行的。三、课题内涵的界定三、课题内涵的界定从上述的理论回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

10、活化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多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的知识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为生活而教育。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应该是作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的基础知识

11、和技能;过程方法目标中,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三维目标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理念,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 “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的课程理念,就是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最明确的佐证。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活化4可以说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中的先决条件。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生

12、活化的一个主要的载体。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材的生活化)教材的生活化: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特点,所选内容应接近学生的生活,以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联系教材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纽带,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从目前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来看,其中很多内容确实是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风筝 、 绿色蝈蝈等。但是,笔者觉得有的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离当代学生的生活积累太远,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2)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文学作品的创

13、作肯定会带上时代的烙印,所以要让所选教材内容都能体现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点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面对一些经典的作品时,我们如何体现生活化理念,使之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了。所谓教材的生活化处理,其实是指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普遍性的东西,这种普遍性的东西往往适用于不同时代的不同人。语文学科可以抓住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某些学生的生活经历是相似的,或者说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于是教师便着意去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共鸣点” ,通过这些“共鸣点”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共鸣中与作家、作品进行“对话”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

14、品,达到感悟的目的。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虽然学生对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聋子的痛苦缺少切身的体验,但是,我们仍可以从文中挖掘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东西,如面对命运的刁难,面对人生的挑战,我们如何去固守那份生活的信念,如何逆水行舟,使自己的生命在逆境中更现坚强与茁壮!这些内涵必将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达到了生活化的目的。(3)拓展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拓展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拓展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以使

15、教材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实际。这就为我们从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语文界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认为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是很有见地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此,将课程内容拓展到整个生活领域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4)关注学生在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内的积极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和积)关注学生在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内的积极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和积累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对于一些敏感而又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下获得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

16、可能掌握的生5活信息的联系,那么,将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这也是课标中所强调的丰富课程资源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如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关课文中女娲的画像的争论、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的传说等,学生的这些课外知识的介入,使得课堂变得丰富而热闹,学生也为自己或别人的“多识”而沾沾自喜或跃跃欲试,从而引导他们去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学科还借助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运用其课外生活积累的舞台,主要开展的语文活动有:值日小组送每日格言、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会等,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励他们去更加积极地进行积累,重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从而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5)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有一块重要的阵地就是作文教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有一块重要的阵地就是作文教学。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应试作文模式,强调四平八稳的“放心作文” ,学生作文简直成了八股文,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