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2194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摘要: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当今商业界的热门话题,然而,何谓企业责任?又该如何将它承担?重读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的故事,让人敬意丛生。 在那片乱世中,他们心中始终怀着“兴业救国”的理念。随着时光的消逝,那些早已离世的企业家形象渐渐在我的心中复活,他们办企业,办教育,投身公益,致力于推动一个保障企业发展的健全制度环境,这是他们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一、 状元企业家张謇张謇(1853 年 5 月 25 日1926 年 8 月 24 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

2、、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为积极的为社会做贡献,承担了作为一个民族企业该有的社会责任。从 1903 年开始,他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将近 20 年下来,南通已成当时中国最出名的县城。1920 年,一位访问者描写他看到的南通:“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

3、奔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又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运输线四通八达。到处都显示着满足、快乐和繁华。 ”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主笔JB 鲍威尔也是在这一年到访南通,他称之为“中国大地上的天堂” 。1922 年,中国科学社在南通举行年会,梁启超到会,称之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 。同年,北京、上海的报纸举办“成功人物民意测验” ,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 ,张謇得票数最高,这一年正好是他 70 岁大寿。南通模式是如此的迷人和让人感奋,在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企业家的梦想。也是在 1920 年代,老买办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置 1000 亩地,设想建立一个类似南通的实验城。

4、民国元年(1912) 至民国 9 年(1920) 之间,南通的实业发展顺利,境内的经济实力增强,对教育的投入增多,教育发展加快了速度。张謇是南通实业的领袖,也是南通教育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通州每年新办的初级小学平均有 24 所,张謇还兴办了一些在全国有领先地位的学校。民国 3 年(1914),邀请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来南通,创办南通县女红传习所,沈寿独创仿真绣,她和传习所师生的绣作远渡重洋,到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高度的评价,由沈寿口述,张謇笔录的雪宦绣谱不仅是传习所自编的最好教材,而且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国刺绣艺术的专著。民国 4 年(1915) 创立的南通盲哑师范传习所揭开了中

5、国自办特殊教育的序幕。次年又创建了南通县私立盲哑学校。民国 8 年(1919),张謇经梅兰芳介绍,聘请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创办伶工学社,设立新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新型的戏曲演员。至民国 9 年(1920) ,南通县有农、纺、医科高等学校三所,中等学校八所,高等小学十所,国民学校 318 所,幼稚园四所,还有盲哑学校一所和若干社会教育机构,这在当时的中国一个中小型的城市来说,已是蔚然大观,故有全国模范县的称号。其时南通教育在全国有许多第一的桂冠,通州师范是全国第一个符合国家学制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是全国第一所设本科的女子师范,南通县盲哑师范传习所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特殊教

6、育的学校,南通县伶工学社是全国第一所现代戏剧学校,这些第一足以使江海人自豪。二、 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氏兄弟荣氏兄弟是指荣德生和荣宗敬,梁溪荣氏春沂支人,行辈近祖三十世。他们是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荣氏兄弟二人早年随父经营钱庄,清光绪二十六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福新、茂新面粉厂和振新、申新纺织厂。颠峰时期有面粉厂 12 个,纱厂 9 个。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荣氏兄弟于 1906 年出资参与在荣巷创办“荣氏公益学堂” ,从第四年起,全部费用由荣氏兄弟承担。而且,他们继续拓展办学道路,先后又创办了竞化

7、女子学堂、公益工商中学和江南大学。荣德生先生一生所做的公益事业不胜枚举,仅在无锡一地,就与兄长一起先后兴办九所小学、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一所普通中学、一所四年制本科大学和一个藏书近 20 万卷的图书馆;为无锡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14 年,由荣德生先生倡议出资,以无锡西门迎龙桥为起点,经大王基、河埒口、荣巷,直达游览胜地梅园,辟筑全长近 9 公里、路面宽 9 米的开源路(现梁溪路),联接锡宜公路。于次年建成通车,成为贯通 6 省 2 市的通衢,是当时无锡西郊第一条大马路。1918 年荣氏兄弟与实业家陆培之先生各出资 2.5万元辟建自火车站路口经吴桥、直达惠山横街、全长 3.8

8、公里的通惠路。以后,荣德生又从惠山修路至河埒口(即现河惠路),使通惠路与开源路相连接,成为无锡西北郊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此外,如申新路、德溪路等等,也都由荣德生倡议和出资修筑。无锡地处江南,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市区河道纵横,湖滨港汊密布,无锡城内交通不便。1928 年,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等人发起组建了“千桥会”(又称“百桥公司”),致力于地方桥梁建设,计划为无锡及其邻近地区乡亲造桥 100 座。据无锡市志记载, “民国 17 年(1928 年) 起,荣德生、陆培之、薛南溟、祝兰舫等无锡实业家等组成千桥会(后称百桥公司) ,集资为乡里建桥。至民国 26 年(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八九年

9、间, 共计建成大小桥梁 88 座,它们是新桥、东桥、威华桥、卜家桥、平安桥、劝工桥、青龙桥、大公桥等。1934 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荣德生老先生 60 寿辰。为使太湖各个风景区可相互贯通,便利游览,荣德生老先生决定在五里湖、太湖之间南北两岸建造一座桥梁。他将亲友馈赠的寿礼作为建桥基金亲赴现场踏勘、选择桥址、测量水流、探察土质、试验桩木等,破土动工建桥,于当年完工。同期建造沿线惠农、惠工、惠商、惠通 4 座桥梁。三、 中国船王卢作孚卢作孚(1893 年 4 月 14 日1952 年 2 月 8 日) ,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

10、团的前身)的创办者,民生公司到 1949 年,拥有 148 艘江海轮船,投资 60 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 从自学成才始,到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树。他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他一生俭朴勤奋,公而忘私,服务社会和人群。他崇尚务实和科学精神。有卢作孚集传世,是重庆人乃至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最有价值的心智和实践的结晶之一。 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 卢作孚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卢作孚正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民生公司的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

11、群众,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宣称“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 ,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影响和改造社会,他要求员工都要有为公司及整个社会服务的思想和行动。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善天下” ,卢作孚以“兼善”为名,在重庆北碚创办了“兼善公司” 、“兼善公寓” 、 “兼善餐厅” 、 “兼善中学”等,通过“兼善”体现他造福社会的事业宗旨。年,卢作孚曾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对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涉及市政建设、园林美化、公共卫生以及当地民风民俗等等,利用民生公司的实力,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十几年的悉心经营,把一个昔日贫穷、混乱的乡村,改造成为一个被年月美国 杂志惊呼为“平

12、地涌现的现代化市镇”和“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最杰出的例子” ,北碚成为重庆市区建设的示范区。卢作孚利用社会公益事业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环境,为北碚乃至整个重庆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风尚、新面貌。北碚人民称他为“北碚的开拓者” 、 “北碚的奠基人” ,并在北碚公园建造了“作孚园” ,为他刻石立像,记其功劳。四、橡胶大王陈嘉庚陈嘉庚是 20 世纪初最成功的海外侨商,他曾经拥有近万亩橡胶园和 10 家橡胶厂,建成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综合型橡胶制造工厂。陈嘉庚发誓改造家乡渔村,1914 年,他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师范等,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闻名遐迩的“集美学村

13、” 。同时,他还在同安县创办 40 多所小学,先后补助福建 20 个县市的 73所中小学。在新加坡,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先后捐资创办崇福女校、南洋华侨中学和南洋女子中学。1919 年,陈嘉庚发起筹办厦门大学,在募款会上,他直言自己助学是“为爱国愚诚所迫” ,当场他宣布认捐 400 万元,其中开办费 100 万元,其余 300 万元分 12 年付清,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 400 万元,相当于倾家办学。1929 年,陈的生意陷入困境,长子陈济民劝他减资自保,他慨然说, “我吃稀饭,佐以花生米,就能过日,何必为此担心。 ”极困难时,他将三幢大厦抵押给银行借款,做出了“出卖大厦,接济厦大”的惊

14、人决定。百年之后,读这些企业家的事迹,仍让人敬意丛生。以上内容阐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思想上,这些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 20 世纪初西方近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在当时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和排挤下,迫于生存和发展,民族资本只有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种竞争方式在当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当然,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勇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往往是那些具有相当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这对当今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