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1707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分册1. 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 传承的。中华文明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2.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 是“天下为公”的社会, “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 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 有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二里头文化遗存3. 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 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至

2、商朝末年, 方国的众叛亲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 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 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4. 公元前 1046(公元前 11 世纪) ,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 败商君,商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商周建 立后,为了对新政府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 后裔和原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

3、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成为地方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 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 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 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 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5.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 ,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

4、人把 动迁以后的西周朝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由西周的“封邦建国” 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最深刻的变 革来自于经济领域。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了一个 新水平。经济领域的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 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 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

5、造出“仁”这一 核心观念。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 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 ,熔礼、法于一炉,其学生韩非、李斯由此而走向法家。后 世儒家多认孟子为正统,奉为儒家的又一宗师,而视荀子为旁门别支。法家的兴起于战国初期,以提倡“法治”为特色,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道家以老子为始祖。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道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 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6. 最终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 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前 221 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

6、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帝国。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 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 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7. 筑长城、建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7、已远远超 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伙同丞相李斯,夺取王位,是为秦二世。 公元前 209 年,以陈胜、吴广为屯长的 900 名贫苦农民被征调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屯戍,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 ,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陈胜、 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项羽军大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刘邦则率军向西顺利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公 元前 206 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打败了项羽。公元前 202 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8. 汉朝政令实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

8、苛刻全然不同。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最终导致了 “吴楚七国之乱” 。汉朝的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布衣将相之局标志世袭贵 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 、 “与民休息”的政策, 倡导以农为本,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史称“文景之治” 。9. 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 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 ;而 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务机关,称为“外朝” 。汉武帝还创设刺史制度;又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权的权力,大体消除

9、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在长安建立太学。从此 以后,儒家称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 “儒表法里” 。汉时的代田法, ,经赵过的试验,成为当时先进的农业耕作法。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 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 。10.公元 9 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莽推行一系列“托古改制”的举措。在相继 起义的绿林军和赤眉军打击下,新朝政迅速覆灭。刘秀于公元 25 年登上帝位,重建汉朝史 称光武帝。因定都洛阳,位于旧都长安之东,历史上称

10、“东汉” 。 东汉后期,皇权日趋衰弱,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不少豪强地主拥有“连栋数百, 膏田满野”的大庄园还组建“家兵” 、 “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 朝廷上也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黄巾起义爆发后,东 汉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11. 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大获全胜。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 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 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 史称“孙吴” 。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12. 鲜卑族拓拔部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 。统一北方

11、,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 齐与北周。历史上将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北朝” 。南方的东晋于 420 年被宋取代,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 朝” 。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活动于 南方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 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将都城南迁至洛阳,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 语、汉服;改鲜卑族复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职和律令,促进胡汉通 婚。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 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

12、 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13. 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隋都长安 为都城。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 、门下、 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 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建立政 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得处所。三省六部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专制独裁之权。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其 中,进士科尤受

13、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科举 进士,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 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之后,科举制 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沿用至清末。14. 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实行舒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唐太 宗虚心纳谏,勇于改过。他接受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 主嫁往吐蕃。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的鼎盛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唐玄宗也称唐明皇,在位前期的开元年间,后 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晚年,佣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15. 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其中, 擅长经商的粟特人尤为活跃,他们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化系统的外域文化以中亚、西亚、南亚为三大支,可以说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 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作为丝绸之路东端得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国闻名的 国际大都会。长安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 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