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9882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三设计说明书(2008.07)(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2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采区基本条件采区基本条件 12第一节第一节 采区煤层条件采区煤层条件12第二节第二节 采区生产基本概况采区生产基本概况16第三章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18第一节第一节 采取下山布置采取下山布置18第二节第二节 采取车场形式选择设计采取车场形式选择设计19第三节第三节 区段平巷布置区段平巷布置19第四节第四节 采区主要硐室布置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19第五节第五节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20第四章第四章 采面回采工艺设计采面回采工艺设计 22第一节第一节 采面

2、基本条件采面基本条件 22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 23第三节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31第五章第五章 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34第一节第一节 采面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采面生产技术组织管理34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7第六章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38第一节第一节 总则总则 38第二节第二节 回采工艺安全技术措施回采工艺安全技术措施 38第三节第三节 机电维修与操作安全技术措施机电维修与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50第四节第四节 采煤机解体与安装安全技术措施采煤机解体与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60第五节第五节 其

3、它安全技术措施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61第七章第七章 避灾路线避灾路线 76第八章第八章 初采初放措施初采初放措施 77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3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4前言前言矿井设计是一个涉及煤矿开采,井巷工程,矿山机械,矿井通风,等众多门类的系统工程,虽然本次设计题目中存在一些理想化条件,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已经基本掌握了矿井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搜集、整理、运用技术资料和生产技术检验的能力,提高了撰写技术文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了良好的铺垫

4、。本次设计的参照矿井是平煤股份十矿的资料,设计之前,我在该矿进行了六周的毕业实习,通过地面参观,听总工及各科室负责人的报告,参加科室实习及井下生产实习,对矿井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次设计就是在平煤股份十矿实际地质的基础上,根据搜集到的矿井生产图纸和数据,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做一些改动,作的初步设计。本次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大纲为依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老师精心指导而完成的,设计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审阅老师批评指正。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5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平

5、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以下简称一矿)位于平顶山煤田中部, 市中心以北 3km,东以 26 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 36 勘探线为界与四 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 之间) ,北至- 600 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 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 米北至-800 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 米北至-800 米等高线)。东西走向 长 5 公里,南北倾斜宽 5.86 公里,最大面积 29.3 平方公里。矿井南邻二矿, 北部为人为边界。 一矿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矿。矿井由武汉设 计院设计,设计能力 150 万吨/

6、a,1957 年 12 月动工兴建,1959 年 12 月 25 日简易投产,1971 年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鉴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1974 年经原煤炭部批准,在二水平延深时矿井进行一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 90 万吨/a,扩建后的设计能力达 240 万吨/ a。一期扩建于 1984 年 8 月完成, 随后,在一期扩建完成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二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 160 万吨/ a,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到 400 万吨/ a。1993 年至 1996 年产量连 续四年年产达到 400 万吨,且 1996 年创出了 410.6 万吨的最好水平,近三年 实际生产水平仍保持在 350400 万

7、 吨之间。 矿区交通十分方便,铁路方面:一矿至平顶山站 9 公里,通过矿区专用 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漯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平顶山站至 京广铁路 70 公里,至焦柳铁路 28 公里;公路方面: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 有柏油公路与周围各县市相沟通。 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 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 水岭。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 主井口标高为+150.0 米。平顶山海拔+411.13 米,落凫山海拔+492.70 米。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季

8、节性小溪冲沟,南侧冲沟汇集入湛河,北 侧冲沟汇集入竹园水库(目前为平顶山电厂排灰场) ,在井田西北角有姚孟电 厂排灰场。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燥湿度不足带。根据平顶山历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6降雨量为 742.73mm,年最大降雨量为 1323.6mm(1964 年) ,年最小降雨量为 373.9mm(1966 年) ;年平均气温为 150,最高气温 42.30,最低气温-150。本 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矿井地质特征 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 组,上石炭统太

9、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 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自 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含煤地层总厚 780 米,含煤七组 43 层(有编号的煤层 23 层) ,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煤 层总厚约 26 米。含煤系数为 3.3%,可采煤层 5 组 10 层,总厚约 15 米,可 采含煤系数为 1.92%。煤层间距基本稳定。 一矿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碳系太原组,二迭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煤系 平均总厚 780m,含煤 7 组 43 层,煤层总厚 26m,含煤系数 3.3%左右。煤层 自上

10、而下分别为甲已丙丁戊己庚组。上石盒子组煤层均属沉积不稳定的薄煤 及煤线,无经济价值:具有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为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 原组,可采煤层 5 组 10 层分别为丙3、丁5、丁6、戊8、戊9、戊10、己15、 己16、己17、庚20、可采煤层总厚度约 15m,各主要可采煤层和标志层之间 的层间距较稳定。 目前,一矿主采丁组、戊组煤层,分别为:丁 6、戊 8、戊 9、戊 10,煤 层煤种为气煤、1/3 焦煤、肥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其中丁6煤层煤厚 1.093.64 米,平均煤厚 2.01 米,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 02 层,厚 00.45 米;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主要可采煤层

11、,但结构复杂,分 叉合并现象普遍。分层区域:戊8煤层煤厚 0.253.81 米,平均煤厚 1.93 米, 属较稳定煤层;戊9煤层煤厚 0.352.88 米,平均煤厚 1.07 米,属较稳定煤 层;戊10煤层煤厚 0.854.15 米,平均煤厚 2.42 米,为较稳定煤层。合层区 域:戊8、戊9、戊10合层区煤厚 3.998.90 米,平均 6.5 米,含夹矸 37 层, 煤层层位和厚度稳定,为稳定煤层。戊9、戊10合层区(戊9-10)煤厚 1.997.34 米,平均 4.34 米(含夹矸 35 层) ,为较稳定煤层。在一矿井田 范围内,地层走向为北 550750西,倾向北东,地层为单斜构造,倾

12、角 3120,局部最大为 250。煤层顶底板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互层组合。煤层直接顶大多数为砂质泥岩或泥岩,老顶一般为砂岩,少数有 伪顶,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各煤层均以砂质泥岩为直接底板。 (1) 、丙3煤层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平煤天安一矿二水平丁三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7位于下石盒子组丙煤段中部,上距田家沟砂岩(B12.)47 米,煤厚 0.20- 1.75 米,平均煤厚 0.90 米。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夹矸厚 0.05-0.55 米, 属不稳定煤层。在 26-29 勘探线间大面积不可采,33-36 勘探线间-350 米以 线为不可采区。 (2) 、丁 5

13、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丁煤段中上部、上距丙3煤层 84 米。该煤层一水平已全 部采动,二、三水平部分可采。煤厚 0.55-1.85 米,平均煤厚 1.00 米,属较 稳定煤层。在 29 勘探线-500 米以深、30-32 勘探线-400 米以深出现大面积 不可采区,二水平中部及 35 勘探线-300 米左右各有一不可采区。煤层结构 简单,偶见一层夹矸 0.1-0.55 米厚。 (3) 、丁6煤层 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位于下石河子组丁煤段中部,上距丁5煤 层十米左右,沉积稳定,发育良好。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完,二、三水平 煤厚 1.09-3.64 米,平均煤厚 2.01 米,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该煤层结构简 单,含夹矸 0-2 层,厚 0-0.45 米。 (4) 、戊煤组 位于下石河子组戊煤段中上部。本井田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 主要可采煤层,但结构复杂,分叉合并现象普遍,其变化情况按其范围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