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9801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谢勇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嘉定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南翔镇新丰村 谢勇华摘要: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使农民在生活上有了质的飞跃。广大农民摆脱了贫困,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壮大。进人 21 世纪,党中央提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人、保持农村稳定的“三农”思想。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但是近年来,上海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一部分区县农民收人出现停滞,甚至一些农民家庭收入下降的现象有所增多。农民收人出现了“三大差别,即历史差、地区差 、城乡差。嘉定区抢抓发展机遇,协调各方努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

2、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一系列问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农民收入近几年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为此,本文以嘉定区农村农民收入情况为例,分析了嘉定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嘉定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希望为相关找相关政策的建立提供建议。关键词: 嘉定;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1 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

3、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嘉定区的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惊人的成就。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将重点放在农村居民的增收和生活方式相协调发展上。因而, 对该区农民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评价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了解农民生活质量,探讨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课题在深入对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进行调查后,系统地分析居民收入来源,并通过宏观和微观(典型村民家庭)两个层面的,对当前农民的收入现状,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统筹分析。2、嘉定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12.1 嘉定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嘉定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2.1.1 农业产值的增加促进农民

4、收入逐年增加1999 年至 2009 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 4313 元增长至 13630 元,年均增加高达 19.6。农民的持续增收,主要得益于逐年提高的农业产值。2009 年该区农业产值达到 122994 万元,相比 1999 年的 80802 万元增长了近 53%。农业产值的增加促进了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的就业。2.1.2 从事农业的农民人数锐减,粮食种植业显著下降近年来,由于各镇工业园区的高速发展,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园区开发同时也带来了大批生产加工型企业,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厂务工,农村务农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农业生产严重萎缩。2009 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仅有1

5、0456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6,比 1999 年减少了近 10%。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8 年仅 8771 平方公里,与1999 年相比减少了近 18%。图 1 嘉定区 1999-2009 年农民人均分配收入情况2.3 离土务工是当前农民的主要就业形式,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9 年农业户口劳动力在各类企业务工的占总就业人数的超过 80,农村中非农户口居民务工就业人数占非农户口总人数的 57.3。务工农民年工资总收入占其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为 61.6,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4 土地流转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使得土地流转业和租房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图 2 嘉定

6、区 1999 年-2009 年农业总产值目前我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村出面与招商引资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将土地作为资产一次性买断,每亩作价 7 万元到 15 万元之间,使用年限 30-50 年;二是由村将不种田农民的口粮田、责任田集中,发包给外来人员种粮或种蔬果,每亩地租 200 元至 800 元之间,使用年限为 3-8 年。外来民工随着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的进驻而大量涌入,并在当地集聚,很多农民向其出租住房,收取租金。2.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农民在土地流转和征地动迁中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土地是农民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料,农村土地流转

7、、征地动迁必须优先落实农民的基本保障。根据调查反映,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上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截留农民土地流转费现象较为严重。条件一般的村只将流转费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兑付给农民,富裕村一般全部返还,而经济薄弱村有全部留村使用的现象。二是被使用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征地农民相比有较大差距。据统计,目前在就业安置上,征地劳动力安置人数是使用土地劳力安置人数的 2.5 倍;在社会保障上,征地劳力的养老保险(城保)是使用土地劳力(农保)的 10 倍,征地养老是农保的 5 倍,医疗保险更无法对比,农民征地动迁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因近期房价连续上扬造成的拆迁房屋货币补偿费贬值问题;二是因各地动迁安

8、置形式不同、补偿费落实办法不同造成不同地方农民实得利益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三是失地农民异地动迁宅基地权证如何变性的问题等。图 3 嘉定区 1999 年-2009 年农村劳动力和粮食作物播种情况2.2.2 务工农民的工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镇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市场竞争、企业改制和私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使得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价值相对“贬值”。另一方面,一部分原在镇村企业务工的本地农民因企业倒闭或转制而失业,重新上岗又受到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等因素的制约,不少企业出现了对农民工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相关基金、不付加班工资的现象,务工农民的工资

9、收入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市最低标准月工资经多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也升至 2010 年 4 月 1 起的 1120 元,但务工农民平均月工资收入反而降至八九百元。许多企业甚至以最低标准工资为借口,故意压低农民工资,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2.3 耕地减少、农业分散与稳定粮食生产、农业集约化发展之间的矛盾2003 年,嘉定区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养殖规模逐渐压缩。水稻总面积比 2002 年减少了近 3 万亩,是历年调减粮食面积较多的一年。全年粮经比例也由 2002 年的 30:70 调整到 2003 年的 23:77。与此现比,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年造林 1.5万亩,林果面

10、积累计超 8 万亩。前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本高于产出,农民们纷纷把承包地外包,做买粮吃的农村居民。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扬,务工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农民重新向农业回流,却面临耕地减少、承包合同未到期甚至失地等各种情况,相反许多地方的土地则征而未用,长期撂荒。农业分散、小规模生产的传统模式目前仍阻碍着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更让不少种粮好手痛心的是,不少村镇按照规划把耕地建设为片林,而林果业投入产出时间长,当地农民实得利益并不高。2.1.42.1.4 农户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贫富差异悬殊农户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贫富差异悬殊2003 年,有人在对黄渡镇联西村、马陆镇樊家村、徐行镇钱桥村、外冈镇陈周村、

11、华亭镇横泾村等 5 个村农民生活实际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人均收入最高的是黄渡镇联西村,年人均收入达到 12442 元,最低的是外冈镇陈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 5181 元,相差了 2.4倍。分析其差距原因:一是联西村农民务工比例较高,735 个劳动力中有 657 人在外务工,务工率达 90,而陈周村 696 个劳动力中只有 334 人在外务工,务工率仅为 48;二是联西村农民年土地流转费总收入为 161.6 万元,人均年收入 1368 元,而陈周村农民年土地流转费总收入只有 900 元,人均几乎等于零;三是联西村农民年人均租房收入 1386 元,而陈周村年人均只有 471 元。南北收入差距继续拉

12、大。上述 5 村无业人员共计 348 人,占总人口的 6.4。这其中没有非农就业或只有一人就业,工资低,无其他收入,又有孩子读书,享受低保补助的是困难户,约占 5 村总户数的 2.5。而人均年收入 20 万元以上的富裕户有 45 户,占 5 村总户数的 1.5,贫富差异悬殊。2.1.5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医疗保险是衡量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该区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虽然一直保持在 99以上,但是基层农村“农民生病看不起医生”、盼望赤脚医生回来的呼声却很大。从上述 5 村的实际情况反映,各镇在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渠道、交纳比例和补偿方法上标准不一,许多地区农民看病受药费报销限制,生

13、病不敢跑医院。据专家统计,上海郊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只相当于城镇职业医疗保障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城乡悬殊很大。广大农民如何在农村合作医疗上真正得到实惠还有待于对现有医疗保险制度的突破和创新。3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3.13.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3.21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一)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城市化的不断加深是农民提高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转移,进入先进工业部门的劳动者变成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农村的竞争,使农民平均土地耕种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劳动力转移对收入提高的推动作用早在 1954 年刘易斯就做过详细的论述。中国城市化水平的

14、提高可以说明农业中的部分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进行了彻底的转移。我国城市化水平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农村人口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在增加。从各国发展的经验看,城市化是推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方式,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无论在纯收入还是人们的观念上都是农民提高收入的一种理想手段,但这种彻底的转移需要很大的成本。对于农民来说,虽然城市的收入较高,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稳定技能,并不能保证在城市中始终可以找到较高工资的工作。加之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因此要使农民完全脱离农业而依靠工资生活也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我国城市化虽然快速发展,但现在并不能完全容纳我国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因

15、此通过彻底的转移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二)农户兼业。农户兼业是指家庭中部分劳动力从事非农劳动,并且非农收入超过特定比例的现象,农户兼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农户兼业可以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从而间接使从事农业的单位劳动力耕种的土地面积增加,收入增加。并且从事非农职业的这部分劳动力也可以得到较高的工资,从而使总收入提高。兼业对耕地和劳动力的使用更加精细,因为他不仅要求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收入相等,还要求各行业的边际生产力相等。在我国农业人多地少,农民彻底弃农较难的情况下,农户兼业就成了提高农户收入的主要方式。农民可以在乡镇小企业打工,农忙时节回家从事农活,也可以一年大部分时

16、间在城市中做工,还可以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用兼业的方式来提高整个家庭的收入。兼业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其实兼业在许多国家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根据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2003)的研究,日本农户兼业化在改变农户与非农户收入差距上有着较大的作用;在美国,收入 2 万美元以下的农场,其兼业收入也都平均超过了其农业收入。(三)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在农业中既可表现为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可以表现为种植品种的改良以及化肥的精细化使用、大棚技术等种植方式的改进,这些都较大程度地推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增收作用不能用直接的数据测算,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从理论上讲,科技进步可以分为两步,即发明创造和科技推广。从研究发明方面来看,农业部门中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往往具有外溢性,使发明的收益不能完全得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私人部门的科技供给。在技术应用方面,由于小规模经营和知识外溢的原因,也使得农民寻求新生产要素的成本会大于其收益。另外,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如生产技能培训方面也极为少见,这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