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814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 抽样调查方法与应用抽样调查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一、 说明说明1、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抽样调查是从全部调查单位(即统计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此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其主要内容:抽样调查的基础知识、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比率估计、回归估计、多阶段抽样、以及目录抽样法、交叉样本法、多目标抽样、非随机抽样以及抽样方法的应用等。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没有真实可靠的统计基础资料,统计分析就是无米之炊。在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抽样

2、调查以其方法科学、推断准确和经济时效性等等优点而居于主体地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复杂多变的调查对象搜集统计资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能较系统地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市场调查统计分析 、 统计专题讲座 ,以及从事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有所帮助;能用有关的抽样调查知识去进行社会经济调查或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解决统计工作、宏观和微观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2、预备知识、预备知识抽样调查方法及应用是

3、一门重要的实用统计技术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具备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基础知识。3、本课程总学时为、本课程总学时为 40 学时。学时分配如下:学时。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 4 学时第二章 2 学时第三章 4 学时第四章 4 学时第五章4 学时第六章 4 学时第六章4 学时第七章4 学时第八章 6 学时半期考试 2 学时机动时间 2 学时二、二、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第一章第一章 抽样调查的基础知识抽样调查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引言一、抽样调查的意义及作用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作用。二、我国实施抽样调查方法的现状及问题与抽样理论有关的问题;技术应用上、操作上的问题; 组织实施上的问题;思想观念

4、上的问题。三、抽样调查在我国的应用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数据调查;市场调查;与普查结合相互补充;专题调查;民意调查等等。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总体单位;样本;抽样单元。二、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概念;数学性质。三、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重复抽样的概念、特点;不重复抽样的概念、特点。四、等概率抽样与不等概率抽样等概率抽样;不等概率抽样;辅助资料的概念、选择。五、调查误差抽样调查误差;非抽样误差的来源及控制;第三节 总体参数及其估计一、 总体参数总体参数的概念;常需估计的总体参数。二、 总体参数的点估计点估计;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三、 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第二章第二章

5、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第一节简单随机抽样概述一、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二、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抽笺法;随机数字表法;出生年月法;电子计算机取数法等等。 第二节 简单随机抽样的参数估计一、 总体均值和总体总值的估计二、 总体成数的估计三、 样本容量的估计第三章第三章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第一节分层抽样概述一、 分层抽样需满足的条件二、 分层抽样的主要优点第二节分层抽样总体参数估计的原理一、 分层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无偏性二、 估计量的方差及其估计量三、 估计量的误差限第三节样本容量在各层分配不同时总体参数的估计一、 等比例分配时总体参数的估计二、 标准差比例分配时总体参数的估计三、 奈曼最佳分配时总体

6、参数的估计四、 考虑费用的最佳分配及总体参数的估计五、 多项目调查时样本容量在各层的分配第四节第四节抽样数目的确定抽样数目的确定一、等比例分配时抽样数目的确定二 、 奈曼最佳分配时抽样数目的确定三 、考虑费用的最佳分配时抽样数目的确定四 、两种分配法抽样数目的比较第四章第四章整群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第一节第一节 整群随机抽样的概述一、 整群随机抽样的概念二、 整群随机抽样的特点三、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等群体整群抽样总体均值的估计一、 总体均值的估计量及其无偏性二、 估计量的方差及其估计第三节等群体整体抽样样本群数的确定一、 给定极限误差和置信度时样本群数的确定二、 给定调查费用

7、时 n 和 M 的最优设计第五章第五章等距抽样等距抽样第一节等距抽样概述一、 基本思想二、 假定条件三、 主要优点第二节等距抽样方法一、 无序等距抽样方法二、 有序等距抽样方法第三节等距抽样总体参数的估计一、 有序等距抽样和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比较二、 无序等距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四、 总体参数的估计第六章第六章比率估计法与回归估计法比率估计法与回归估计法第一节比率估计法一、 比率估计法概述二、 简单随机抽样的比率估计第二节回归估计法一、 回归估计法概述二、 b 确定的回归估计量三、 用样本推断系数 b 的回归估计量第七章第七章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第一节多阶段抽样概述一、 基本概念二、 多

8、阶段抽样的主要优点第二节容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估计一、 总体均值一阶单位等大小的二阶抽样估计二、 总体成数一阶单位等大小的二阶抽样估计第三节多阶段抽样法的最佳分配一、 每个一阶单位中二阶单位数的确定二、 一阶单位数的确定第八章第八章其它方法其它方法第一节目录抽样法一、 目录抽样法的概念及适用条件二、 最优分界点的确定三、 抽样部分样本容量的确定四、 总体总量的估计第二节交叉样本法一、交叉样本法概述二、 分样本一致性的显著性检验三、 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第三节敏感性问题的抽样调查一、 沃纳的随机化选答模型二、 西蒙斯方法第四节 样本轮换技术一、 样本轮换的意义 二、 轮换样本的抽选方法三、 样本轮换

9、的比例和时间第五节 非随机抽样误差简介一、抽样框误差简介抽样框误差及其由来抽样框误差的测定;抽样框误差的调整和补救。二、无回答误差简介无回答的考察和计量;无回答偏差分析;降低无回答的措施和方法;无回答调整技术。 三、计量误差简介 设计引起的误差;由调查员引起的误差;由被调查者引起的误差;其他计量误差。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 1、 应用抽样方法应用抽样方法 黄良文、吴国培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年2 2、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美)(美)L.Kish 著,倪加勋主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年 3 3、 抽样原理及其应用抽样原理及其应用 王国民、李学增、刘晓越、王文颖编著,中国统 计出版社,1996 年4 4、W.G.Cochuran,SamplingW.G.Cochuran,Sampling Techniques,ThirdTechniques,Third editionedition , , JohmJohm WileyWiley andand sonssons IncInc , , 1977. (中译本抽样技术 张尧廷、吴辉译,中国统计出版,1985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