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终稿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8804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终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王强(山西省长治县第二中学)【摘要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提出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会去考虑解决问 题的方法,从而才能有自己独特见解。学生只有具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有创造性和创新能 力。【关键词关键词】问题 思考 意识 鼓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提出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会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 法,从而才能有自己独特见解。学生只有具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现状及症结所在,才能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现状及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在当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大多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

2、 题,却很少能自己提出问题,即使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结果往往是“没有问题”或 者提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没有问题可问呢?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实 践调查发现,学生在问题意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1、不想问、不想问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具有了“满足感”,认为只要听懂 就 ok 了,根本没必要去思考“为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懒人”思想。对于一些学习能 力较差的学生,那更是碰到问题就不往下想了。所以当问及“你想提数学问题吗”时,67% 回答“偶尔想”,19%回答“没想过”,而只有 14%回答“想”。2 2、不敢问、不敢问 从学生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普遍

3、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 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所以 45%的同学“不敢”,35%“有时敢”,只有 20%的同学 “敢”也就不足为奇了。3 3、不善问、不善问 课堂上由于时间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出现教学“岔子“,所以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大多数的教 与学均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再接受,因而造成学生几乎无疑可问,更不 用说提什么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了。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无法提出具有思考性、实质性和深入性的问题,我们不 由要问: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哪去了?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

4、去的问题意识呢?其次,应从以下几方面其次,应从以下几方面“下药下药” 1 1、构建宽松环境,使学生敢于问、构建宽松环境,使学生敢于问 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敢问?很多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回答,“希望老师和蔼可亲,平 易近人,说话具有亲切感”,“常常与学生接触”,“耐心、乐此不疲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多鼓励”。从学生的这些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希望老师能放下“师道尊严, 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做他们的老师,亦做他们的 朋友。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当成课堂的“组织者”,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 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主动提问。一旦学生有质

5、疑表现时就 马上给予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发问。在教学中“少一些呵斥,多一些鼓励”, 这样意识的种子就有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才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 2、加大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乐于问、加大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乐于问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不但小学生、初中生需要鼓励,高中生更需要鼓励特别2还要“大张旗鼓地夸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提问激情。当然我个人 认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目标是否明确;(2)对知 识理解的深度广度;(3) 表述是否准确妥当;(4) 是否有创见。 3 3、创造良好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创造良好问题情

6、境,使学生想问 俗话说:触景生情。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 之有感而发达到使学生想问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1 1) 从日常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让学生能亲身体 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各样的数学问题。 (2 2)利用科学发现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 (3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最大优势就 是能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

7、多媒体素材,将一些现实生活中难讲的、书写又费时 的、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虚拟现实手段让学生置身其 中,用心领会。 4 4、传授、传授“问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除了要让学生想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让学生掌握发现 问题的基本方法,才能从共性中看出不同,从普遍中发现特殊,进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比较提问法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容易混淆并且有联系的概念,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 师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提出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棱柱时,常分不清“斜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 、“正四棱柱” 、“直四棱柱” 、 “直平行六面体

8、” 、“长方体” 、“正方体”等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并对几种棱柱进行比较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直四棱柱是否是正四棱柱? 直平行六面体是否是正四棱柱? (2)类比提问法 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特征、属性、关系等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由此产生联想并 提出相关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类比法,在数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 解法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建立一次函数、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一次代数式各概念之间 的联系框架,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一次式这样的方法来建立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 式、二次代数式之间的联系框架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3)逆向提问法 任何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都有必然的

9、联系,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 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例如,已知平行六面体 ABCD-ABCD的底面 ABCD 是菱形, 且CCBCCB=BCD=60,当 CD/CC的值为多少时,能使 AA垂直于平面 CBD?请给 出证明。利用此题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当 AA垂直于平面 CBD 时,CD/CC的值 是多少?” 总之,要想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产生学习的主动。教师就应该迅速转变教育教 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 师生关系;努力摆脱“一言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 让学生品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