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百法5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8793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指导百法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百法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百法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百法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百法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指导百法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指导百法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0作文指导百法61学会使作文情节曲折情节 学会使作文情节曲折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节曲折,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不 顺当,有波折,出 人意料。 有人说:“文如看山不喜平” 。意思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 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趣盎然。写文章 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 而且情节曲折,看似“山重水复” ,忽而“柳暗花明” ,文章才会引人, 动人心 弦、摄人心魄。文章如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像一篇流水帐, 必然会让读者感到味如嚼蜡。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安排情节上有什么特点,能 否从中悟出一些使作文情节曲折的方法: 我真没想到 “通知家长,今天下午来学校开家长会。 ”老师郑

2、重地说。 “家长 会” ,多么讨厌的字眼儿。唉,今天又有 “好受”的了,爸爸又该打骂 我了。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乱槽槽的。 到了家,我用很小的声音告诉了爸爸。爸爸瞟了我一眼, “让你妈 去!” “妈妈下午五点才下班,还是您去 吧。 ”爸爸没有言语。 下午,爸爸去了,我在家等着吧,肯定没有好结果。我清楚,每次 家长会,老师无非是表扬先进,揭差生 的“老底儿” ;每次爸爸、妈妈 开会回来,对我不是打骂就是“给脸色” 。看来今天也不会例外。 将近五点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爸爸那熟悉的脚步声。呀!受苦的 时刻到了,等着打骂吧,我做好了思想准备。 爸爸推开门,表情阴沉, 没有说话,顺手又把门关上了

3、。此时,屋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爸爸面 对我站了一会, 表情又一点点缓和下来。我觉得有一线希望,就试探着 问:“爸,老师说什么呀?” “你甭问了,反正爸爸不会 打你的。 ”我 好奇怪:今天爸爸怎么变了?这时爸爸又问我:“今晚想吃什么?爸给 你做。 ” “我想吃的多着呢, 您随便做吧!”从此后,爸爸再没有打骂 过我。 我真想问问爸爸:您怎么不打我啦?可我始终不敢。直到现在,我 也不知道那天老师到底说了些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小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 的呢?在安排情节上,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 欲喜先悲之法。行文时, 作者先通过自己的心理描写,步步铺陈,尤其是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地

4、描写,以渲染 情节气氛。如文章中,随时间的推移, “我”的心情愈来 愈沉重;当爸爸从学校回来、进屋又顺手把门关上时, 屋内的空气像是 凝固了, “我”的紧张程度也达到了高潮。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乎“我” 的预料,真是看似“山 重水复” ,忽而“柳暗花明” 。这样,文章便自 然地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 为使文章情节曲折有秩,除采取欲扬先抑方法之外,同学们还可以 在安排材料的顺序上动一番脑筋。如: 变常用的“先因后果”的顺序为“先果后因” ;变常用的“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为“倒 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的关键部分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头一步一步地记叙事情的起因、 发

5、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 按照“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开头就引起人的注意或造 成悬念,吸引读者 带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这是怎么回事” 的疑问读下去;这样,既加深了读者对结局的印象,突出 了中心事件,也有效地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把常用的记叙顺序练习熟了,才可以学习按照 “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要根据文章中心和表达的实际需要,来 安排新的记叙顺序,或是为了突出 结局、关键部分的效果,或是为了让 读者带着追问原由的念头看下去,总之,不能单纯追求“曲折” ;要注 意 由“结果”转入“起因” ,由“倒叙”转入“顺叙”的衔接、过渡。 【思考练习】 (1)情节曲折,指

6、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作文 时,怎样才能做到“情节曲折”? (2)以原来如此或一场虚惊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先列提 纲,情节要曲折。 作文指导百法62学会设置悬念悬念 学会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 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 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 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 具有吸引读者关切、 引人入胜的魅力。 怎样设置悬念呢?设置悬念的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篇首 设置悬念。这种设置悬念的形式运用很 广泛,

7、它有助于创设氛围、环境, 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另一种是在篇中设置悬念。这种设置形式有助于 承上 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常见有如下几种: 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如渡船开篇写:“年轻 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81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 直滚下来。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 不出什 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 被水花溅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 了读者的注意。 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如三人行开头便写: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 米处一棵小树,又

8、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 实际距离要远一些。 ”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 么望着只有 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 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 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以环境描写为悬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 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 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 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个小女孩是 干什么 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 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的命运、结尾如 何?文章一开头,就把人 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

9、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 者急切想知道 事情底细的心理。 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 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 10 天造好 10 万枝箭;诸葛亮说只 用 3 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 3 天 能造 好 10 万枝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 趣。 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 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 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 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 它就 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 读。 设置悬念

10、要强调的是: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牵 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 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 致使读者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思考练习】 (1)什么叫悬念?怎样设置悬念?要注意什么? (2)以神秘的_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提纲,练 习正确使用悬念手法。 作文指导百法63学会巧设伏笔 伏笔,指的就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伏笔不同于悬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文章情节的发展,作事 先的说明、铺垫,以使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致于让读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没有交代,后文冒出来”的 现象。 怎样设置伏笔呢?伏笔的位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篇首设置

11、伏 笔,二是在篇中设置伏笔。设置伏笔 的方法灵活多样,具体可以因文、因材料的特点而定。 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如我的 战友邱少云一文,在介绍志愿军潜伏 部队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前面 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 见地堡 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 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 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 可能被敌人发觉。 ”这就为故事向高潮推进作了铺垫,为“我”为什么 看到亲爱的战 友被烈火整个儿包住想救而不能救,邱少云为什么“趴在 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 方,没发出一声 呻

12、呤”埋下了伏笔。 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设置伏笔。如夜莺之歌一文,开头写小夜 莺“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 多的绿上衣” 。这就为下文小夜 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了伏笔正因为他的 衣服是 绿色的,跟树叶差不多,所以钻进树林就不易被发现,便于隐蔽。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设置伏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写五壮 士完成掩护任务之后, “为了保护人民群 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 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 后面。他 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这就告诉我们:五壮士将面 临后有追敌,前是悬崖的绝境,暗示故事结局将是 五壮士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通过描

13、写人物心理设置伏笔。如穷人一文,开篇讲渔夫的妻 子桑娜焦急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时, 写道:“桑娜沉思着:丈夫不 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 还只能勉 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桑娜倾听着风暴的 声音, 他现在在哪 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 着十字。 ”这段心理82描写,既讲了桑娜一家家境穷困,又讲了她对丈夫 十分疼爱。这就为她收留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时,所产生的 忐忑不安的 矛盾心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设置伏笔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伏笔要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密切的联 系,是文

14、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或埋设事情发展 过程的“诱因” 、 “条件” ,或暗示事件结局、为人物安排后路,等等, 总之不 能节外生枝。 【思考练习】 (1)什么是“伏笔” ,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巧妙地设置伏笔? (2)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提纲,练习使用设置伏笔的方法。 作文指导百法64学会使用对比 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作对照,互相比较,以达到鲜明地表达 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这就叫 做对比或对照。对比,原本是一种语言修辞方法,是针对语句而言的。 但人们 完全可以将这一语言的修辞方法扩展为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15、 运用对比手法,将对比的双方放在一起, 形成具体的对照、比较,或造成相互的烘托、映衬,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特征, 而且便于鲜明 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文章的思想倾向。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对比”的特点及作用: 大家都夸她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到利华商场买东西,顺便路过菜市场买 点芹菜。我正挑选着,就听有人说: “同志,你交税了吗?我回头一瞧, 原来是一位做税务工作的阿姨。她脸上带着笑意,正和一个卖蘑菇的小 贩 说话。只见那个小贩嘴里叼着烟,不时地吐着烟圈,好像税务员跟别人说话似的。 那位税务员又耐心地说了声: “同志,请你交税。 ”这回,那个小贩可烦了:“交什么

16、税,我早交过了。 ”说着,他坐在板凳上,翘起二 郎腿。 税务员阿姨还是那么耐心:“你说早交了,帐单上怎么没有,要不要去税务所核实一下?” 小贩一听这话,不再悠闲地吸烟了。他往左右看了看,然后从蘑菇堆里挑出两袋鲜蘑菇,直往税务员手里塞, 嘻皮笑脸地说:“小意思,小意思!请笑纳。 ”税务员阿姨没有接,反而严肃地对小贩说:“我是收税的,不是 收礼的。 ”小贩蔫了,乖乖地交了税。 税务员阿姨走后,人们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税务员真负责。 ” 还有的说:“所有的税务员要都像这个 税务员就好了。 ” 我买了菜,来到利华商场门前。门前围着许多人,原来一个卖菜的 小贩又在和那位阿姨纠缠。咦!不对劲, 卖菜的小贩怎么管她叫姐姐? 哦!原来卖菜的小贩是她的亲戚。 “大姐,就放我一回吧?”卖菜的央 求着。 “不 行, ”税务员阿姨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你若不交,我先 替你交了。 ”说罢她从上衣兜里掏出钱放在钱夹里。 ” 这一举动还真灵, 他连忙说:“还是我自己交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