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673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课堂教学实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散步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实录抚顺玉成中学 张京梅师:上课,同学们好!众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散步这一课。 (板书:散步 莫怀威)从题目中我们只能了解到本文的主要事 件是散步,而谁来散步,围绕着散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中折射出什么道理,我们却都还不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 (投影展示思考题)本文题目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同学们读 完课文后,试着从另一个角度为本文另拟一个题目,并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拟小标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随时正音。如“拆散”chi sn 等。 )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有感情,下面

2、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发言时,先说出你拟 的标题是什么,然后再稍作解释。 (生翻书思考,片刻举手) 生 1:我拟的题目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 。因为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懂得孝敬老母亲,奶奶也是 非常疼爱小孙子,他们真正是互敬互爱。 生 2:那我看不如叫“互敬互爱的三代人” ,更明白、更具体。 师;有道理。 生 3:我拟的题目是“散步中的分歧” 。正是因为有分歧,才有了这三代人互相关爱的表现。所以, 我认为“分歧”在本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 4:我拟的题目是“我的世界” ,因为在课文结尾提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 ,而作者想表达的就是他对这个世界

3、的重视和关爱。 师:作者的世界里都有谁呢? 生 4:“母亲、儿子、妻子和我” 。 生 5:我拟的题目是“爱“,因为从散步这件事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老人对孩子的爱,儿子和 媳妇对老母亲的爱。 师:那孙子也爱奶奶么? 生 5:爱 师:凭什么这样说?(问得生硬,应语气和蔼些,如:请谈谈你这样说的理由。 )课文里好像并没有 写到孙子爱奶奶呀? 生 5:因为这一家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生 6:(补充)当他爸爸决定顺着奶奶走大路时,他也没有哭闹,可见他是爱奶奶的。 师:很好!课文里没有明确写出来的情节,你能够根据上下文设身处地地想象出来,实在是太会读书 了!同学们都应该学习这种方法。(

4、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 ) 师:刚才同学们用词虽然不一样,但都抓住了这一家“老、中、幼”三代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特 点。 (师板书:老中幼互敬互爱,互相体谅。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 , “母亲” , “妻子” , “儿子”这四个人中,你最喜欢哪个人, 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述理由。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生 6:我最喜欢文中的“妻子”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儿媳妇与婆婆常常都是不太和睦的,而文中的 妻子,虽然也疼爱儿子,但却没有非得顺着儿子,显然通情达理。 生 7:我喜欢文中的“我” ,也就是

5、作者本人。他非常孝敬老人,带母亲散步,背母亲过水塘,宁愿委屈儿子,也要让母亲开心。 生 8:我也喜欢作者,他非常重视亲情,小时候,他就听母亲的话。散步出现分歧时,本可以各得其 所,可是他却不愿意拆散一家人,可见他是个好儿子,也是个好父亲。 生 9:我喜欢文中的奶奶,她很聪明,也很体贴人。当出现分歧时,她既没有固执己见,也没有一味 地迁就孙子,而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使一家人都很快乐。 生 10:我也很喜欢文中的妻子。课文中说“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点儿也不霸道,而且她也和 作者一样孝敬老人,疼爱孩子,是一个贤妻良母。 生 11:我喜欢小孙子。他特别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散步时,是他发

6、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非常有趣。(学生思维活跃,紧扣课文,谈感受,说理由。 ) 师:老师和同学们深有同感。这一家四口:老的有涵养,小的有谦让,中间的既善良,又有孝心。一 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师:(投影展示思考题)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令你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并说 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 (学生默读课文,并在书中圈点勾画,同桌之间小声交流,陆续有学生举手) 生 12:我感触最深的段落就是课文最后的两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

7、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和儿子虽然体重轻,但在我和妻 子心中的地位却很重,这是他们既尊老又爱幼的鲜明体现。 师:你把文中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不算重、自然也轻”与“整个世界”解释得特别清楚,下面请同 学们再明确一下:“不算重、自然也轻”指的是 众生:母亲和儿子的体重。 师:“整个世界” 指的是 众生: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师:请做好批注。继续发表看法。 (学生在书中做旁批) 生 13:我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一句,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他们也何尝不是这样上有老,下 有小,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起早贪黑地给我

8、们做饭、检查作业,操不完的心。所以,从“整个世界” 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强烈的责任感。 师:你由课文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份阅读体验是不是很快乐? 生 13:不仅快乐,我还很感动。 (学生纷纷举手,有人说“我也有共鸣” ) 生 14:我也是在读这句话时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 ,我觉得他们看重的是感情的世界,而在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追求的是金钱的世界、权力的 世界,还有名气的世界,甚至常常为此而不顾亲情,这是不对的。我觉得作者一家人都是重感情的人, 我也是,所以我对这句话感触最深。 师:我们从媒体中常常看到,有一些人不择手段追

9、名逐利,最后只能悲哀地叹息“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确实是很可悲的事情。 师:由以上三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结尾的这句话真的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 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 美的世界。 (师板书:责任感 使命感 尊 爱) 师:下面我们来齐读这个句子,再次感受字里行间的那种强烈的 众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众生齐读结尾句,然后继续发表看法) 生 15: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个“熬”字令我感触最深。 师:“熬”是什么意思? 众生:忍受,艰苦支持。 生 15:我从这个“熬”字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10、整个冬天,他都在为母亲担忧,怕母亲挺 不过去,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足以表现他对母亲的爱,很感人。 生 16:第二自然段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觉得作者孝敬老人不 只是现在,而是从小就孝敬老人。我们同学动不动就说等长大了,挣钱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我觉 得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等到长大,像作者这样,从小就听话,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学生热烈鼓掌)师:真有思想,太精彩了。 生 17: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散步的人物时是这样写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 子和儿子” ,把母亲放在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母亲的孝敬。 生 18:那为什么不把母亲放在第

11、一位,而把我放在第一位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人抢答“那是为了突出我的责任重大” ,学生纷纷表示赞 成) 师:同学们的视角逐渐由整体到局部,思路越来越开阔,理解揣摩时又能紧扣中心,让老师很欣慰。 尤为可贵的是,大家能联系实际,联系自我来感受和思考,这是阅读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师:(投影展示思考题)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研讨:在写作方法上,你最欣赏本文的哪一 点,并说说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巡视点拨,参与探究。 ) 生 19:我很欣赏本文的景物描写,第 4 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

12、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春天的 勃勃生机,给人温馨的感觉。 生 20:第 7 自然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这段景物 描写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 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两段景物描写既渲染了温馨和美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又起到了推 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师用记录速度重复,众生记录) 生 21:我们组探究的结论是本文写作方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方法。既没有比喻拟人夸张,也没 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更没有插叙、倒叙、虚写之类的,总之一句话:朴实无华。 生 22:我觉得本文的这种写法应该叫“以

13、小见大” 。 师:何谓“小” ,何谓“大”呢? 生 22:散步的事情小,尊老爱幼的主题大,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统美德。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换个词语。 众生: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以小见大”的“小”指的是选材, “大” 指的是主题,也就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都很熟 悉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愿我们都能练就一双慧眼,时时发现生活中的美, 捕捉生活中的美,并尝试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去表现生活中的美,弘扬生活中的美。 师:同学们理解了本文的主题,又探究了本文的写法,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读得好。 要读出感情,注意语气语调。(学生小组练读后,选两

14、个小组分别朗读,其他组同学评议,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再读课文,总体回味,深化理解,提高欣赏能力。 ) 师:(投影展示思考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生 23: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以后会更加孝顺我的父母,他们也和文中的作者和妻子 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同样有强烈的责任感。 生 24:文中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作者觉得母亲已经时日不多,虽然现在我的父母还 没有那么老,但我也能感受到那份遗憾,所以,我今后会尽量不惹父母生气,好好学习,让他们开心。生 25:我以前老嫌爸妈唠叨,很烦感他们,其实我说话也是总没好气,我以后会好好跟父

15、母说话, 让我们家也那么和和美美。 生 26:我们刚才提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现在不尊老的太多了,这方面我们照韩 国差远了,从韩国的电视剧就可以看出他们比我们更敬老。 师: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尊老。 师:老师也把培根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投影展示) “哺育子女这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却 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 ”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今晚回家你们想为父母做什么? 生:我要为妈妈端一盆洗脚水,为妈妈洗脚。 生:我要为妈妈捶背。 生:吃完饭后我洗碗。 生:我到家就写作业,不看电视。 生:我今天自己洗袜子。 (众生大笑)(学生谈的都是情感体验,

16、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收获,形成一 个全面的总结。 ) 师:同学们,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欣赏到温馨的和谐美,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生活中 的小事形象、真切的描述出来,却也同样沁人心脾。那么,也让我们为生活弹奏起悠扬曲吧,今天的 作业就是每人为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做一件事,把过程和感受写在日记里。下课。 板书:板书:散 步 莫怀戚老老尊互敬互爱 责任中中使命互相体谅 爱幼幼点评:点评:教师能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三维目标实施教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 中感悟赏析。实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初读课文时,教师提出为课文拟小标题的要求,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热情高,从多角度思维,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目的。在品味语言时,学生圈 点勾画感触最深的段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