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662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简介奉化中学 杨亢尔一、概述一、概述 新教材第三章“数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数列的基本概念以及等差数列 和等比数列。 关于数列,早在公元前 100 年前的周髀算经里就记载着有关等差数 列的问题。到了宋、元年间,沈括提出了一种计算层层堆积的酒坛总数的方 法,后来杨辉、朱世杰等人继续对等差数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达到了较高 水平。他们在高阶等差数列研究方面取得的某些成果,要比欧洲早三四百年。数列是中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数列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例如,为了实现产品尺寸标准化,使 各种产品尺寸之间互相配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产品尺寸的“优先数系”

2、, 要求各生产部门最大限度地根据优先数系来设计产品尺寸。这个“优先数系” ,就是根据等比数列的原理编制的,又如,斐波那契数列在优选法等方面也 有着重要的应用。 (2)学习数列,可为后面学习数列的极限作好准备。 (3)数列是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良好题材,学生在这里可 以得到很多观察数列特点、然后归纳其中规律的训练。此外,数列与其他数 学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与数列有关的综合问题很多,因而学习数列有助于 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学数学内容,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 15 课时(含研究性课题 3 课时) 3.1 数列 约 2 课时 3.2 等差数列 约 2 课时 3.3

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约 2 课时 3.4 等比数列 约 2 课时 3.5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约 2 课时 3.6 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 约 3 课时小结与复习 约 2 课时二、教材结构二、教材结构 新教材将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极限分开,并从原来的高二提前到高一 (上)来学习,而将数学归纳法、极限与新增加的微积分初步知识一起列入 高三限定的选修课内容(选修只要求极限与导数) ,这是本章教材的一个新变化,这样调整、安排体现了新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 改革精神。由于数列是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一种特殊函数,把数列安排在第 二章函数之后来学习,既有利于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

4、数列的本质,也有利于 加深和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又由于数列这部分知识与以前所学的数、式、 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许多知识都有较为广泛的联系,因此学习本章对初 中所学知识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不断深化的作用。作为高中数学的首册, 在内容的选择和顺序安排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基础性强、工具作用大,与前二 章类似,按大纲规定数列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难度上有所控制,在 高一学习它不会有太大困难。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 1、引言 新教材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出发,引出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 生对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通过对本章内 容的扼要说明,使学生了解全章的概貌。引言提

5、出的问题涉及到求等比数列 的前 n 项和的计算问题,通过学习本章,可在 3.5 节里获得解决。新教材运 用传说、故事制造问题悬念,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丰富了数学文化。相比 于原教材,新教材在每章一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数列 (1)数列的概念 新教材先给出一个描述性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在 这个定义中,只强调有“次序” ,不强调有“规律” ,任意一个数集,如果已 将其中的元素按第一、第二的序号排成一列,就可以叫做数列,如果没 有排序,就不能叫数列。教材接着指出:“从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 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 的函数当自

6、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 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这与原教材相比较多了首尾两句话,新教材对 数列概念的阐述更为确切,这样就将数列与函数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加深了 对数列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运用函数的观点去研究离散型函数数列。(2)数列的分类 按项数有限、无限来分,数列可分为有穷数列、无穷数列。建议补充: 按数列的项是否有界来分,可分为有界数列、无界数列;按数列的项的大小 变化来分,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这样处理, 为日后用学过的函数知识(如单调性、有界性)去解决数列问题提供了方便。(3)数列的表示方法函数有三种常用表示方法(公式、图象

7、、列表) ,数列同样也有,和函 数一样,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用解析式表示出来,新教材主要介绍了数列的 通项公式和递推表示法。 第一种方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面已提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 函数的解析式,这样一语道破,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更加清楚。一个数列 如果有通项公式,那么它是一个函数解析式,这样的数列可以用图象来表示,图象是由一系列孤立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另外,仅知数列的前几项,)(,(nfn只揭示了数列的部分属性,因而有无穷多种数列满足条件。因此, “根据前 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的问题中“一个”两字不可省略。 求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直接法:就是由已知数列的项直

8、接写出,或通过对已知数列的项进行 代数运算写出。 观察分析法:根据数列构成的规律,观察数列的各项与它所对应的项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适当变形,进而写出第 n 项的表达式即通项公式。na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的问题,就是当时求,使, 2 , 1n)(nf依次等于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先设出第项关于变数的)(nf,21aannan表达式,再分别令,并取分别等于,然后通过解方程组, 2 , 1nna,21aa确定待定系数的值,从而得出符合条件的通项公式。 递推归纳法:根据已知数列的初始条件及递推公式,归纳出通项公式。第二种方法: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 法,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只

9、是少数,研究递推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可使我们研 究数列的范围大大扩展。新教材明确给出“递推公式”的概念:“如果已知数列的第 1 项(或前几项) ,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 nana1na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这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动,如例 3 中就是递推公式,加上111nnaa其它条件(如) ,就可写出数列的前几项。11a关于递推公式,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 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这个数列的前几项。但从近两年高 考试题(理科)来看,这一教学要求似乎值得商榷。 3、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 新教材在

10、引入等差数列概念时,观察数列共同特点由原来的一个数列增 加到三个数列,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等差数列的定义的两个要点:一是“从第 2 项起” ,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这里的“从第 2 项起”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都确实存在,而“同一个常数”这五个 字则体现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特征。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种推导起到使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作用,但新教材增加了一段话:“当 n=1 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时1a Nn上面等式都成立,因而它就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叙述比过na去

11、更严密,在数学归纳法移至高三选修内容这一背景下,这一点尤显必要。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变数,如果知道nadnaan) 1(1了其中的任意三个数,就可以由通项公式求出第四个数,这种可行性与求出 未知数的过程可以称为“知三求一” 。 (3)等差中项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是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两2baAbAa,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由可得121nnnnaaaa,所以等差数列的任一项(首末两项除外)是它的前一项与后22 1 nn naaa一项的等差中项。当已知成等差数列时,通常采用作为解决cba,cab2问题的出发点。 (4)等差数列的图象新教材突出了一次函数的联系,以数列为

12、例,原教材说法是:12 nan“从图中看到,表示这个等差数列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现改为12 xy“相应的图象是直线上的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如图所示” ,12 xy这样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例如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两项就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由变形dmnaamn)( 为就是斜率公式。dmnaamn注意:不能说等差数列或它的通项公式是一次函数,等差数列只是某个 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的一系列孤立的函数值;一次函数是有严格定义的, 它的定义域是实数集 R,图象是(连续的)一条直线。这是目前教学中普遍 出错的地方! (5)建议补充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当 d0

13、时,等差数列中的项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 d1 时,如果存在一项 a0(或0(或0) ,那么等比 数列中的项随项数的增大而减小(或增大) ;当 q=1 时,等比数列中的项等 于同一个常数;当 q0 时,等比数列中的数不具有单调性。 在有穷的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积都相等,且等于 首末两项的积,即:如果(都是正整数),那么。qpnmqpnm,qpnmaaaa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它所有的顶都不等于 0,且所有的na。02nnaa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c 为常数) , ,nanca1 na也都是等比数列,且其中的公比不变, 的公比等于nanca1 na原公比的倒数, 的公

14、比等于原公比的绝对值。na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7、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对引言中“国王与象棋”故事的悬念解决引发出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 式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当时,求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方法一般是选用的表达式的特点,1qnS先推算,这样可以消去大量的“中间项” ,从而能解出。这种推nnqSS nS算方法不仅能导出当时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公式,而且对于求其它数1q列的前 n 项和也有一定的启发。如果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项和公式是naqn qqana Sn n 1)1 (11)1()1( 时当时当 qq也就是说,

15、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 q 的分段函数,分段的界 限是在 q=1 处,这一点要特别强调。与等差数列相仿,已知等比数列的五个元素,,与中的任1aqnnanS意三个,可以通过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 8、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 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它与本套教科书中 的另一专题性栏目“实习作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研究性课题”突出 了探究性,而“实习作业”则实践性更强。按照新大纲的规定,高中新教材 增设了“研究性课题”等六个参考课题,其中“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是第一个研究性课题。四、教材特点四、教材特点 1习题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为便于知识巩固和教学目标的检测,将原教材中的习题(习题十七、十 八)以及复习参考题六分解为五组习题(3.1,3.2,3.3,3.4,3.5)以及复习 参考题 A 组和 B 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带*号的习题和 B 组题,以保证学有余力学生加深和拓宽 知识。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改变了旧教材中习题与高考题在难度上的过大落差,复习参考题中的不少问题与高考要求相差无几,有的甚至就是高考 题,为使题型与高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