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301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时北京市云岗中学 骆玉 2006 年 10 月教学设计指导指导思想思想与理与理论依论依据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到生活实际中去掌握地球的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学习的一个体现。 地球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亲手感知和体验,通过观察、摸拟、操作、画图等大量实践活动,掌握地球知识有关知识。 以前学生在学习关于地球的知识时,对于“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经线、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纬度在地球上的位置等一系列问题

2、时,仅靠老师依照课本内容和几幅图片来讲解不易使学生通过空间思维更好的认知抽象的事物。而对学习于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来说不能仅靠背诵和记忆教科书内容还要使用地图、进行实践活动以及通过阅读有关的资料、观看有关电子光盘等多种渠道获取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善于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本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学生实际操作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方式,既生动、形象、直观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线,由此掌握了“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及经纬线之间的联系,达到了

3、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善于思维的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又针对性,有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处理中,注重将有限的文字材料和生动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景,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并提出富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的归纳总结。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前前期期分分析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一地理第一章教学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

4、础,而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仅凭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说明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记忆,利用多媒体、地球仪模型将平面图转化为空间立体模型;将静态图片转化成动态动画,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很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趣味性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认同程度。但认知层次较低,对事物的了解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概括、抽象能力较低,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围绕地球研究的一些地理问题比较抽象,仅凭老师口头讲解不易形成空间思维

5、,学生难以接受。所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体同学参与制作地球仪模型绘制经纬线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关于地球的知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做到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完成了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学方教学方 式与教式与教 学手段学手段 分析分析本节课根据初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具体思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形象具体的事物就成了进行逻辑思维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型,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并采取小组讨论。制作地球仪模型,观察释疑程序教学,从而解决问

6、题,例如:“经纬线的概念,特点”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教学目目 标标1、提供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简炼的语言描述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的特点。4、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初步养成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教学重难难 点点1、运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地轴、两极经线位线的概念及经纬线的特点。教教学学流流程程图图图例图例:结束开始展示影像资料, 提出问题。观看、思 考、回答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和图片, 提出思考问题。阅读、讨 论、回答展示图片小结地

7、球形 状和大小动手制作 地球仪指导学生制作 地球仪交进行 归纳总结。展示学生作品习题反馈思考、回答展示学生答案开始或结束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设设 计计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媒体使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展示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思考,回答:是一个球体放映影像资料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兴趣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那个的过程。提问:经历了那些认识过程?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能过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面的。请举出一两个例子来提问:从人类认

8、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到了什么?阅读教材和图片,讨论交流。回答:天圆地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回答:1、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只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远离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2、大草原上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看到马群。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显示月食海边驶来的船只的照片和卫星照片引入新知识点,有亲和力,贴近学生生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真理而吃苦的精神地球到底有多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都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正确而且精确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读出赤道半径 6378km,极半径 6357km,赤

9、道周长40000km,平均半径6371km。展示课件知识点的落实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媒体使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多少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21km回答:1.球体,2.平均半径6371km。展示课件课件知识反馈观察地球仪思考:1.地球仪和真实的地球有什么差别?2.地球仪上所表现出来的山脉湖泊等地理事物与山脉河湖的真实原貌有什么不同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拿出自己准备的地球仪。回答:1.地球仪是地球

10、缩小的模型。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的全貌。 思考,回答: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的状况。展示地球仪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媒体使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过渡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会并习惯运用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想拥有自己的地球仪。下面利用转备好的材料一个地球仪好吗?提出问题:观察地球仪并找出地球仪上不同的点和线。说出地球仪上都有哪些点和线。把经纬线画在制作好的地球仪上制作简单地球仪利用地球仪并阅读教

11、材分小组合作探讨以下内容:径线纬线概念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数量课件锻炼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习惯自主学习方式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巩固练习1.在地球仪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如果沿经线呢?2.在地球仪上能找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如果能他们分别在那里?思考,回答。培养知识迁移能力。21 千米板板书书设设计计第一节 在地球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1、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二、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三、地球仪地球模型四、经线和纬线概念及特点小小结结本节课内容共三部分:“地球的形

12、状”主要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并掌握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的大小”紧密结合地球的基本数据进行教学;“地球仪合经纬线”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方式以读图、演示、列表比较、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为主。学学习习效效果果评评价价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对这节课是否认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师生调整教学策略,改正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定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等级 评价项目 ABC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能力课堂练习的正确性师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发言的次数、质量设计解决问题的合情程度

13、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小组互评帮助同学的次数、质量本节课学习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倾听、理解他人见解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自评本节课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教教学学 反反思思通过反馈意见表,可以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初中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带领学生探究、观察得出了人类的家园-地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节课中第一步是以情景导入,通过影像资料、图片,学生被这些生动的图片所吸引,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第二步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了解重要的点和线,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答案。同学们在交流中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但由于时间较紧张,在地球仪上画经纬线,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得到及时地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课堂上细节更加注意推敲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上课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更好地教会学生一些学习地理的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