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6938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从“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到到“平等对话平等对话”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的共存研究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的共存研究泉州通政小学泉州通政小学 林铭霞林铭霞【摘要摘要】现代教育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要处理好“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达到教学的和谐完美。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激励者。【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对话【正文正文】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中,教师

2、与学生是两个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决定、制约着其他教育关系的存在和发展。而教师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置身于新课程改革,面对要推广的新课程,每个教师都要重新审视一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即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理念而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新解读师生关系,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认清师生关系的本质。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 我国教育史相当长一部分属于封建时期,而封建社会是由层次极为分明的等级堆垒而成,强调的是人天生的不平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就是“师道尊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师道尊严”成为我国具有悠久

3、文明历史的体现,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规范。 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甚至认为“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 ;学记中有“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思想;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更加强调了“师为上,学为下,师为主,学为从,师为尊,学为卑”的观念;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教育名言,它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奉为圭臬,同时也成了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师生关系是传授者与接受者关系的理论依据;明清之际,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服从教师

4、,不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意见,师生关系完全建立在严格的权威原则上。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学东渐,西方教育理论也随之传入我国。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与我国的传统教育相结合,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更加确立。五四运动时期,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1922 的新学制甚至规定“学校应以儿童为本位” ,1923、1929年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也做了类似规定。但五十年代前后,全国上下都接受了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角地位重新奠定下来,学生在教学中仅仅充当配角或者听众。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被模式化、固定化,传统

5、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道尊严。 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可以移动的书柜” 。因此,知识的传递只能是由上对下的灌输,教师和学生缺乏情感的交流;而且,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这就无条件配合了灌输式教学,这在表面上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但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可能会使一些教师妄自尊大,知识老化,视野狭窄,观念落后,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落伍。 总之,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控制、被支配的地位,师生关系是极端不平等的。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使教师的精神世界在学生面前完全封闭,教师因此走向自身的孤独,无法体

6、现到价值实现的快乐;同时,这也和民主开放的现代教育格格不入,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师生关系。二、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受西方主体教育思想的影响,关于师生关系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先后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为主客体”等有关理论学说。这两种学说比传统的“师道尊严”进步了很多,但是却仍然把教师和学生局限于主体和客体的认识范畴,想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平衡,但结果却使师生的发展都受到局限,并没有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平衡。2001 年 9 月,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素

7、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广泛传播,积极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师生关系也必须重新加以界定。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应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呢?1、 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对话”传统教育中一直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的地位,受教育者则以知识的“容器”而存在,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的知识、情感、意义与价值,而导致师生关系中人性的失落。被称为世纪末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狂飙”的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8、)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特别是为构建新世纪所倡导的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认为: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知识而产生的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一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关系。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的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要改变师生之间的“主体客体”关系,代之以“你我”关系,这种你我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与沟通,师生双方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

9、投入到对话中,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 、 “心与心”的沟通,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获得沟通与共享。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生命主体、学习主体和责权主体来看待,承认和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权利、尊严、情感和需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行为表现;承认和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和认知方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发现和学会把握自己,了解自己作为生命主体的学习、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义务与意义,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出生命的热情、自主学习的需要、主动发展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感受到,面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实践起来有很大的不适应性,许多教

10、师甚至又“蜕变”到原先“师道尊严”的境地中。要真正地做到平等对话,需要每位教师要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地去以心换心,以情激情。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愿望,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要注重联络学生情感。平时有意识地和他们一起游戏,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身体思想状况等。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行为和审美体验的情绪,从而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2、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使教师的角色一直定位于“文化传承者” ,

11、 “知识本位”与“以分为本”的观念使一直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教材上规定的知识,学生任务就是掌握这些知识,而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勇于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格的组织者: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应是包办代替的请君入瓮和诱鱼上钩式,而应随机应变地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生成。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变“目中无人”为“心中有人” ,

12、时时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有什么需要。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要做到关注全体同学,包括关注学生的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发展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期待与态度就不同,教育后果和师生关系也就不同。根据加德纳多元理论进行个性化教学,要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引导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与同学进行对话,从而引发思维碰撞的火花,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的境地。3、 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过去,教师“指令性”地教学行为已使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

13、常扮演“打分机器”的角色,对学生缺少鼓励和关怀,完全是学生学习的评判者与监督者。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求教师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导语的设计、氛围的创设、情境的模拟、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材所蕴含兴趣因子的发掘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要教给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方法,要营造“敢于提问、勇于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这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走

14、出课堂、走向生活实践,通过自主观察、动手实验,经历行为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4、 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激励者教师是学生品德人格的培育者,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生涯发展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形成为学而教的教育服务意识和学习促进意识,做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有力促进者。促进意味着帮助和指引,它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成为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人性尊重、一种生命激励和一种成长期待。因此,教师要学会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与成就,包括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

15、对教师的超越,赞赏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智能表达方式。赞赏是一种期待, 赞赏是一种激励。教师的赞赏会成为学生的自我期待,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情感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丧失自信心。 “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对”或“错”的信号,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情的批评或出言不逊。相反,教师始终要在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让学生坚信自己有成功的潜能,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引导他们时时以“我能行”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座右铭,激励他们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并从不断的成

16、功体验中获得并加深自信,再把自信转化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 “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并非完全对立,它们在某些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不太赞同传统的“师道尊严” ,要破除教师的权威地位,让教师从高高的神坛走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威望。权威不等于威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权威,但是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保持威望。 “威望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评价,是对教师的声望、声誉的敬服、敬佩。因而威望的认可主体为学生,而不是教师本人。” 教师的这种威望以知识传授也以人格力量显现出来。 “师道尊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而反过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能提高“师道尊严” 。正如没有纪律的约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没有“师道尊严”也就不可能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道尊严”要求教师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学生,但严格要求不等于强制,教师应该“严”而有“度”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真正负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