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16498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8-20051998-2005 我国民企我国民企 500500 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上)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上)2007-9-10摘摘 要:要:自 1998 年开始,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每年都对民营企业进行全国性范围的调研,并在中华中商时报发布相关的调查数据。截止 2006 年,全国工商联已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了七次调研。本文在这七次调研的基础上,以“民企 500 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规模与效率、收入分布、地区分布、产业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来分析我国民企 500 强的发展状况,针对此提出促进我国民企 500 强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关键词:民企 500 强 产业 民营经济尽管民营经济占社会资源比重

2、只有三分之一,但对 GDP 增长的贡献已经占到三分之二。由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指出,截止 2005 年底,民营企业占 GDP 的比重升至 65%,其中内资民营企业在 GDP 中所占比重已达 50%。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这一论断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为掌握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态势,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从 1998 年开始对上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七次调研。这七次调研结果显示:1998-2005 年,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尽管入榜门槛每三年一升,但入榜企业数量仍不断增加。以 1998 年为基年,2005 年不仅入榜门槛增加了一倍多,入

3、榜企业数量更是增加了近 5 倍(见表 1)。上规模民营企业门槛的提高和跨入门槛的企业数量的激增显示了近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头。民企500 强的发展不仅代表着“非公”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同时也代表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民间财富的加速积累。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程度代表国民的富裕程度,或者进一步来讲,民企弱则民穷,民企强则民富。1 1 民企民企 500500 强的规模、效率分析强的规模、效率分析总体上来看,民企 500 强总体规模的发展速度很快。从入榜门槛来看,1998 年民企500 强的门槛为 0.9 亿元,1999 年为 1.16 亿元,增长 28.9%

4、,此后每年平均以 55.8%的比例增长,2005 年入门门槛增加到 13.36 亿元,与 2004 年相比增长了 37.5%;从营业额、资产总额来看,1998-2005 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50%左右,远快于同年 GDP 的增长速度;税后净利润也从 1998 年的 95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795 亿元,7 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见表 2)。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民企 500 强的规模和效益都有很快的增长。从增长速度来看,这八年来,我国民企 500 强先增快后变慢,呈现“倒 U 型”变化趋势。1998-2001 年,民企 500 强增速是越来越快,2001-2005 年,民企

5、500 强增速反而越来越慢。例如,从税后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来看,1999 年,税后净利润增长率达到40.0%,2000 年增加到 46.6%,2001 年大幅增加到 79.5%。但是从 2001 年之后,税后净利润开始减少,2005 年,税后净利润增长率减至 12.8%(见表 2)。另外,从营业额增长率、资产总额增长率、缴税总额增长率等指标来看,都显示出类似的规律(见图 1)。因此可以看出,2001 年是我国民企 500 强发展的“拐点”。2001 年之后民企 500 强的发展势头开始趋缓。在 90 年代初期及之前的短缺型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但2001 年之后,中国经济完全

6、进入过剩状态,在内需收紧的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没有顺利完成从饱和的竞争性领域向远不饱和的非竞争性领域的转移和过渡。因此,内夹外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展陷入困境。2 2 民企民企 500500 强的分布分析强的分布分析从分布来看,我国民企 500 强的发展是“非均衡”的。透过收入分布、地区分布、产业分布及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民企 500 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2.12.1 民企民企 500500 强的收入分布强的收入分布从营业额收入分布区间来看,民企 500 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上升规律。1998 和 1999年,民企 500 强收入大部分位于 5 亿元以下,两年各有 394 家和 439 家。2

7、000 年,民企500 强营业额位于 5 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减少,位于 5 亿元-10 亿元的企业增加,但总体上仍有 88.4%的企业收入位于 5 亿元以下。2001 年,营业额位于 5 亿10 亿的企业比 2000年增加 79.4%,达到 174 家。2002 年,营业额位于 5 亿20 亿的企业大幅度增加,达到323 家,占 64.6%,并且有 208 家企业的营业额位于 5 亿10 亿元。2003 年 500 家民营企业的收入全部超过 5 亿元,最后一位也有 6.08 亿元,同时营业收入位于 5 亿10 亿元的企业开始减少,位于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开始增加,位于 10 亿20 亿的企业

8、增长速度最快。2004 年,位于 5 亿10 亿的企业大幅度减少,从 2003 年的 198 家一下子减少到 2004 的13 家,而位于 10 以上的企业大幅度增加,其中,位于 10 亿元-50 亿元的企业数量增加很快,较 2003 年增加 62.9%;营业额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也由 2003 年的 13 家增加到 2004年的 28 家。2005 年,营业收入主要分布于 20 亿50 亿,收入 50 亿元的企业有较大增加,其中超过 100 亿元的有 41 家,超过 200 亿元的有 8 家。以上分析表明:自 1998 年以来,民企 500 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很快。民企 500 强营收

9、规模总体上呈梯次快速上升态势,从 2000 年开始,每两年上一个阶梯(见表 3)。如果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能维持,那么民企 500 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实力也将继续增强。最大的企业与最小的企业之间不仅存在“马太效应”,而且还存在着绝对差距扩大和相对差距缩小的趋势。从相对差距(营业额之比)来看,1998 年,民企 500 强中最大销售额的企业是最小企业的 196 倍,此后不断降低,2004 年,这一比例缩减到 43 倍,相对差距不断缩小,2005 年扩大到 81 倍的原因在于 2004 年 2 月 8 日排名第一的联想收购了 IBM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营业收入较上一年猛

10、增(突破千亿元大关);从绝对差距来看,民企 500 强中最大销售额企业与最小销售额企业的营业额之差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从 1998 年的 175.15 亿元开始逐年增加,2005 年这一差额增加到 1068.53亿元(见表 3)。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一些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民企500 强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马太效应,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而且随着诸多领域的“国退民进”,这种差距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从规模集中度来看,民企 500 强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特征。八年来,前 20 家和前 50 家对 5

11、00 强的影响有所示微,后 20 家和后 50 家对 500 强的影响有一定增强。1998-2004 年,民企 500 强前 20 家的营业额总和占民企 500 强的总和的比例由 1998年的 33.8%开始逐年降低,2004 年降至 23.8%,2005 年略增,但这八年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前 50 名表现出类似特征,营业额占 500 家的比例由 1998 年的 49.1%降至 2005 年的39.9%。民企 500 强中前 20 名和前 50 名营业额综合占整个民企 500 强的比例不断降低的现象说明民企 500 强中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对总体规模的影响趋弱。1998-2005 年,民企 5

12、00强后 20 家营业额之和占民企 500 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 年为 1.12%,2005 年上升到1.37%;后 50 家同样呈上升趋势,由 2000 年的 2.81%上升到 2005 年的 3.44%。这表明民企500 强中中小规模民企的实力逐渐增强,对总体的影响有所增强(见图 2)。2.22.2 民企民企 500500 强的地区分布强的地区分布民企 500 强分布极不平衡,在空间上呈“沿海集聚”、“东部增、中西减”之态势。从地区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省份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集聚在江苏、浙江一带。1998 年以来,东部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不断增

13、加并趋于稳定,中西部地区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逐年减少(见图 3)。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民营企业成长的软环境等制约因素,发展一直滞后,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而长三角依然是民企 500 强产业集聚的“聚宝盆”。民企 500 强不仅在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分布不平衡,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分布也不平衡。2004 年东部 12 省(含直辖市、区)进入民企 500 强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4 省市进入民营企业前 500 有 371 家,占整个东部 420 家的 88.3%。其中浙江最多,企业数占到民企 500 强的 36.6%,江苏、山东和上海各有 113 家、44 家

14、和 31 家。2004 年中部 9 省进入前 500 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山西、湖南和安徽 4 省,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别为 10 家、9 家、8 家、8 家,数量很少,相差不大。西部 10 省(含直辖市、区)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四川和重庆。2004 年,西部有 27 家进入民企 500 强,四川和重庆就占了 22 家,其他8 省仅有 5 家进入。(未完待续)(未完待续)作者:作者:李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 来源:来源: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 年第 6期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赵晓秋 1998-20051998-2005 我国民

15、企我国民企 500500 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下)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下)2007-9-102.3 民企 500 强的产业分布及行业分布从产业分布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分布在第一、三产业的企业较少。2002 年,前 500 家企业中,第一产业有 4 家,第二产业 420 家,第三产业 76 家。2003 年三次产业的数量分布分别为 7 家、380 家,113 家,虽然第一产业的比中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总体上第二产业在民企 500 强的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行业分布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批发

16、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建筑业;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是民企 500 强的第一分布行业。从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布来看,2003 年和 2004 年,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的数量都排在第位。从行业营业额占比来看,2003 年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是最大的(2004 年开始让位于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由于纺织行业是国有企业最早退出的一个行业,同时民营企业的灵活生产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民营企业在这一行业进入的很充分,发展也极其迅速。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是民企 500 强分布的第二大行业。2004 年,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行业分布有 57 家,仅比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少一家。如果从营业额来看,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的已经远远超过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成为第一大行业。民企 500 强在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说明:经过 20 多年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初始资本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