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5521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阶段性报告 茂石化第七小学生本教育实验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小学教学从整体上看,教育仍然用于传统的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靠着分析教材,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才华。这种教育设计,以教者和课本为全部资源,只考虑教师好教,而不管学生好学,因而进行的是虚体设计,这种教育模式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是以人之初“性本情”为前提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少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高分低能的人现象日益突出,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对人创造精神的压抑愈演越重,随

2、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发明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创新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生命,时代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需要更多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基础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必须实施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使他们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克服困难不断创造,感受生活的真谛,学习的欢乐,创造的幸福,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实施过程 (一)这项实验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2 年)主要是学习理论,调查研究,构思方案,制订详尽的教学实验计划,形成实验方案并

3、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2003-2004 年)在边试验边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人教版”与“生本”教材对比教育的评估方案,突出“生本”教材的特点与成功之处。 第三阶段:(2005-2006 年)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实验成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课题的研究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人格的新一代,为现代教育伦理提供新的文化基础。 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能说会写,为了新教育理想的构筑提供儿童本性的科学知识基础。 教无定法,学有方法,相关学科融类旁通,为现代教育理想提出相应的发展哲学基础。 (三)第一阶段实施过程: 1、

4、领导十分重视,全力以赴支持教学实验 在实验开始之前,学校派出实验教师前往广州参加培训,并组织老师学习教育走向生本一书,让教师们从理论上接受生本教育的理念,了解其操作方法。开学初,校长及时召开一年级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生本教育的教育观念,介绍生本教育实验教材的优点,取得家长的理解及支持,同时要求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的教学实验,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以大力的支持,鼓励老师大胆地放开手脚进行实验。 2、教师加强学习,积极投入教改实验 参加这项实验的教师都有五年以上教人教版教材的经验。她们刚拿到生本教材时,看到课文没有拼音,学生的座位是按四人小组来坐,上课时学生吵吵闹闹,怎么也适应不了,都怨声

5、载道,纷纷叹气。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的组长多次组织老师反复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及一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深刻领会其教材特点:“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一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主,一年级内要认识大约 2000 个汉字。我们认识到识字量这么大,必须改变以往课堂上单向输出,缺少信息的双向、多向交流的呆板模式,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促的课堂结构,四人小组就是这一课堂结构的最佳表现形式。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教师们逐渐更新了教育观念,接受了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做法。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排除干扰,集中识字”这个重点,集中力量识字,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刊物,巩固识字

6、量,培养阅读兴趣。实验班的老师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方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备课、上课中遇到的难题,能及时、认真地解决。同时经常与其他实验学校的老师联系,还分别去湛江、新会、信宜等地学校参观学习,不断吸收新信息,学习新的经验,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是年青教师,她们年青,有活力,敢于创新,经常会想出一些新点子,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像识字课,他们除了带领学生玩参考书上介绍的游戏以外,还新创了许多游戏,赖少颜老师在课堂带学生玩“我会摆”的游戏,学生把会认的字摆成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

7、图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摆成正方形,有的摆成圆形,有的拼成一个小白兔的图案。很多同学为了使他会认的字能够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更加用心的去认生字,不会的赶快请教同学。能歌善舞的马小华老师在领同学们读课文时,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朗读,还带领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做动作,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擅长画画的陆学佳老师则会画出一些同学们喜欢的宠物、卡通人物,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教宠物们认字。钟小娟老师也想出了“韩信点兵”、 “送动物回家”等同学们喜欢的游戏。一年级数学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生理特点和好胜、好奇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故事或游戏,创设情景,并在活动中引如竞争机制,极大到激发了学生的学

8、习兴趣。他们除了做书上指定的游戏外,还设计了下跳棋、抽大奖以及似开心词典的竞赛游戏。在各种游戏操作活动中,学生眼看、手动、脑想、嘴说、耳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观察、实践、思维、语言等多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4、运用多种形式,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认字到了一定数量,必然会有遗忘。为了减少遗忘率,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常见到这些生字,为此,我们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如“新闻播音员”, “介绍茂名一日大事”, “我登书山”,评选“读书迷”等。现在,同学们读书兴趣浓厚,大部分同学每天都看书、看报,很多同学还自己编故事,写日记,而且内容详细,语句通顺,想象合理。一年级数学课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

9、起来,通过一些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生活知识,并设计了大量的故事和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调查统计家里水电费;调查统计家里一个月的收、支;去超级市场购物或去市场买菜;设计旅游计划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英语课通过游戏、表演、对话、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取得的成绩 1、我校已于 2002 年 6 月在茂名市区首家被正式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的研究”实验基地。 “生本教育实验”课题组去年被评为“公司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岗”。 2、黄慧娥和赖少颜老

10、师参加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录像课均获三等奖。马小华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了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科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2002 年“作文大王杯”新苗奖。 3、学生萌发写话的兴趣。98%以上的同学认识 2000 个以上的汉字后,他们能看懂日常的报纸、书刊,而且阅读兴趣浓厚,现在平均每天读一篇课外读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作水平达到人教版二年级学生的水平,学校编辑出版了首辑一年级学生“生本教育实验”班优秀作文集 ,还涌现出了很多的故事大王、小演说家、速算大王。 5、学校把学生本教材的一年级学生和学人教版教材的二年级学生用同一张试卷进行口算比赛,除书写速度没二

11、年级的同学快外,正确率、口算速度都是一年级生本实验班的学生高或快。 6、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及理论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在茂名学科年会上,张跃校长的生本教育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论文获一等奖, 生本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初探获二等奖;赖少颜老师的从培养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获一等奖:黄慧娥老师的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获一等奖;郭跃娟副校长的六步作文的六点变化 、 浅谈劳动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均获茂名市二等奖。古肖萍主任的作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获普教处三等奖;梁文珠老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普教处二等奖;陆学佳老师的浅谈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12、获普教处一等奖。 7、 “生本教育教育”这一理念已经推广并渗透到我校的各年级、各个学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教师有 21 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学生有 37 篇作文、书画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奖励。 四、体会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主动认字的习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有了读书的要求,喜欢看书、看报,能阅读日常报刊图书。这说明“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是可以实现的;数学课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生活知识,并设计了大量的故事和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的心算、口算速度提高很快;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五、思考与问题 实验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起来,学习拼音的时间较短,实验班的学生跟普通班的学生相比,拼音知识不够扎实,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没有字卡作为学具,课本中也不出现拼音,只是课后练习中出现抄生字的拼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遗忘的熟字,怎么解决?任何巩固拼音知识?英语教材的单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记忆怎么办?这是实验教师正面临解决的难题,也是学生家长比较担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