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5399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 及 2012 年文综地理复习思考 一、2011 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总体评价 试题总体难度适当,估计 0.65-0.7 左右,比 2010 年有所下降;梯度良好,选择题难度排 序较为合理;区分度较好,比 2010 年区分度有所提高,能够起到高考选拔功能。 考查方式保持稳定,考查内容覆盖主干知识,不回避常考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值分 配较为恰当;注重图表分析能力考查,较好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 有机结合,基本没有增加备考难度。 组合选择题有所增加,文字总量控制较好,比 2010 年试题有所减少;文字简洁,图幅适当, 图文并茂,

2、编排合理。 学生总体反应良好,考后一片叫好声。 二、分值与考点分布: 1.自然地理:42 分。 选择题 16 分(1.地质构造、2.河流、6.天气、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非选择题 26 分 40(1)地球运动的意义 4 分、40(2)气压带风带(气候)与植被(自然 带)4 分、41(1)河流 6 分、41(2)沉积与气候 10 分、41(3)气候 2 分) 。 2.人文地理:46 分. 选择题 20 分(3.城市化、7-8 人口、10-11 工业) ; 非选择题 26 分(40(3)第 3 小问环境 2 分、40(4)工业区位 6 分、40(5)城乡规划与 区域发展 8 分、41(3)环

3、境 2 分、41(4)环境 8 分) 3.区域地理:8 分。选择题 4、5,中国地理,省区简称、区域特征。 4.统计图表数据分析:4 分(40(3)前 2 问,风电与火电的比重。 三、考点的延续与变化,及其对 2012 年备考的启示 1.地壳运动、河流、天气气候,在选择题中依然单独成题。 地壳运动在 07 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命题中每年都有体现,都在选择题中单独成题。 2011 年在非选择题 41 题中也有 10 左右的分值,可以看出这一内容在广东省高考中地位, 要给予充分重视。 广东省的命题人员对河流的考查也可谓情有独钟,07 年以来也是每年选择题都有单独成题, 非选择题也时有体现,今年的

4、非选择题 41 题中也有 6 分。我的理解是,河流牵涉面较广, 内、外力作用与河道、流水侵蚀与淤积、气候与水文、等高线、地转偏向力等都可以结合, 而且人教版新教材有专门的河流地貌章节,新颖独特。但是 2011 年的河流题目不太理想, 估计明年继续出题的可能性较小。 天气和气候是永远的主干,每年都会考查。 2.统计图表数据分析类分值下降较多: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的统计图表数据分析题明显减少,尤其是非选择题中,地理性增强。 该类分值在 07 年到 10 年的高考中都占据 1/3 左右的分数,今年明显下降:由 2010 年的 30 分左右下降到 14 分左右,减少一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地理主干

5、心知识的考察分值 增加,例如 41 题中数据分析干脆换成了沉积图,更有地理价值,而不是一般的饼状图、折 线图之类的统计图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业链受到重视: 自然领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受到重视,这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思想之一。广东省 地理试题在这方面给予了学科尊重,考查地理事物的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过程 等。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个原理,可以在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教学中广泛加以运用。经济领域,产业链的构建受到重视,2010 和 2011 的高考题都给予较多分值。产业链的构 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现在的工业企业不止是一个工业区位的问题,现代企业 竞争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6、一家企业和另一家企业的竞争,而是各自产业链的竞争,企业需 要在市场研究、产业定位、生产、销售、员工培训、媒体合作等各个环节展开竞争。构建 产业链,有助于企业的规模效益和长远发展。可以在工、农业的教学中加以讨论和延伸。 4.选择题中的组合题有所增加; 2011 年选择题有三组六题属于组合试题,2010 年的只有一组两题。这个目的可以理解为减 小文字阅读量,适当降低试卷难度。从考试情况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 5. 地球运动的意义: 连续两年出现在非选择题的填空中,继续 2010 年的命题特点,基础而主干。教学中这部分 内容注意降低难度,抓牢基础理论即可。建议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还是要学会,201

7、2 年命题可能性较大。 6.区域地理的体现与教学方法建议: 中国地理在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政区图,或者省区的全称、简称,作为基础地图,也会考查 区域资源、经济特征等。在非选择题中,中国局部地区受到重视,2010 的内蒙古,2011 的 甘肃,或者省区,或者跨省区的区域组合都应该给予重视。 世界地理在 2007-2009 年的考试中,都有世界全图与部分区域图并存的试题。全图主要考 查大洲、国家名称、洋流等,区域图则深入考查区域特征,但多以统计图表数据分析为主。 2010 年文综地理是世界全图,考法与 0709 一致,2011 年考查局部区域,结合选修,命 题较为新颖。世界地理点多面广,这个考查方式值

8、得关注。 教学建议: (1).抓好空间定位 (2).锁定主要区域:中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四个区域;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 (3).在主要区域上进行四个分析:自然特征(侧重气候、自然带、洋流) 、人文特征(侧 重农业、工业和城市) 、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侧重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 、可持续发 展策略(侧重区域资源开发与问题解决) 7.新问题、新思路的教学方式: 2010 年的豪华新城少人入住问题、2011 年的巴黎均衡发展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同于以往试 题中的探究,因为这些题目给出的材料太少,而以往的探究试题基本可以在题干、材料中 获取答案。 解决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平

9、时的课堂上就要给予学生较多的思 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学中集思广益,聚沙成塔,没有捷径。理科要会做,文科要会说。只 有平时给予想和说训练,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迅速组织思路,形成答案。这样看来,这 个命题方式有意在引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8.关于选修:考试是结合着考,教学就结合着教。 非选择题中两个大题的最后一问,都和选修内容有所结合:40 题的城乡规划,41 题的环境 问题。2010 年的题目中,40 题结合碳排放考察环境内容,41 题结合豪华新城考察城乡规 划,已经体现这个思路。这个命题思路要给予充分重视。 教学中,建议与选修有关的必修内容尽量放宽教学,环境为例-中图版书本上是水土流 失,人教版是

10、荒漠化,教学中注意结合、放宽,湿地、森林、土地盐碱化等都要学习。 选修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概念,需要给予学生一个梳理和指导,带着看书也可以。但 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不必做许多练习。建议一本书一周时间。 9.教学内容的选取:宁宽勿窄,宁浅勿深,注重基础。 地球运动的意义教浅一点,大气部分、水、地壳运动稍深一点,广一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论多用一点,区域地理和必修地理紧密结合起来,人文的问题思路放宽一点,课堂多 讨论一点。 10. 整合地理知识,促进融会贯通的方法建议: (1).简明知识体系法:给予学生简明体系,指导学生梳理填写。 (2).区域地理综合信息法:在典型区域上总结上述四个问题,自然特征

11、、人文特征、环 境问题与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策略。 (3).典型问题归纳法:归纳常考的、经典的问题,整理思路及答案。 (4).地理要素联系法:运用整体性理论,建立各地理要素,尤其是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联系20112011 年广东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析及及 20122012 年高考备考建议备考建议(二)(二)、20112011 年高考学生答卷情况对教学的启示1.注意基础、强调概念:答题情况反映许多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概念混淆。例如 20112011-40,关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许多学生答出“副热带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西南风

12、”、“东北信风带”、“暖流”、“气压带风带交替”、“热带季风气候”等。关于广东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地理试题中概念的考查:选择题中两种考法:第一种考查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结合地理概念考查地理原理,例如 2010 年无霜期的概念;第二种考查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例如有效辐射等,0709 年每年都有类似试题。考查学生学习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接受新信息、处理运用新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好的题型,值得关注。非选择题中也会直接考查,不少学生概念混淆。例如:2011201140、41(1)地带性植被与自然带、农作物、温度带、地带性规律等的混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错误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硬(阔)叶林带、亚热带

13、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带)、阔叶落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宽)叶林、针叶林、小麦、土豆、枣椰、骆驼、亚热带、温带性、纬向地带性”等。(2)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混淆:温带大陆性气候写成“荒漠带”、“温带荒漠带”等(3)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特征的混淆:干旱不是生态环境问题,干旱不代表荒漠化。(4)河流流向与山脉走向的混淆(5)内外流河的概念不清楚:写成内陆河;内河;外流河;甚至写成河流名称,石羊河、尼罗河、莱茵河。判断内流河的原因则是“没有流出国境”、“在我国境内”、“四周被沙漠包围”、“从沙漠流经祁连山,汇入大通河”、“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等。(6)产业转移与调整产业结构的混淆:

14、2.注意准确表述,强调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的训练。例如:20112011-41(1)温带大陆性气候,写成“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大陆性”、“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气候”等。(2)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写成 “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要求只写一个,体现“最主要”。【写两个的,同类给分,不同类不给分(如写成“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可以给分;写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给分),其他“盐碱化”、“水土流失”“干旱”属于错误答案】(3)年代的久远,有学生写“大”。(4)关于“湖沼沉积”,写出“湖沼沉积,黑色”,多写了“黑色”不给分;另有写成“流水沉积”、“石灰岩”、“岩浆岩”等。这个答案(湖沼

15、沉积),是可以从资料中直接读取的,不需要解译,改编,添加。这类问题就需要准确无误的照搬资料获取信息即可。而判断前后干湿的状况,这个信息则需要获取信息后加以解译,从湖沼沉积中得出以前该地是湖泊沼泽的信息,从沙的沉积中,得出目前土地沙漠化,已经演变成沙漠的现实。这个题目直接照搬材料就不能得分,要有思维过程的推演,而且表述要简洁准确。错误的答案有:“当时(距今 5000 年前后)是湖沼沉积,黑色,现在是沉积的是沙,灰白色,夹铁锈斑”;“根据地层沉积情况可以判断,以前较湿,现在较干”;“以前是湖沼沉积,现在是沙沉积”;“以前是流水沉积,现在是风力沉积”等。3.注意避免大包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而

16、微原因、措施类问题的回答,要答具体,不能空谈;要联系区域特征,抓住主干,深入分析,不能只有理论,脱离实际。教会学生抓主要要素,每次答题时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要点;强调地域差异,要点细化。例如:20112011-40 关于那不勒斯工业区位的交通条件的回答:学生往往答成近海(沿海)交通便利,回答过于笼统,未突出地域特色。要求看出港口的条件,而不是一般的沿海,要答出海运便利,而不是泛泛的交通便利。关于法国均衡发展的措施,也有些学生空话连篇,不着边际,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发,发展绿色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农、轻、重工业发展。再例如:2011201140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答成“植树造林”,“减少利用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修梯田”、“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均不得分,原因就在于答案空洞、不具体、不准确等。4.注意答题思路,强调多角度作答发散思维,文科要义。答题注意点多面广,避免同类得分点反复出现。例如:20112011-41 为了防止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