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514745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 诗 词 鉴 赏 题,七年级上册,龟虽寿,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曹操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志不衰的雄风和豪迈超脱的胸襟以及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的抱负。5、任选角度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壮心不已”。 老马伏于马棚,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消沉。作者以老马自喻,表达了自己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过故人庄,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

3、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4、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答: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抱相拥;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5、谈谈最后一句“还”的表达效果。 “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的

4、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 幽静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描绘本诗所展示的画面

5、。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清晨,旭日东升,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耳边传来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我的心灵更加沉静。5、“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是以动写静,悠扬的钟声更能衬托出山寺的清幽、静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

6、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夜雨寄北,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2、三、四句明明写今

7、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泊秦淮,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

8、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4、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情景及画面特点。 答:蒙蒙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逼人的秋水,笼罩着江岸寂静的沙滩。营造出了幽静、迷蒙、冷寂的意境。,5、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

9、”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6、第一句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开篇两个“笼”字写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伤感、忧虑的感情基调,为表达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当权者不理政务、沉溺享乐的批判的主题创造了意境。,浣溪沙,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

10、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落花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人在暮春对酒当歌,面对旧日景物触发了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情景。 赋一曲新词饮一杯美酒,在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里,感伤着物是人非。,6、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奇偶”进行赏析。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

11、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让人无可奈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在此安巢的旧时相识吗?伤春感时的惋惜与欣慰交织,蕴含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美好的事物会同时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虚无。7、联系最后一句诗的内容,谈谈“独”字的表达效果。 “独”是“独自”的意思。作者感时伤怀,在撒满落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露出诗人孤寂、失意的情怀和缕缕恬淡闲愁。,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

12、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3、这首诗,诗人用形象的比喻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4、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中“拦”的妙处。 “拦”阻拦的意思,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山人的动作和情感。表面上写山的阻拦,实指前进道路上困难的阻挡,蕴含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如梦令,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

13、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2.这首词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观书有感,1. 全诗以 方塘 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

14、现的画面。 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 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15、观沧海,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