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514716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丹参酮 IIA 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玉萍,顾兵,刘建涛,熊向源,周春丽,吴光杰【摘要 】 丹参是一种中国传统草药,丹参酮 IIA 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发挥药理活性的基础。该文章就近 5 年来国内外有关丹参酮 IIA 的提取、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丹参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酮 IIA; 提取; 测定; 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其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以丹参酮型的二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丹参酮 I、丹参酮 IIA(tanshinone

2、IIA )、丹参酮 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羟甲酯、二氢丹参酮 I,以及异丹参酮 I、异丹参酮II、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 I;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素(丹参酸甲 ),原儿茶醛,丹参酸乙、丹参酸丙、丹酚酸 A、丹酚酸 C 和迷迭香酸等1。其中丹参酮 IIA 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集中分布在丹参根的皮部,木质部的分布甚微或没有,通过韧皮部纵向运输,不能横向运输到木质部中去2,3。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丹参酮 IIA 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2依据。1 丹参酮 IIA 的理化性质丹参酮 IIA 又称丹参醌 II, 丹参醌 IIA,为一种樱红色针状结晶,m

3、p 209210;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亚砜 (25 mg/ml)、乙醇 (5 mg/ml) 、丙酮、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丹参酮IIA 乙醇溶液和水溶液随温度升高稳定性下降,其标准品稳定易得4;丹参酮 IIA 含有醌型结构,电子行为活跃,易被氧化还原,可参与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而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结构式见图 1。图 1 丹参酮 IIA 化学结构2 丹参酮 IIA 的提取丹参酮 IIA 的充分浸出提取是含量准确测定的前提,因此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于丹参酮 IIA 的含量测定非常重要,但是有关提取方法的系统研究报道尚不多见。现将主要的提取方法概括如下。2.1 醇提法由于丹参酮 IIA 不溶于水,

4、多用乙醇提取,包括乙醇渗滤法和回流法。渗滤法:黄琳等5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 4因素(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温度)对丹参酮 IIA 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温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醇浓度(70%90%)和乙3醇用量对提取率均有影响。使用高浓度(90%)的醇溶剂、加温(8087)、浸泡时间延长(6 h)可相应缩短提取时间(2 h),可获得丹参酮 IIA 4.451 0 mg/g。但因丹参脂溶性成分对热不稳定,醇提后处理工序(贮放、回收乙醇、浓缩、干燥)是丹参酮 IIA 热降解损失的主要工序,因此加热时间范围内应控制在 24 h6。回流法:于纯淼等7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

5、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丹参粉碎后过 4 号筛,乙醇浓度为75%,提取温度为 65,提取时间为 2.5 h,料液比为 124。杨广德等8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倍量、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考察试验中,由于溶剂用量超过 7 倍后,丹参酮 IIA 提取量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大规模生产时的成本与资源利用等因素,选择用 7 倍量溶剂进行提取较为合适。2.2 超声提取法超声能产生空化效应,具有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使丹参根植物组织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的空化泡崩溃,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破裂,有利于溶剂渗透进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中,加速相互渗透、溶解,提高溶解度。于纯淼等7超声提取丹参酮,

6、称取 6 份 5 g 丹参粉,加入 75%乙醇溶液120 ml,称重,分别用 40 KHz 超声波提取 10,20,30,40 ,50和 60 min。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法 (1 次,30 min)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 IIA 的提取率比加热回流法(1 次, 150 min)的提取率高约 ll%,且无需加热。黄喜茹等9用甲醇为提取液,超声提取 40 4min,平均回收率为 99.3%,RSD=1.2%。王猛等10用正交实验法分别考察 3 种提取方法 (冷浸法、热回流法、超声法) 对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参酮 IIA 含量的影响,优选出丹参酮 IIA 的最佳提取工艺:4 倍量 95%乙醇超声 2

7、 次,30 min/次,丹参酮 IIA 在 25.2126 g/ml 范围内良好线性关系。本法具有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提取无需加热、时间短,提取率高、污染少等特点,优于传统的醇提法,可增加药材的利用率。2.3 索氏提取法徐义等 11将丹参粉末用滤纸包好放进索式提取器里,再将一定量的苯放入圆底烧杯中,在水浴加热下将苯蒸出,通过索式提取器冷凝后,热的苯溶液流入索式提取器中,浸泡装有药品的滤纸包,重复操作,直至索式提取器里的热苯溶液为无色。用旋转蒸发器将溶液中的苯蒸出,残留物为丹参酮 IIA。2.4 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加热升温快、能耗低、选择性好,应用于中药提取具有穿透力强、选

8、择性高等显著特点。焦士龙等12称取已粉碎的丹参药材 10 g, 加入 6 倍量 95%乙醇微波提取 30 min,微波功率 320 W 进行微波回流提取然后按照药典法醇提。2.5 超临界 CO2 萃取(SFECO2 萃取)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是近 20 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离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与5常规溶剂萃取的区别是选用一种称为超临界流体(SF)的物质代替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它是利用在临界点四周,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物质溶解度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变的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该法具有无毒、快速、廉价、低温操作等优点。宋启煌等13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提取了丹参酮 IIA,讨论

9、了压力、温度、时间、乙醇流量对丹参酮 IIA 提取收率的影响。优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 25 MPa,萃取温度 40 ,萃取时间 2 h,乙醇流量 1.0 ml/min,并得出超临界 CO2 萃取法优于乙醇提取法的结论。3 含量检测方法丹参酮 IIA 的测定方法大致包括 3 类:一是以前常用的薄层扫描法(定性检测 )、薄层 -荧光法、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波长分光光度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二是 2005 版中国药典质控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三是最近才开始使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各种检测方法中,报道最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HPLC 法是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丹参中丹参酮 IIA 的含量测定方法。苏连彩14、王怀明等15分别采用色谱柱 Hypersil BDS C18 (4.6 mm150 mm,5 m ),流动相为6甲醇-水溶液(7525),检测波长 270 nm,在 0.08450.2535 g 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3,平均回收率为 98.15%,RSD 为1.05%。邓寒霜2、曾令杰等3用 HPLC 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 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丹参根皮部丹参酮 IIA 含量为 0.34%;

11、木质部丹参酮 IIA 含量为 0.056%,皮部中丹参酮 IIA 的含量高出木质部 507%。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制剂中丹参酮 IIA 的含量测定,样品不用事先进行分离,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多种丹参制剂中丹参酮 IIA 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和质量控制,是目前丹参酮 IIA 定量分析方法中较为优越的的方法。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RP-HPLC)是迄今为止 HPLC 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因为它能应用于大部分的非

12、极性化合物、许多可电离的及离子化合物的分析。黄喜茹等16用 RP-HPLC 方法,DiamonsilTM C18 色谱柱(5 m, 250 mm 4.6 mm),流动相为水-甲醇(2575,V/V),流速为 0.8 ml/min,检测波长 270 nm。在3.15222.06 g/ml 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0.63%)。4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7药理学研究报道丹参酮 IIA 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炎抑菌作用17 ,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作用18,保肝及改善肝功能18,19,保护脊髓背角神经元作用20,保护肾小管的正常结构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21、抗癌22 、改

13、善血循环2330等,其中对心脑血管作用的研究在医药领域尤其在中药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概括如下。4.1 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作用许涛等23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梗塞模型观察丹参酮 IIA 的作用,结果发现静脉注射丹参酮 IIA 后心肌梗塞范围明显缩小,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塞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左心室肝舒张压升高,而静脉滴注丹参酮 IIA 导致左心室肝舒张压明显降低,说明丹参 IIA 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肌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为此,目前丹参酮 IIA 经磺化制得

14、丹参酮 IIA 磺酸钠,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改善冠状动脉循环。4.2 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作用丹参酮 IIA 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具有保护作用,它能抑制H2O2 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其作用主要是使 S 期和 G2M 期细胞比率剂量依赖性增加,G0/G1 期细胞比率剂量依赖性减少,还能抑制过氧化氢损伤的 CRL-1730 释放 MDA 和 LDH,减轻 H2O28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24。4.3 抗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作用促血管生成因子白介素 -8(IL-8)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参与了 AS 的形成过程。丹参酮 II

15、A 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 IL-8 浓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 VCAM-1 的表达25。崔广智等26通过建立TNF- 诱导的 ECV-304 细胞损伤模型,以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做为对照,观测了丹参酮 IIA 对 TNF- 诱导的 ECV304细胞 NF-B、IB- 表达及粘附分子 ICAM-1、VCAM-1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丹参酮 IIA 对 TNF- 引起的ECV304 细胞 NF-B 的表达升高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增加其 IB-的表达;高浓度的丹参酮 IIA 可明显抑制 NF-B 的表达,同时增加其抑制因子 IB- 的表达,并抑制 TNF

16、- 诱导的 ECV304 细胞ICAM-1、VCAM-1mRNA 表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 NF-B 的激活及其相关粘附分子 ICAM-1、VCAM-1mRNA 表达。吕炳强等 27报道丹参酮 IIA 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 NO 浓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TG)浓度,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4 抗心肌肥厚作用丹参酮 IIA 对血管紧张素 II 诱导产生的心肌肥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是丹参酮 IIA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 II 所致心肌细胞 Ca2+ i 变化, 阻断了心肌肥厚信号向9核内传导,抑制原癌基因 C-fos 的表达28。冯俊等29报道丹参酮 IIA 可以抑制由于血管紧张索 II 诱导的心肌细胞直径、心肌蛋白质合成速率及凋亡率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