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1401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课时 一、 基础积累1. 注音:贰( )于楚 夜缒( )而出 阙( )秦以利晋 杞( )子逢( )孙 樊於( )期 拊( )心 淬( )火 揕( )其胸 戮( )没 血濡( )缕 忤( )视 为变徵( )之声 瞋( )目 偏袒扼( )腕( ) 被八创( ) 卒( )起不意2.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日以尽矣。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图穷而匕首见。 卒起不意。秦王还柱而走。3. 解释古今异义词古今意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

2、矣。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持千金之资币物。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曰。诸郎中执兵。乃引其匕首抵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围。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一词多义:以:(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2)日以尽矣。(3)皆白衣冠以送之。(4)以次进。(5)以其无礼于晋(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兵:(1)不得持尺兵。(2)不及召下兵。(3)秦兵旦暮渡易水。而:(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3)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

3、手揕其胸。图穷而匕首见。(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邻之厚,君之薄也。(4)夫晋,何厌之有?(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顾:(1)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5.重要词语解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吾不能早用子 越国以鄙远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人不敢与忤视今闻购将军之首 厚遗秦王宠臣 荆轲遂就车而去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比诸侯之列 轲自知事不就6.文学常识:(1)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这部史书是我国第一

4、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2) 荆轲刺秦王选自 ,这是一部( )史书,是( )时期(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其中的 。二、 课文内容阅读理解: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用那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王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 ”从事理上说,秦、郑相隔遥远,晋、郑是近邻。故亡郑只对晋国有 利,对秦不但无利,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 “君之薄” 。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从事理上说,说明保存郑国,只对秦国有好处。以利益引诱秦。(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 ”从事实上说,先说秦晋两国的历史

5、关系,说明晋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又进一步分析晋国贪得无厌,晋灭郑之后,必然要侵犯秦国。 (4) “阙秦以利晋”最为关键。2.阅读下面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译文: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

6、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旦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3.默写易

7、水诀别一段,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气氛。4.荆轲刺秦王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 “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 ,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 ,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 , “

8、群臣惊愕” ,“尽失其度” , “不知所为” ,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 ,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 ,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 ,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三、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部分,完成下面4 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9、,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前而为歌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越国以鄙远.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加点“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秦王还柱而走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夫晋,何厌之有?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4翻译下列句子。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四、阅读下面文

10、段,回答 1-6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缒而出(zhu) B.共其乏困 (gng) C.秦伯说(yu)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ng)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

11、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5.翻译下面两句话。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1.B 2.B 3

12、.D 4.D 5.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五、拓展延伸 描写手法有哪些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

13、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

14、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规范的答题表述格式如下:通过_的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谁)的_的性格(或品质、心理)六、阅读训练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30 年前,我 8 岁。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 15 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