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3890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练习题总复习题辅助线的连接方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二几何第四章 第三单元 梯形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本单元的内容分为:梯形、平行线等分线段的定理、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梯形是与平行四边形并列的另一种特殊四边形,它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 不平行。除研究一般梯形外,重点研究一种特殊梯形等腰梯形。在介绍了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上,介绍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进一步应用这个定理的推论, 证明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本单元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 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 这个定理,并且认识它的变式。在研究梯形时,对常用辅助线的添设,平移法,作等

2、高线要熟练掌握,以便把 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去解决。转化法孕育在教学的各部分,让学生 领会化未知为已知,用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指点迷津指点迷津】本单元中应用辅助线比较多,辅助线添设的恰当与否,将以梯形问题转化为三 角形问题及平行四边形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一步,为此,对梯形有关定理一定要熟练 掌握,添设辅助线的常用方法及基本图形要熟记,如下图:【精典题解精典题解】课本 193 页第 20 题,是这样叙述的:从ABCD 的顶点 A、B、C、D 向形外的任意直线 MN 引垂线 AA、BB、CC、DD,垂足分别为 A、B、C、D。(如图 1)求证:A

3、A+CC=BB+DD现在把原题做些变化,直线 MN 是“形外的任意直线”,如果把直线位移将 有什么结果。2从图 1,将 MN 向上平移,使 A 点在 MN 的一侧,B、C、D 在 MN 的另一 侧,(如图 2)这时 AA、BB、CC、DD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从图 2,将 MN 继续向上平移(如图 3),AA、BB、CC、DD之间存在 着什么关系?根据图 2、图 3,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揭示思路 1: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垂线段之间关系。试题中问我们,“垂线段 AA、BB、CC、DD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显然告 知我们要求它们之长的长度和、差关系。怎样知道几条垂线段的长度呢?实际精确 测量是解

4、决线段长度的一种基本方法,(人教版几何第一册,物理第一册都介绍了 具体测量方法),在学习几何过程中,为了发现问题,如果图形画的十分准确,也 可以采用测量的方法去探求思路,测量后还要加以证明。根据图 2,图 3 分别测量, 测量结果如下:图乙各垂线段长度:AA=0.6cm,BB=0.4cm,CC=2.2cm,DD=1.2cm。图丙各垂线段长度:AA=1.4cm,BB=0.5cm,CC=1.3cm,DD=0.4cm。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发现它们的关系是:对图乙可有结论:CCAA=BB+DD=1.6cm。对图丙可有结论:AACC=DDBB=0.1cm。通过测量发现了所求线段之间的关系,现在来证明这个结

5、论: 本例由课本上一个熟悉的问题通过运动将定直线 MN 变为动直线 MN,向上进 行平移,变成一个新题目,成为陌生问题。 要证明这一结论,我们可这样联想,既然直线 MN 可向上平移,我们不也可 以将直线 MN 向下平移吗?恢复本来面目,把陌生问题再转化为熟悉问题。 证明新的结论,AACC=BBDD 证明:对于图形乙的结论,CCAA=BB+DD进行证明,平行移动 MN 到 MN位置,使 MN在ABCD 的形外,设 AA,BB,CC,DD分别交 MN3于 A,B,CC,D。 AA,BB,CC,DD分别垂直于 MN 于 A、B、C、D。AA,BB,CC,DD分别垂直于 MN于 A,B,C,D,且 A

6、A=BB=CC=DD,由课本证明结论有: AA+CC=BB+DD。 即(AAAA)+(CC+CC)=(BB+BB)+(DD+DD) CCAA=DD+BB图形乙的结论得证。 对于图丙的情况的证明,仿照的作法将直线 MN 平移到ABCD 的形外, 类似图乙的证法可以得 AACC=BBDD。揭示思路 2:构造全等形,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是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可找到思路: 如图,作 BQCC,Q 为垂足,则 BBCQ 为矩形,BB=CQ,CQB=90 作 APDD,P 为垂足,则 AADP 为矩形, AA=PD,APD=90,CQB=APD。 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BC

7、 DDMN,CCMN,DDCC ADP=BCQ ADPBCQ,DP=CQ 即 DD+DP=CCQC AA=DP,QC=BB DD+AA=CCBB CCAA=BB+DD 如图,同理可证:AACC=BBDD对本例亦采取如下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进行证明:如上两图,仿揭示思路 1 可证得APBCQD,进而可得: CCAA=BB+DD,AACC=BBDD揭示思路 3:应用梯形中位线性法打开思路。观察图形乙可发现梯形 CCDD,图形丙有梯形 AABD,CCDD,由此可联 想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它是打开梯形问题思路的常规方法,进行探索,果然凑效。 连结 AC,BD 相交于点 O,过 O 点 作 OOMN,垂

8、足为 O DDMN,BBMN,OOMN,O4是 BD 中点,DDBB 是梯形,且 OO是中线,OO=(BB+DD)21连结 AA,AC,延长 OO与 AC于点 F,延长 OO 交 AC 于点 E,AAMN,CCMN,AACC是梯形,又是 AC 的中点,OOMN EF 是梯形 AACC的中位线OO+OF=CC,OF=AA21 21OO=(CCAA)21由、可知:CCAA=BB+DD 对于 AA,CC这两条垂线段,在直线 MN 的两侧,由的证明可知:OO=(CCAA)。21对于 BB,DD两条垂线段放在直线 MN 的两则,同理:OO=(DDBB)。21AACC=BBDD从本例揭示思路可启示我们,平

9、移法在几何变换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平移变换, 可化陌生问题为熟悉问题,用已熟悉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对平移法在几何变换中, 还可变分散为集中,变隐为明,化难为易,其功效之大,应引起学生重视,尤其研 究直线型问题,要经济想到它。对于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常规思路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四边形问题(如梯 形)转化为全等三角形问题。对于遇到的新问题,优先要考虑常规方法,再考虑非 常规方法,这符合扩散思维规律。观察正确图形,准确进行测量,获得第一手材料,使可大胆猜想;一般说是可 以成功。如本例,度量后发现垂线段之间关系,使我们证题有了目标。解题的突破 口便易找到,进一步观察图形中有梯形模型,自然引起我们联想梯形

10、有关性质、定 理,将问题向梯形方面靠拢,转化,沿梯形方面探索,获得了成功,敏锐观察,直 觉思维方法也是找到解题思路的好方法。直觉思维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思维方法, 看得见、摸得着,一定要发挥它的长处,不断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强化自己 直觉思维能力。【思维体操思维体操】例,如图,在梯形 ABCD 中,腰 AD=BC=4,DAB=60,AC 平分DAB, 求梯形 ABCD 的面积。思维扩散一:求梯形面积,首先应当想到什么?看题目有没有利用公式直接求 梯形面积的条件?如果没有,缺什么?怎么找?求梯形面积,首先想到利用梯形公式,S梯形=(上底+下底)高;21S梯形=梯形中位线高,看本例的条件,可直线

11、求出上、下底,现在需要作高, 求高,这也是解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故作 CEAB 于 E5CA 平分DAB,DAB=60,ABDC(如图) CAB=CAD=ACD=30 CD=AD=4,BC=CD=4 B=60,ACB=90 AB=2BC=24=8作 CEAB,E 为垂足,则 BE=BC=221CE=3224BEBC2222S梯形 ABCD=(AB+CD)CE21=(4+8)2=122133思维扩散二:本例亦可采取一分为二的办法。观察图形,可发现S梯形 ABCD=SACD+SABC,仿扩散一可求得:DC=4,AB=8,CE=23进而可求:S梯形 ABCD=CDCE+ABCE21 21=42+82

12、=122132133思维扩散三:由DAB=CBA=60,可启发我们延两腰相交,构成两个等边 三角形,那么 S梯形 ABCD=SABESDCE,根据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S正=(a 代表正三角形边长)只要求得 AB、CD 的2 43a长便可以了,仿扩散一可求得:AB=8,CD=4,于是有S梯形 ABCD=AB2CD243 43=8242=1243 433思维扩散四:对于梯形问题,采取平行移腰,可转 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可开辟新的解题途 径,对本例,根据题设条件,可知ADE 是等边三角形, 而平行四边形 BCDE 面积是ADE 面积的 2 倍于是可求 得:S梯形 ABCD=3SADE=3

13、42=12。433思维扩散五:如图,在梯形 ABCD 中,腰 AD=BC=4,DAB=60,AC 平分DAB,过点 C 作 CEAD 交 AB 于点 E,求证:(1)BCE 为等边三角形; (2)四边形 AECD 为菱形。揭示思路:本例根据题设条件,采取计算的方法,求出各线段之长便可达到目 的,具体证法留给读者。思维扩散六:题设同扩散五,添加延长 CE 交 F,使 EF=CE,试证四边形6AFBC 为矩形。揭示思路:画图和证明请读者完成。这道习题进行思维扩散,再现了梯形添设辅助线的规律“作等高、延两腰必相 交、平移腰、平移对角线、添设中位线,割补等方法”。另外向读者再现转化的方 法,通过辅助线

14、的添设,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用旧知识解 决新问题。梯形这一内容,实际上是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为一体, 对本章也是最好的小结。 有了梯形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有关定理,为在解题中发展扩散性 思维提供了条件,思路开扩了,解题就灵活得多了二、智能显示【心中有数心中有数】梯形是四边形最后一个单元,难度大,联系知识广,对已学旧知识与未学新知 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方程、方程组、相似形、圆、函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知识综合出现。涉及面之宽,向纵向联系深,这些问题,必须心中有数,对梯形有 关知识的学习要加大力度,随着知识的加深,也要不断深化这方面的内容,拓宽它 与其

15、它数学分支的联系,对这部分内容才能学好,收到成效!【动脑动手动脑动手】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_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 的_;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_;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_,一腰 垂直于底的梯形叫_;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_;两腰相等的梯形叫 _。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_的梯形为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_;两条对角线_;等腰梯形是 _图形;过两底_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那么在其他直线 上截得的线段也_。 推论:经过梯形一腰上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_另一腰;经过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_第三边。 三角形的中位线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