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歌话爱情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588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亦诗亦歌话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亦诗亦歌话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亦诗亦歌话爱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亦诗亦歌话爱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亦诗亦歌话爱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亦诗亦歌话爱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亦诗亦歌话爱情亦诗亦歌话爱情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杨宏杰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为“爱情如歌” ,面对着班中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心中颇为忐忑:爱情也好拿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公开讲解吗?少不更事的他们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吗?但迫于教材的压力,我不得不认真对待,精心备课。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抽象而神圣的爱情?我想设计生动有趣又不失文化内涵的起始课非常重要。经过反复斟酌,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准备了这样两节关于爱情的导言课。首先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你有时会为一种朦胧的情愫所困扰,它说不清,道不明,有时你会没来由地浅浅低笑,有时又会莫名地万分烦恼;你盼望它,又躲避他,

2、你迷恋它,又摒弃它,它才下眉头,却又偷偷涌上你的心头,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一种什么感情?”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带有一丝羞怯地低下头去,女同学有的还发出了轻轻的笑声。 “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已经看出来了,你们知道这种情感就是爱情。”我不妨帮他们捅开这层窗户纸,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其实你们这个年龄正是对爱情比较敏感也比较好奇的年龄,今天就让我们抛开羞怯,大胆而认真地讨论一下爱情。同学们先请讲讲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看谁知道的多。 ”同学们一听讲爱情故事都纷纷把刚才低着的头抬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了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

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简爱的故事” “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边听着同学们的回答,我边把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改编的化蝶歌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同学们知道得很多,这些都是被人们时代传唱的优美爱情故事。知道屏幕上的这首歌词是根据那个故事改编的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谁能为我们讲讲这首歌词的意思?” “这是一首运用了叙事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来歌唱梁祝爱情的歌词”小郑同学站起来大声说:“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真情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是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成了一对彩蝶在花丛间翩翩飞舞,作者用满含抒情的议论高度赞扬梁祝之间的爱情是真正的情爱,然后同窗

4、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说了梁祝一同读书、情意相投、十八相送还有楼台会时的场景,语言虽少,可从中可以看出梁祝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不能相守的那份无奈和悲哀。 ”听着小郑同学精彩而自然的讲解,我不禁暗自欣喜:“小郑同学能结合歌词的表现手法来为我们讲解这首歌词,谁还能有所补充?” “歌词的最后一段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山伯永恋祝英台读后让人异常感动,为梁祝生死不渝的爱情,纵然生不能在一起,死了以后化为蝴蝶也要永远相随,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 “既然小朱同学提到了真正的爱情,我倒想请教一下同学,从这个故事你

5、对爱情有了哪些了解呢?” “爱情就是经得起磨难” 、 “爱情就是相互之间长期的了解” 、 “爱情就是两小无猜” 、“爱情就是生死相随”同学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羞怯,沉浸在梁祝的感人故事中了。这时我打开了音箱,一曲动人心魄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教室里婉转飘扬。“同学们,这是根据梁祝的爱情故事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同学们边看歌词,边品味一下这首曲子的魅力吧。 ”曲子时而欢快愉悦,时而凄婉哀怨,看得出同学们已经被这首优美的乐曲打动,有的还边听乐曲轻轻吟唱,我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仿佛看到了在花丛间自由自在上下翻飞的美丽蝴蝶。曲子在同学们的沉迷中慢慢结束。我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同学们,也许你已经被梁祝生死

6、不渝的爱情所打动,其实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也有许多反映男女爱情的优美诗句,我们找找看有哪些?”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展开了讨论,过了一会,小赵同学站起来先发言:“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何当共剪西窗时,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小赵同学的带动下,同学们一发而不可收拾,妙语佳句接连而出。小徐同学这时又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刚才有同学提到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有两首钗头凤就是反映唐陆的爱情

7、悲剧的。其中一首是陆游写的,另一首是唐婉和的,词中的错错错和莫莫莫 、 瞒瞒瞒 、 难难难十二个字道尽了陆游和唐婉无尽的相思与哀婉。 ”我不禁为小徐的发言暗叫精彩。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想想你所知道的最早的爱情诗出自哪里?还能背出几句吗”经过这一启发,马上就有小王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应该是诗经里的爱情诗。 ” “对,有蒹葭 ” “还有关雎 ” “还记得蒹葭怎么背诵的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同学们的背诵声中,我打开投影,屏幕上现出在水一方歌词。 “同学们,这是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根据蒹葭充分发挥想象编写的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读一读,再听一听,你感觉蒹葭述说

8、的是一种怎样的爱情?”优美空灵的音乐在教室内响起,尽管这首曲子已经流行很多年,但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它并不熟悉,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诗经也能改编成歌曲,学生的欣赏趣味大增,再加上曲调的婉转悠扬,歌词的凄迷朦胧,更加使同学们如醉如痴。 “老师,在这首曲子中,我仿佛看到一个身着素白纱裙的美丽女子在芦花的深处若隐若现。 ” “还有一位痴情的英俊男子在彼岸静静地看着她。 ” “他心里肯定还想着她,而且非常盼望能与她见上一面。 ” “其实最好不要让他们见面,这样就有一种朦胧的距离美。 ” “由此可以看出爱情还是一种期待,一种盼望,一种若即若离的思念与牵挂。 ” “精彩!”我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同学们可能

9、已经感受到了,爱情是人世间至纯至美的伟大情感,它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只要是真正的爱情,人们就会大加讴歌与赞美。在我国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爱情歌曲,他们在用自己本民族的独特语言诉说着他们对美好爱情的理解与期待。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首我国著名的爱情民歌。 ”播放蒙古民歌敖包相会 、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 、云南民歌蝴蝶泉边 、陕西民歌走西口 ,同时大屏幕显示歌词。“歌曲欣赏完了,同学们谈谈自己听完了这些歌曲的感受吧。 ”音乐已经停止了,可同学们仿佛依然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好大一会他们才醒悟过来。 “原来爱情是这样美好,跟我原来认为的爱情有很大不同,爱情不仅仅是两情相悦,更

10、重要的还是一种责任,一种互相欣赏。 ” “还是难分难舍,还是天长地久。 ”“还是心中永远的期待。 ” “还是永不言弃,永不背叛。 ” “还是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 “还是执著与忠诚。 ” “我看时机已成熟,便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既然对爱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爱情呢?”此时同学们已完全没有了刚上课时的难为情,班长小郑同学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首先我会认真地选择爱慕的对象,不仅我要欣赏他,他也要欣赏我,还有我会选择恰当的表达时间和表达方式,因为爱情首先是一种责任,在我还没有能力承担这份爱情的时候我不会向对方表明我的心迹。 ” “我还有补充,一旦我产生了爱情,我不会计较所谓门

11、第高低,一旦作出了选择,我会对爱情忠诚不二,我不会象如今某些人那样把爱情视作填补自己内心空虚的游戏。 ”小刘同学站起来又补充道。“同学们,我们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讲爱情、听爱情、唱爱情、吟爱情,我们会发现原来爱情是诗又是歌,它神圣而又美好,纯洁而又崇高,其实我们在座的 37 位同学就会有 37 个不同的爱情故事,正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才有了你们 37 位爱情的结晶。今天的作业是:一、摘录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二、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写一篇题为爸爸妈妈的故事的作文。 ”两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一直兴趣浓厚,积极热情。课堂里充满了歌声和吟诵之声,我想通过这样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初步理解了爱情,树

12、立了正确的爱情观,而且了解到了如此众多美丽的有关爱情的故事、音乐、诗歌,增加了文化积淀,陶冶了美的性情;通过对歌词和诗歌意境和语言的分析,还增加了学生的欣赏品位,提高了语文素养。但细细思考下来,也还是有很多的遗憾在里面:首先,由于选取的歌曲皆为经典,缺少时尚,一些同学的学习兴趣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课下我向几位男同学了解,他们说这些曲子尽管旋律悠扬,但节奏缓慢,他们不太喜欢。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格调高雅的爱情歌曲来放,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其次,整个课堂好像一脉贯之,缺少高潮和起伏。比如在欣赏爱情诗歌的时候如果不仅把诗歌吟诵出来,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对语言再加细细品味,学生对诗中所传达的爱情也许会理解得更为深刻。第三,内容安排过多,好像要一下子让学生全部理解爱情,教师未免有操之过急的嫌疑。比如不如单拿出一节课来欣赏我国古诗中的爱情,这样学生既能对我国古代的爱情诗有个更加清晰的了解,而且还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诗歌所传达出的意境美。每堂课上完,总感觉有许多的遗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遗憾会成为自己教学改进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