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950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历史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关于先秦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使东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B、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C、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D、秦穆公的支持使商鞅变法有了强大的政权做后盾 2、冶铁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下列哪项成就属于唐朝的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B、广东佛山成为冶铁中心、一日出铁六、七千斤 C、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D、把生铁和熟铁合成炼成钢的灌钢法 3、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能查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这

2、一事件的历史书籍 后汉书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A、 B、 C、 D、 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提到的中国古代 历史人物,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都是本王朝的开国皇帝 B、在位期间都发动了对周边民族或政权的战争 C、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建立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在位期间都使本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5、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杭州桑麻遍野,蚕丝绵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 (华亭徐阶做宰相时,

3、家中) “多蓄织妇,岁计所织,与市为贾” “吴中之人,有田者十一,为人做佃者什九。 ”A、 B、 C、 D、 6、 “今之汗渥巴锡者,即阿玉奇之曾孙也,以俄征调师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 质;而俄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合族台吉密谋,携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 以息肩焉。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回族形成 C、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土尔扈特部回归 7、我国古代居民移居海外和北京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最大的不同是A、流向不同 B、流动的时间不同 C、流动的原因不同 D、实质不同 8、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消失是在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到 2007 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

4、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英国先后通过北京条约 、 南京条约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 条约侵占了香港 1925 年广东、香港工人举行同盟罢工,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是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打破帝国 主义的经济封锁 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 B、 C、 D、210、在近代侵略中国的列强中,按“最先打开中国大门的” 、 “割占领土最多的” 、 “最凶残野蛮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英国、俄国、日本 B、英国、日本、德国 C、美国、日本、法国 D、法国、英国、俄国 11、 “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

5、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下列人 物中,有可能发表这一言论的是 A、林则徐 B、郑观应 C、左宗棠 D、李鸿章 1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都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和组织队伍 都有集中统一的领导 都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A、B、C、D、 13、辛亥革命后抵制外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 里主要抵制的是A、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B、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D、俄国对中国东北的经济入侵 14、下列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或领土完整的有 雅克萨之战 “五四运动” 和平解放西藏 “一国两制”构想 A、B、C、D、

6、15、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新中国的工业化却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由此得出的基本认识是:要实现工业化 A、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必须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C、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 D、必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 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颂扬 B、尽管最终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 C、因为以反帝反封为号召,所以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D、尽管多次失败,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17、20 世纪 30 年代,英美对日本侵华由绥靖到遏制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7、形成 C、日本大举侵华,欲推翻蒋介石政权 D、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威胁其利益 18、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 1936 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 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 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左右江根据地 C、陕甘宁根据地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下列关于 1931 年 9 月1945 年 8 月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A、期间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C、两个战场并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8、成部分 20、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21、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 诞生的背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基本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22、下列属于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成就的是A、成昆、湘黔铁路 B、兰新、包兰铁路 C、宝成、鹰厦铁路 D、大秦、京久铁路323、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稳定民心而采取的最有力的措施是 A、将全国财经由中央统一管理

9、 B、没收官僚资本 C、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D、打击市场投机活动,稳定物价 24、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B、十二大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5、延安整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本质相同点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 C、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D、体现改革开放,反对右和“左”的错误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四小题,满分 50 分)26

10、、 (10 分)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清康熙年间,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猖獗,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和清朝对外交通和交往有 哪些明显的不同点?(6 分)(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与西汉对外交通状况

11、的相同之 处。 (4 分)27、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 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下去,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 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 胜负的战斗,那么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4以长期战斗并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当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 着改变。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革命

12、胜利以后,中国由 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回答问题:(1)材料一主张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为什么?(6 分)(2)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 分)(3)材料三中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依据是什么?除此还制定了哪些战略方 针?(6 分)(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 分) 28、 (13分)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毕生奋斗 的目标。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 ?又有何局限 性?(7分)(2)20世纪20年代,三民主义的内容又有什么新的发展 ?

13、(3分)这一发展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9、 (11 分)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3 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2 分)(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 分)(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 分) (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5历史答题纸 2006.12.19-20626、(1)(2)27、(1)(2)(3)(4)728、(1)(2)

14、29、(1)(2)(3)(4)82006-20072006-2007 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D 7、D 8、B 9、C 10、A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D 18、C 19、A 20、C 21、B 22、C 23、D 24、A 25、B 26、(1)不同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3 分)清朝只 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 (3 分)(2)相同之处:交通路线既有陆路,又有海路;长安是陆路交通的中心;广东沿海港 口在海路交通方面居重要地位;造船、航海技术成熟。 (答出两点给 4 分) 27、(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 分)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走不通;敌人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只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积蓄和发 展革命力量。 (答出两点即可) (4 分)(2)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 (2 分)(3)民主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2 分)七届二中全会还提出革命在全国胜利的方 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告诫 共 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