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508801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综合开发 3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OO 九年八月十八日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四、项目预期效益五、组织领导和管理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条件三、基础设施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二、供需平衡分析三、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第五章 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二、选项原则三、建设

2、标准- 1 -四、开发任务五、规划布局六、方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一、开发任务三、主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第七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一、工程量概算二、投资总概算三、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四、群众筹资投劳方案说明五、整合其他支农项目配套投入方案及落实措施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生态效益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一、组织机构设置二、实施管理三、运行管理与维护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一、可行性研究结论二、问题与建议附 录一、附表二、附件三、附图- 2 -河南省汝州市 2010 年农业综合开发 3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一章 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汝州市地处淮河流域河南省中西部,位于东经/ 11307/,北纬 33035/35020/ 之间,东西长 45 公里,南北宽 34.3 公里,中部有北汝河东西纵贯,八条主要支流辐射全境。全市有 20 个乡镇办事处,456 个行政村(街),总人口 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86 万人,全市总面积 157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91.4 万亩,有林地面积 27.5 万亩,果园面积8.5 万亩,水域面积 1.72 万亩,其它为荒地和非农用地,土壤质地较好,大部分为褐土类土壤。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从 1957 年到 2011 年 54年

4、中,出现干旱的年份就有 48 年,实属“十年九旱”。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对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国家农发办切实做到“两个聚焦”的具体体现。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机制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

5、实全国及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市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万英同志为组长的汝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农开、财政、水利、农机、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对我市2012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论证,本着科学、求实的原则,编报汝州市 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 3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012 年汝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确定在小屯镇的路寨村、周庄村、玉王村、杨其营村、吴营村、

6、东村、长营村、季寨村、季营村、崔辛庄和小屯村、雷庄村、范庄村、耿堂村、河张村、杨集村、丁堂村、穆堂村等 18个行政村实施,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汝河,开发规模 3 万亩。该区域中低产田面积集中,开发潜力大,采用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旱涝保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机作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建设内容有新打和修复配套机电井、农用电力配套、开挖整修排水沟、埋设地下低压输水管道、修建桥涵、整修和硬化机耕路、购置农业机械、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建设工期为 1 年。三、投资估

7、算和资金筹措 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投资 4810 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资 4200 万元,汝州市财政投资 310 万元,群众自筹 50 万元(投工投劳折资) ,整合资金250 万元。四、项目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开发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小麦产量150 万公斤、增加玉米产量 180 公斤,同时通过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推动项目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等,每年增加农民收入 1200 万元。投资利润率为 24.9%,高于其他行业利润率,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4.01 年,财务净现金流量为 4500 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治

8、理,项目区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科学技术得到普及,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同时可安置农民富裕劳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三)生态效益。开发项目建成后,通过栽植树木,改善种植结构,种植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提高绿化面积,能够有- 2 -效改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0.35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65 万亩,新增除涝面积 0.22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1.86 万亩,年节约水量 15 万吨,增加和完善农田林网防护面积 2.75 万亩,增加农机总动力 万千

9、瓦,增加机耕面积 0.15 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 0.2 万亩,培训农民 6000人次。项目区可增产粮食 万公斤,使农民增收 万元。科技在项目区增产增收中贡献率达到 60%,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土地实现良性循环。总之该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五、组织领导和管理(一)组织领导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汝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农开办、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审计局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专门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和有关行政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

10、构,形成了市乡(镇)村三级齐抓共管、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确保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无缝隙管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开发建设任务。(二)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汝州市将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机制,实行项目法- 3 -人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户、技术人员包工程的承包责任制,实现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科学评价,打造亮点工程,发挥示范作用,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同时,注重后期管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

11、持建管并重,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工程运行管护在工程管护上,要完善管护制度,成立管护队伍,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切实加强工程管护,积极探索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国家投资效益的长期发挥。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 15 公里至 25 公里处,纵贯小屯镇东西,与 2010 年建成的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相连,涉及路寨村、周庄村、玉王村、杨其营村、吴营村、东村、长营村、季寨村、季营村、崔辛庄和小屯村、雷庄村、范庄村、耿堂村、河张村、杨集村、丁堂村、穆堂村等 18 个行政村。(二)水文气象1、气象汝州市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

12、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寒,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据相关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 14.2,七月份最高,平均为 26.9,历年极限最高气温 44.6(1966年 6 月 20 日),元月份最低,平均 0.6,历年极限最低气温-18.2,平均无霜期 245 天,多年平均绝对湿度 12.6 毫巴,多年平均降雨 650.50 毫米,最大 1170.90 毫米,最小降雨量332.80 毫米,降雨量年变化较大,多集中在 6、7、8 月份,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 53%。11 月份至来年 3 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 1.3%,为旱季枯水期。汝州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976.3 毫米,汝州市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13、全年大风平均 17 天,最大风速为24m/S.汝州市潮湿系数为 0.67,汝州市属湿度适中区,汝州市多年冻结深度为 25 公分。项目区呈现出的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等特征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初夏和秋季气温日变差大,对冬小麦晚秋作物成熟十分有利。但自然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匀,也是造成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需矛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制约项目区内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2、水文项目区紧邻北汝河,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全部引北汝河水自流灌溉,曾是汝州市的水稻主产区,素有“万亩水稻之乡”美称。但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近年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井灌为主。由于濒临汝

14、河,项目区内地下水储量丰富,且以 60 米以内浅层补给为主,宜开采,利用价值高。根据勘测计算,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 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万立方米(综合补给量) ,可满足用水需要。(三)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汝州市东南部平洼地带,地势平坦。(四)土壤状况项目区土层深厚,土壤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属壤质厚复黑老土种,通透性差,适耕期短,供肥性差,耕作困难,保肥性能强。(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按作物产量划分属中低产田,总面积 1 万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肥较强,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但因农业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服务质量低,科学种田水平差,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实施综合开发,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极大。(六)自然灾害区内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