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07129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10 年 1 月 25 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山东省省长 姜大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一、20092009 年工作回顾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 2009 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自2008 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发展也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关怀至深。一年中,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山东视察,温家宝总理三次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省委的坚

2、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 21 条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3805.3 亿元,增长 11.9%;地方财政收入 2198.5 亿元,增长 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81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119 元,分别增长 9.2%和 8.5%。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3、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我们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2009 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031 亿元,增长 23.3%。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4056 个、资金 83.2 亿元。为缓解市县资金配套压力,建立了省调控资金,共下达投资计划306.5 亿元。加强跟踪督查,实现了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按时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 6463.5 亿元,是上年的 2.1 倍。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三农”、民生、

4、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全省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速推进,等等。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力地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我们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措施,努力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363亿元,增长 19.1%。大宗商品消费明显升温,汽车类消费增长 45.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 48.9%。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农村市场更趋活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4%。在全省范围内启动

5、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年内开工建设农村住房 100 万户,改造危房 15 万户,带动了建材下乡和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我们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达 1137.1 亿元,增长 17.5%。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战胜多年不遇的春旱和局部低温冻害,粮食总产达到863 亿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保障了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8600

6、亿元,农产品出口 97.7 亿美元。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 97.6%,新建农村户用沼气 55 万户,完成了 1446 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省植树造林 270 万亩,防控美国白蛾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的稳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强基础、稳人心的作用。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制定了 10 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 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和13 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 22 条政策措施,把产业调整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产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88

7、47.8 亿元,增长 14.9%。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省技改投资完成 6508.3 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 69.8%。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1543.7 亿元,增长 10.7%。其中,实现旅游总收入 2452.2 亿元,增长22.3%。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关停小火电 152 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1510.1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 32.9%,提高 2.2 个百分点。2009 年度,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

8、 33 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各省区市前茅。我们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 24 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起步良好。省会建设得到加强。县域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突破菏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我们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山东钢铁集团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成功组建

9、了山东重工集团。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 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在国际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努力保市场、保份额。鼓励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并购境外企业研发机构和销售网络,境外投资逆势上扬,增长 67.6%。进出口完成 1386 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 80.1 亿美元,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省博物馆新馆

10、、省档案馆新馆建设基本完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 572处,农家书屋 1 万个。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有 22 家出版单位、129 家发行单位、74 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4 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新组建了山东演艺集团、山东省杂技演艺公司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17 个市全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文化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实现增加值超过 1000 亿元,增长 15%以上。我们把保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

11、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05.7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22.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4%。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 19 个县(市)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8.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 95.9%,甲型H1N1 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保障 2 万户,竣工经济适用房 370 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 270 万平方米。我们把强化社会

12、管理作为政府重要职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 6 件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修订了 12 件地方行政规章。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

13、新的成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秉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宗旨,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十一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山东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民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追求和谐的坚强意志,齐鲁儿女无不为之自豪。全运会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转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巨大物质力量。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能够在应对危机中开创新局面,得益于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

14、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得益于我们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我们把解决眼前困难和立足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得益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得益于各级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

15、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外需萎缩的影响还在持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面临不少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民生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不够满意,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时有发生。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

16、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二、二、20102010 年工作总体要求年工作总体要求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但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