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6413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课 题题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课课 型型新授课新授课课时课时一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关于、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的文学常识;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方方 法法朗读法、讨论法、背诵。朗读法、讨论法、背诵。 自自 主主 学学 习习 一、一、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

2、千千万万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 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 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 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中的中的“ “游子游子“ “和和“ “荡子荡子“ “。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

3、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 地怀念故乡和亲人。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二、二、 诗词简介诗词简介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最早见于文选文选 ,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 名,列在名,列在“ “杂诗杂诗“ “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 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

4、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 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 “乐府诗乐府诗“ “或或“ “乐府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今存两汉乐府中的 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 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 恨和

5、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 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 、 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 、 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 、 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 、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 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 、 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 、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 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 、 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 、 驱车上东门驱车

6、上东门 、 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 、 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 、 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 、 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 、 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 、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 。 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 三、三、 朗读诗词,整体感知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内容。涉涉 江江 采采 芙芙 蓉,蓉, 兰兰 泽泽 多多 芳芳 草。草。采采 之之 欲欲 遗遗 谁?谁? 所所 思思 在在 远远 道。道。还还 顾顾 望望 旧旧 乡,乡, 长长 路路 漫漫 浩浩 浩。浩。学学 生生 笔笔 记记学学 生生 笔笔 记记同同 心心 而而 离离 居,居, 忧忧 伤伤 以以 终

7、终 老。老。2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四、研读诗词,鉴赏品味四、研读诗词,鉴赏品味 1 1、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2.2. 诗歌描写诗歌描写“多芳草多芳草”的的“兰泽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有什么艺术作用?3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这芙蓉没有送出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

8、诗歌常有出现。这芙蓉没有送出 去了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去了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5. 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 要这样写?要这样写?6.6. 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还顾” 、 “漫浩浩漫浩浩”具有具有 怎样的表达作用?怎样的表达作用?7.7. 最后两句除了

9、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8.8.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分析。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分析。 拓拓 展展 应应 用用四、意象积累四、意象积累 芙蓉芙蓉”又称为又称为“荷荷” 、 “莲莲” 。 “芙蓉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 容易让人想起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出水芙蓉” 、 “芙蓉仙子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 一是取荷美

10、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 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芙蓉 出污泥而不染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请举例说明。请举例说明。学生学生 笔笔 记记四、默写这首诗。四、默写这首诗。五、拓展阅读五、拓展阅读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11、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1.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 “青青青青” “郁郁郁郁”是形容是形容_;“盈盈盈盈” “皎皎皎皎” 是形容人的是形容人的_;“娥娥娥娥” “纤纤纤纤”是形容人的是形容人的_。使用这些。使用这些 叠词的作用是叠词的作用是_。 (6 6 分)分)2.“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王昌龄的这是王昌龄的闺怨闺怨

12、一诗,将此诗与一诗,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比较,无论从什么角比较,无论从什么角 度分析,你能说出两诗的两个不同点吗?(度分析,你能说出两诗的两个不同点吗?(6 6 分)分)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答案 一、1、译文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2、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3、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 “同心”者。 二 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13、 ,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 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 清幽的意境。 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 好。 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 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 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 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6.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

14、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 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7.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 写? 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 “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 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 在中间的。 8.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 、 “漫浩浩”具有怎样的 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 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 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 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 艺术效果。 9.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