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6351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朱安伟 象山县新桥镇党委书记新桥镇板岭村是宁波市欠发达村。近年来,该村立足欠发达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 年,被列入宁波市小康示范村创建行列,也是作为新桥镇欠发达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试点村。结合蹲点调研工作,我对该村近三年来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发现该村在建设实践中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一、板岭村基本概况一、板岭村基本概况板岭村,地处新桥镇西北部,距县城约 30 公里,区位条件没有优势。全村305 户,人口 916 人,在新桥镇属中等规模村庄。村域面积 1.2 平方公里,其中,山林 1650 亩、耕地 520 亩,人均耕地面积 0.5

2、6 亩。2007 年村级集体经济15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 6118 元。全村道路硬化率 100%,卫生饮用水 100%,有线电视入户率 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97%,五保户供养率 100%。曾获得县级先进党组织、县级综合治理先进村、县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园林式村庄等荣誉称号。二、板岭村原来情形二、板岭村原来情形2005 年以前,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基础条件较差,既无资源优势,也无产业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 5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 5030 元,村内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落后。具体体现在:1 1、村庄规划滞后、村庄规划滞后。农村发展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村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脱节

3、,村庄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化规划布局不合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外观看,村庄新房一排一排;到村内一瞧,旧房一片一片,许多闲置房屋无人居住。2 2、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相对于发达地区村庄,欠发达村板岭村的发展水平有限,其自身没有经济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外来资本又没有动力对该村进行投入,1000 余米穿村道路、环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无法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3 3、公共服务欠缺、公共服务欠缺。由于经济条件差,多年来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4、求愈来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没有卫生服务站,看病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没有稳定的文化队伍,无农民会所、老年活动场所、青年文体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固定的健身活动场所,体育器材短缺、文化室藏书内容比较陈旧,群众文化生活匮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农民的要求。4 4、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结构不优。受地理条件制约,板岭村农业产业结构层次偏低,75%的农户从事种植业,种植业中粮食比重较大。同时,由于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成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等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有趋同性和滞后性,致使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5 5、农民素质较低、农民素质较低。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等、

5、靠、要”思想较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走出去闯市场的信心。小农意识浓厚,守着自己几亩土田,温饱即安,小富即满。全村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7.6 年,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到 10%,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还有相当规模大,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的劳动力,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许多农业新技术、新科技推广速度较慢。三、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三、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近三年来,板岭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创建小康示范村为目标,扎实推进“强班子、夯基础、重发展、优民风”

6、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 1、突出村级班子建设,构建农村治理新机制、突出村级班子建设,构建农村治理新机制。根据小康示范村创建要求,不断加强村干部素质培训,使村班子真正成为政治素质过硬,能担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为群众服务的领导核心。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板岭村是市级贫困村,村民一直认为创建小康示范村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村干部并没有因为问题复杂而裹足不前。该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2005 年通过了环境整治村验收,把美化村容村貌作为改变村民陋习的开端,有效地克服了长期积累养成的亦步亦趋习惯。二是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在群众中树立过硬形象,他们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要求群

7、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村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特别是在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难点问题处理上,村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三是坚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重视培养干部民主作风,始终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原则,每月10 日、20 日、30 日召开村三套班子会议,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重大事务决策上,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年来村干部没有一人发生违法乱纪现象,连续三年被评为县镇先进党组织,为小康示范村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 2、突出强村富民思路,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突出强村富民思路,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始终将“强村富民”作为创建工作

8、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地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村”之路,大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干部的一项重要任期目标,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实施崇在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对江东塘分到户的土地收归集体,改造成养殖塘,这两项使集体收入达到 15 万元。平整山坡荒地,已建标准化厂房 1 家,另有 1 家正在筹建;结合环境整治,开展危旧房改造和宅基地整理,计划申报面积 20 余亩。计划对 300 亩集体所有山坡地、荒地发展经济林,使村级集体经济能逐年壮大。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9、,逐步由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向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农户种植粮食作物收入比重在不断下降,经济作物收入比重不断上升,逐步形成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存的生态农业格局。全村种植瓜果 150亩,蔬菜 200 亩,水产养殖 500 亩。三是努力减少务农人员。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结合特色产业,开展针织、水产养殖等培训,培训农民 800 人次,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据调查,进城或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赚钱的主要门路,从事二、三产人数已达 513 人,占劳动力的 52%,全村 50%左右收入来源于第二、三产业。四是积极发展村级原创型工业。充分运用政府优惠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引进工业企业,既能壮大村级集

10、体经济,又能解决富余劳动力,并且能带动村风文明。2007 年,投资 300 万元,平整山坡荒地 40亩,建成标准厂房 1800 平方米,引进宁波汇壬针织有限公司,转移妇女劳动力200 余名;2008 年,投入 60 万元平整 40 余亩山坡地,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新引进机械企业 1 家,解决 100 余名男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3 3、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面貌新改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面貌新改观。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雅、适宜人居”的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搞好村庄规划。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

11、康示范村创建规划。按照“规划优先、村民共建”原则,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将村庄规划成工业区、农业区、住宅区、活动区等功能区块。在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的原则,拆旧建新,村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投入 170 余万元,对村内所有道路实现硬化;投入 80 万元,完成 1800 米环村道路路基填方工程,并正着手硬化;投入 40 万余元,完成 1500 米穿村溪坑改造;投资 50 万元,建成全镇首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 40 万元,建成 3530 平方米村民休闲公园;投入 20 万元,建成 500 平方米露天游泳池;投入 10 万元,建成村庄休闲

12、观赏渔池。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群众生活观念切实转变。三是开展美化家园活动。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美化家园活动,着力改善村庄面貌。迁移村庄周边和村内坟墓 170 余座,拆除危房和茅草房 32 间 1300 平方米,植树 2500 株,建成公共绿地 2.75 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 30 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37%。建造标准公厕 2 只,增设垃圾箱 37 只,完善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专职环卫队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式村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 4、突出农民素质提升,培育农村社会新风尚、突出农民素质提升

13、,培育农村社会新风尚。近年来,板岭村紧紧围绕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目标,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大力培塑文明新风,形成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氛围。一是注重构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投入 10 万元建成远程教育站点,建立远程教育室;投入 10 万元建立科普宣教室,改建村图书阅览室,添置图书 1500 册,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按村民从业特点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同时,在村庄公共场所附近设立宣传窗、宣传牌和固定标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二是注重村民素质教育培训。以村远程教育点为主要阵地,开设计划生育、文化科技、法律知识等培训班,定期邀请市、县有关专家讲课辅导,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

14、技术,着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注重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把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每年聘请专家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讲座,制定村规民约,印制社会公德教育读本。确立“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思路,定期开展“和谐家庭”、“光荣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已评比家庭 126 户,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着精神文明建设成果。5 5、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创新民主管理新机制、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创新民主管理新机制。在小康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板岭村注重调动农民创建小康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一是营造良好创建氛围。运用广播、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弘扬“自力更

15、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奔小康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使群众真正了解小康的内涵,增强致富奔小康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形成一种齐心协力奔小康的良好氛围。二是鼓励村民参与事务管理。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普遍关注的事务,板岭村会主动告知群众,使群众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对关系到村集体利益、村民利益的问题,如对本村集体财产发包、村庄规划等,及时进行公示,听取村民意见。对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危房改造、农村低保户等,由符合条件的农户提出申请,村委会根据标准拟出名单,进行第一轮公示,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后进行第二轮公示,组织村民代表和申请户参加听证后形成决议进行第三轮公示。对万元以上项目,

16、都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让村民自己作主。三是全面落实民主监督制度。由村民代表选举懂财务、公正、正派的村民参加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委会年度财务安排进行审查,并向村民公示,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每年进行 2 次民主评议,由村民代表对村两委会成员工作业绩进行评议,村民小组长由村民评议,评议结果向村民公示;实行村务公开,在村橱窗设立村务公开栏,村民小组建立组务公开栏,每月 20 日定期公开,并对村民的意见及时答复。四、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实践的思考四、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实践的思考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工作实践,对我镇其他村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归纳总结有以下四方面值得把握:1 1、强有力的村级班子队伍是保障、强有力的村级班子队伍是保障。在板岭村群众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当干部是为了群众得利益,为群众服务,为村民办实事。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原则,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到村级班子中来。首先要有责任性。村干部能着眼村情,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