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5900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振思(05-06教学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谢振思谢振思(05-06(05-06 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1)1)学会质疑,为探究性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学会质疑,为探究性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厦门六中语文组厦门六中语文组 谢振思谢振思 论文提要:论文提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知识的生动表 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积极主动探究自己未知的知识,从而 掌握终生受益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环境,培养质疑兴趣,并做好 主导、调控工作,多角度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问难能力,以促使学生增强信心,敢 于质疑,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题词:主题词:语文教学

2、 引导 质疑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 理念,这就使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究,作为一 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公认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敢于质疑、 学会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策略,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质疑问难呢? 一一 创设宽松情境创设宽松情境 培养质疑兴趣培养质疑兴趣 古人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朱

3、熹也 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可长进。 ”可见先有疑问,才能 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但长期以来,师传生受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早 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愿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 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善于质疑问难。首先,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树立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教学新理念,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 学情境。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多表扬多鼓励,不压制不挑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从 而消除学生对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顾虑,获得质疑问难、畅叙己见的安全感,从而大 胆质疑,乐于质疑。其次,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4、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鼓励 学生不惟师,不惟书,不轻信,不盲从。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质疑尽量减少过多的限制, 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启发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己寻求答案,当他们踊跃发表 自己独立的见解时,教师与其他同学应及时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或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而 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其感受到质疑探究的乐趣。当学生提出幼稚或古怪甚至是错误 的见解时,教师不可断然否定或冷嘲热讽、横加指责,惟有如此,方能使学生打消思想 顾虑,解除心理压力,增强信心,轻松思考,从容质疑。 二二 指导质疑方法指导质疑方法 培养质疑能力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5、过程。起 始阶段,学生往往会因为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知识积累不甚丰厚等原因,造成所提出 的问题不得要领,让人难以琢磨,或过于浅白,没有思维价值,甚至虽是冥思苦想但仍 然提不出切合文本旨意,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授之以渔” ,通过示范启发, 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模有仿,有法有循。那么,2可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 1.针对文章题目质疑针对文章题目质疑 题目犹如文章的窗口,针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窗口,窥视 文本主要内容,把握行文思路,可以通过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的能力、审题能力、概括能力。如教孤独之旅时,我

6、教学生这样质疑:本文写的 是谁的孤独之旅?他为什么要完成孤独之旅?作者怎样描写主人公旅行中的孤独心理感 受?完成了这次孤独之旅,主人公是否“长大”了,变得“坚强”了?他的坚强表现在 哪里?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受到怎样的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体验、感悟主 人公杜小康的“孤独之旅” ,既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又能激发学生观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又如教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解释标题含义,思考以下 问题: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怎样消失?它的消逝给我们的生存环 境带来怎样的恶果?是谁造成这种

7、恶果的?我们人类该怎么办?通过不断质疑,就能深 入理解课文,体味其感情基调,辨识其写作思路。这样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学 会如何从标题入手,对其加以揣摩分析,把握其内涵意蕴,对课文加以质疑。 2.找寻关键词句质疑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是指记叙文中点明题旨、最能突出表现人物形象、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或 体现说明语言精当、准确、严密特点的词语;议论文中能揭示文章中心、体现作者情感 价值取向、语言概括力强的词语 关键性语句是指:最能体现文本中心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

8、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 质的语句;蕴含哲理、含义深邃、耐人寻味的议论性抒情性语句;妙用各种修辞、描写 方法的语句;概括性强的段落首括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前后文内容结构相照应的语 句 在学生明确了这些关键词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听读等各种方式, 整体感悟文本,把握文本旨意,理清文本思想,快速捕捉关键词句并作圈点勾画,同时 从以下角度加以质疑问难:所圈点勾画的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句?能否删去或用别的词句替代,理由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内容表达上、语言 运用上有何作用?圈点的词句与文中哪一个词句相互照应?这些词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 格特点和思想品质?与文本中

9、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圈点的词句与所在语境前后其他句 子关系如何?是否构成矛盾?前后次序可否调换?等等。如教藤野先生第一自然段 时,我引导学生快速捕捉主要信息,认真揣摩关键语句,提出以下问题:“东京也无非 是这样”这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什么内容?“无非”一词能否删去?有何含义?这个 句子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在文章上有何表达作用?段中“清国留学生头顶上 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 致极了。 ”这一句子共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清国留学生怎样的形象 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质疑探究,就能引导学生较好 地把握清国留学生

10、的人物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同时也深化了对文本旨意和3作者写作匠心的理解。 3.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质疑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质疑面对一篇文章,由于元认知水平的限制,有的学生很难就课文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质 疑。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训练要点, 认真研读、整件感知文本,提取主要信息,揣摩作者写作旨意,把握文本知能关要,品 味文章精彩之处,通过暗示、启发甚至假设问题情景来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孔乙己 一文中, “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探究孔乙己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把握孔乙己 小说主题思想的重点和难点。文中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 穿长

11、衫的唯一的人”这是体现小说重点难点的关键语句之一。针对这一重点难点,教学 时,我引导学生注意细读小说开头部分介绍咸亨酒店及其顾客情况的文字,启发学生提 出以下问题:穿长衫在当时是什么身份的体现?站着喝酒的人该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惟一”表明孔乙己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这句话在文 章中的内容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疑释疑,引领学生思考 感悟,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浅化难点,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的热情。 4.依据文章的文体特点和结构特征质疑依据文章的文体特点和结构特征质疑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不同的文体特点、结构特征

12、及其相应的阅读方法, 并就此展开质疑问难。例如:对说明文,要求应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掌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并就此质疑: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何特征,分几 部分说明?是怎样说明的?课文主要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采用什 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个别语句中的词语能否可以删除或调换为其它词语?理由是 什么?又如对于小说则要求学生紧扣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从整体感知分析情 节结构入手,进而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再结合环境描写或写作背景,分析 人物形象形成与发展的根源及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领会小说的主题;然后结合主题, 联系具体语境品析语言的特点等,

13、最后再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对作品的思想意义作辩证评 价。由此可以做以下质疑:这篇小说涉及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作者塑造了哪 些人物形象?主人公是谁?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在情节上作了 怎样安排?采用什么写景角度来描写景物?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以上训练,就 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质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质疑。 5.在比较阅读中质疑问难在比较阅读中质疑问难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等多种形式,即把有 可比意义的几篇文章或几个语段进行整合对照,通过分析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

14、课文的具体把握,大大提高 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能 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会了自己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对比阅读培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我引领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有关罗布泊的历史和现状,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罗布 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绿洲:周边牛马成群、绿洲环境、河流清澈。而现 在却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变化的4原因是人为改道和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 令人深思。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

15、我引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造成罗布泊生态环 境被破坏的原因什么?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 6. 让学生在整合优化所提问题中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整合优化所提问题中学会质疑。 囿于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的贫乏和质疑经验的不足以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初学 质疑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所提的问题盲目随意且涉及面广;内容表达不明确或针对性 不强、指向性模糊;问题浅显落俗、缺少深度;质量有待于提高等特点。面对这些问题, 教师万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而应给予热情地鼓励,同时我借助实物投影仪把学生所 提的问题展示出来,并给学生予充足

16、的时间去思考、比较、揣摩、筛选,最后师生再一 起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去粗取精、删改优化(筛除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无关的问 题,对提问的角度和语言表述作优化修改) ,这样通过讨论琢磨和分析整理后的问题就变 得更有针对性、更有质量了,同时,学生在这一分析整理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感悟并学 会了如何从整体感知文本入手,扣紧文体特征,把握作者习作旨意和文本意蕴,品析语 言精妙,进而提出新颖独创、深刻精当、引入深思、耐人回味、质量上乘的问题,经过 多次反复训练,学生就可掌握了质疑方法,提高了质疑能力,为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7.圈定范围质疑问难,有效提高质疑效率圈定范围质疑问难,有效提高质疑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随意提问,然后由老师进 行筛选或通过小组讨论筛选问题。结果,由于学生对课文缺乏精读,而且理解与提问能 力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五花八门,或浅白冗余或艰深难懂,使 得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寻找突破口上耗费了许多时间,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