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5438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清华大学 教授 李强首先,有必要对于本文的三个主要概念:“市场转型” 、 “中间阶层”和“代际更替” , 作一说明。 “市场转型” (Market transition)一词源于 50 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论述1 ,近年来,它已为我国学者所普遍采用,其涵义是明确的。它是指从中央集权配置资源和分配产 品的计划经济型社会向由市场配置资源或由市场整和经济的市场型社会的转变。 “中间阶层” 的概念则存在颇多争议。传统上,对处于社会中间地位的一部分人,有称之为中间阶层、 中产阶级的,也有称之为中间等级、中等阶层的。对于其涵义的阐释,有偏重于

2、主观指标 的,也有偏重于客观指标的,有按身份划分的,有按收入划分的,也有按主观意识划分的。 本文所说的中间阶层,是按客观经济指标划分的,是指其经济地位(收入地位或财产地位) 处于社会中间状态的那部分社会群体。社会学对于“代” (generation)的理解有两种,一 种是家庭的代系,比如研究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之间的关系。社会学上比较常见的代际流 动研究,就是研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职业地位、教育地位、经济地位的变迁,比较著名的 如布劳-邓肯的代际流动研究。2 另一种“代” ,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因受社会环境 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特征的、年龄相近的群体。比如人们常说的“老三届”就是一代 人,解

3、放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也是一代人。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演变,历史分期十 分鲜明,历史事件打在人们身上的烙印十分深刻,因此,一代又一代人的特征也就十分突 出。1949 年解放以后的社会,中央集权的特征十分明显,可以称之为“政策总动员”型社 会,即由中央政策而发起的社会运动对于社会的影响,超过其它任何因素对于社会的影响。 所以,中国的情况与其它很多国家不同,中国的由同龄群体构成的第二种“代际”其特征 明显地比第一种父母子女的“代际”突出。本文主要是在第二种意义上研究代际关系的。本文从宏观结构角度,对于市场转型影响下的两代大陆人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基本 假设是:市场转型是以一代中老年国企职工地位下

4、降为代价的。在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作 为当时社会中间阶层的国营企业职工,目前的这一代中老年人,在市场经济下出现了整体 的衰落。而作为新崛起的一代人年轻人,特别是在一些反映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和大 城市中,正在形成新的中间阶层。 从文献上看,在对于大陆改革以前改革以前社会的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戴维丝教授曾提出 了中国城市代际结构的重要特点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年长的一代人占据了地位较高的职业 和职位,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一代人从事的是较低职位的工作。3 而本文证明,市场转 型后,大陆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代际结构,因此,本文也是对于大陆城市中,代际关系特征 的新的阐释。一、市场转型三阶段与社会分层结构的

5、变迁大陆经过近 20 年的社会变革,其社会变迁的模式渐趋清晰,即它在朝向一种市场型体1 孙立平:“从市场转型理论到关于不平等的制度主义理论”中国书评总第七、第八期1995年。2 Peter M. Blau and Otis Dudley Duncan:, John Wiley 2. 不紧 迫; 3. 一般; 4. 有些紧迫; 1 21 3-.2425*-.4530*.097.120.012.0007年龄组#: 1. 29 岁及以下 2. 30-40 岁 3. 41 岁及以上均值差异标准误差显著度检验5. 非常紧迫)找工作难不难?(1. 很容 易; 2. 比较容易; 3. 一般; 4. 比较困难

6、; 5. 很困难)1 21 3-.3052*-.4936*.073.089.000.000*笔者 1998 年全国调查。# 年龄组下各栏,均用 1、2、3 代表相应年龄组,1 2 指用第 1 年龄组相应变量减去第 2 年龄组相应变量,1 3 指用第 1 年龄组相应变量减去第 3 年龄组相应变量。*P0.05 时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国企职工还受到来自农民工的竞争压力。改革以前的户籍制度是保护国企职工 中等地位的重要屏障。那时,农民没有资格进入城市的经济活动,除了极少数的矿区等招 工外,一般也没有资格进入国营企业。改革以后,城门被打开,农民可以参与城市中的经 济活动。相比之下,国有企业职工缺少农民

7、工的干劲和竞争力。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每 年大约 8 千万农民工在城市中务工、经商,很多过去由国企独占的领域,现在被农民工侵 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原先由国企职工独占的资源,现在被农民工所分享。许多职工 已经感到了来自农民工的压力。在笔者 1998 年对北京下岗工人的调查中,72.1%的下岗工 人认为,应通过限制外来民工的办法,来解决国企失业下岗的问题。 从经济结构上看,国企受到了外资和乡镇企业的前后夹击。总之,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企职工的地位迅速下降。 关于制度变迁时期中间阶层的衰落,社会学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理论。一种是两极 分化的理论,即认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中间阶层地位

8、十分不稳定,处于急剧的分化之 中,只有少部分人上升为社会上层,绝大多数则沦落为社会的下层阶级,中间阶层的衰落 造成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根据这一种理论,中间阶层会趋于消失。另一种理论 则认为,在老的中间阶层衰落的同时,却又有更多新的社会群体涌入中间阶层,其结果是, 中间阶层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扩大了。这种理论可用来解释西方社会是怎样形成“中产 阶级社会”的。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是持第二种主张的,他使用了老式中产阶级和 新中产阶级的概念。他用数据证明了,在美国的中产阶级队伍中,虽然老式中产阶级的比 例不断减少,但新式中产阶级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加。参见下面表 4-5:6表 4-5 1870-

9、1940 年美国中产阶级内部结构的演变中产阶级18701940老式中产阶级85%44%农场主 62 23商人 21 19自由职业者 2 2 新式中产阶级15%56%经理 2 66 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第85页。8挣工资的专业人员 4 14推销员 7 14办公室人员 2 22 中产阶级总计100%100%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国的老式中产阶级是由非雇佣人员构成的,而新中产阶级则是由 雇佣人员构成的。虽然独立经营的老式中产阶级缩小了,但新式中产阶级却日益兴起。多 数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变迁正是如此,例如法国学者泰洛特对于西方社会的研究证明: “在 50 年中

10、,中间阶层的组成完全颠倒了:20 年代初,这个阶层三分之二的人是独立经 营者,今天,三分之二是领工资的人:职员或中层干部。 ”7 但是,我国中间阶层的演变恰恰相反。大陆传统的“类中间阶层”是由雇佣人员构成 的,而新产生的“新中间阶层”却包含了大批的非雇佣阶层(例如,大批“下海”的独立 经营者) 。这是大陆中间阶层变迁的第一个特点。与美国的新、老中产阶级更替的第二点不 同是,美国的更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陆的更替是迅速发生的。这样美国的无论老中产 阶级还是新中产阶级,都是由各种年龄群体构成的,而大陆的老中间阶层(包括下岗职工) 是一个由 40-50 岁上下的、近于同龄的群体构成的,新中间阶层则是

11、由一个 25-35 岁上下 的年轻群体构成的。大陆传统中间阶层衰落的第三个特点是,衰落的群体是整体性的。相 比较而言,多数欧美国家社会中间阶层的成分复杂,因此,传统中间阶层的衰落表现为多 重复杂社会群体地位的下降,而不是象我国这样,呈现为某一个巨大的“同质”社会群体, 即人群比较集中的、主要是由国企职工组成的群体的衰落。由于我国传统中间阶层地位下 降的上述特点,它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会更为严峻。 为说明中间阶层衰落的社会后果,我们先来看看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一般说来,在 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治上,中间阶层起到 中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在思想上,它维护稳定的占

12、统治地位的(或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 识形态;在经济上,它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我国传统中间阶层地位的下降,显然是当前 对于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近来,人们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变迁的种种忧虑,对于住房、医 疗、养老体制变迁的担忧,社会上流行的普遍缺乏安全保障感的心态,最主要地就是反映 了类中间阶层的社会态度。由于传统的类中间阶层是我国以往消费上的最重要群体,因此, 该群体经济地位的下降,造成了我国消费市场的萎缩。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消费疲软, 银行一再降利率也不能带动需求的上升,其重要结构原因之一就是:类中间阶层已不能再 象过去那样构成消费市场的主要社会群体了。三、新的中间阶层的形成与代际更替 1年轻一

13、代的崛起 近年来,常常听到一部分老职工抱怨:“我们干了近一辈子,怎么收入反倒不如自己 刚毕业的孩子?”社会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我国大城市中确实出现了一个由受过较高教育 的人口构成的新生代,他们的收入居然超过了其它各年龄层。证明之一是,笔者于 1994 年 底组织人民大学学生对北京市 14 个区县 45 个居委会的居民作入户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严 格的 PPS 抽样方法,共完成有效样本 3063 个的调查。笔者发现,20-30 岁的年轻人的收入 居然高于其它各年龄组。请看下表(表 4-6): 表 4-6 1994 年底北京市各年龄组人均月收入(指数)比较年龄有效样本数人均月收入20-30 岁组收入高

14、于显著度检验7 克洛德泰洛特:父贵子荣: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第26页。9(指数)其它各年龄组的指数20-30 岁34551931-35 岁469463056*00036-40 岁557454064*00041-45 岁451438081*00046-50 岁273479040*00251-60 岁505482036*00161 岁及以上463419100*000*P.05 时有显著性差异。在上表中,20 至 30 岁的年轻人居然月收入指数最高,超过了其它各年龄组的人均收入, 特别是超过了中年组。而中年人组:41-45 岁组居然收入指数甚低,这一点只有从代际更

15、 替上才能作出解释。调查还显示,这样一个年轻人组,教育程度高的特点十分突出。从表 4-7 可以看到, 20 至 30 岁的年轻人收入高与他们的教育程度有高度正相关关系,表 4-7 反映出,年轻人 的教育程度也同样高于其它各年龄组。 表 4-7 1994 年底北京市各年龄组教育程度(指数)比较年龄有效样本数教育程度 (指数)20-30 岁组教育高于 其它各年龄组的指数显著度检验20-30 岁34548331-35 岁46946801519336-40 岁557432051*00041-45 岁451422061*00046-50 岁273452031*01551-60 岁505419063*00

16、061 岁及以上463337146*000*P.05 时有显著性差异。2三种收入图形的比较 尽管年轻人的高收入可以从教育程度上得到一定解释,但是,在市场机制下,如此年 轻的群体的高收入仍然是非常奇特的现象。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国家,收入与年龄的关 系一般是一条当中高两边底的曲线(见图 4-2) 。也就是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收入 较低,45 岁左右的中年人收入最高,老年者收入又有所下降。这反映了收入与人们在市场 上的竞争力密切相关。中年人的经验丰富、竞争力最强,因此收入最高。收入20 岁 45 岁 60 岁图 4-2.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收入与年龄关系示意图10我国市场改革以前,资源配置完全没有体现市场竞争的原则。当时按计划配置资源的 结果是,按年龄指标,论资排辈,实行年功制,即年轻时收入较低,年龄越大,资历越老, 收入越高。这样,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