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2735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摘要:摘要: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关键词:关键词:北京郊野公园环 现状利用 远期规划 设计前瞻性 公园角色转变1、引言、引言“郊野公园”这个名称源自于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大约 250 个郊野公园。香港在殖民地时期,亦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 年香港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建设、发展及管理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香港郊野公园发展成为不同于国家公园的一种独立、成熟的公园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

2、模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 2007 年初,伴随绿色奥运的建设脚步,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启动 “郊野公园环”的建设,预期两年内沿北京市东北五环、西南四环每隔 3 公里建成一处郊野公园,将建成 60 处约 4000公顷的郊野公园,实现郊野公园绕京城。在项目启动建设之初,本人参与了“郊野公园环”中朝阳区“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建设,并对公园建成后情况进行了跟踪。下面就以“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为案例,分析北京郊野公园的特点,探索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2、概况、概况与其它地区郊野公园不同,“北京郊野公园环”的

3、公园建设以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为依托,是对现有的绿化隔离带绿地进行自然化、公园化改造。北京隔离绿化带有着实现城市规划“分散集团式”布局形成;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北京的郊野公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郊野公园,其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先锋性。面对飞速发展的北京,其郊野公园的建设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节约建园为前提,突出郊野气氛;另一方面,更要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与地块远期规划结合,为将来公园角色转变打好基础。将府公园、朝来森林公园都同属于北京朝阳区隔离绿化带的一部分。将府公园位于朝阳区将台乡东部,东至东五环,南到

4、亮马河,西靠京包铁路线,北至驼房营路,共分两期建设,总占地约 58.43 公顷;朝来森林公园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东至来广营北路,南临来新路,细至新北路(紧邻朝来农艺园),总占地面积 53.28 公顷。这两个公园的面积和现状情况非常相似,我们结合公园自身特点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对这两个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这两个公园建成后效果的比较,对于如何规划设计北京郊野公园这个问题可得出一些有效的手法和原则。3、充分利用现状,营造公园郊野特色、充分利用现状,营造公园郊野特色由于北京郊野公园位于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所以有良好的现状基础,现状林地已初步形成规模,且大部分生长状况良好,但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种植

5、手法单调,生态系统相对简单,并不能形成一个很大的绿色背景,支撑整个公园的景观,且公园服务对象不明确,林木绿地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利用公园现状条件,营造郊野公园气氛,丰富公园生态系统,提高公园景观品质是我们首要探讨的问题。3.1 保留现状植物,调整公园种植,形成郊野公园大背景保留现状植物,调整公园种植,形成郊野公园大背景在对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为解决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等问题,我们首先在充分保留现状植被的前提下,对园内现有密林进行适度间苗移植,解决部分林木栽植过密等问题;调整、移植及增加常绿树以丰富林相及支撑冬季景观。其次,丰富树种,增加花灌及地被,丰富林缘景观及

6、增加色彩层次,解决基地林缘缺少花灌木,色彩、层次过于单调的问题。经过这几项调整后公园的骨架已经形成,在大的绿色背景下郊野公园林木丰富的特点也显现了出来(图 1、2)。3.2 利用现状水系,注重滨水植物配植,形成湿地景观,丰富公园生态体系利用现状水系,注重滨水植物配植,形成湿地景观,丰富公园生态体系在两个公园内都存在现状水系,其中将府公园水系以自然草坡驳岸为主,朝来森林公园的水系则为混凝土堤岸,水系面积较将府公园水系大,虽然两个公园驳岸形式不同,但都存在水岸形态生硬单调,岸线缺少曲折变化,滨水植物单调,缺少层次等问题。为形成良好的水岸效果,并突出公园郊野特色,我们将两个公园的水系改造成为具有人工

7、湿地特色的水系景观。由于两个公园的水系特点不同,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手法营造水系景观。首先在两个公园内都采用丰富水岸周边林冠线的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的水岸大背景,其次,由于朝来森林公园现状混凝土堤岸已经形成,所以本着节约建园的原则保留现状堤岸,通过大量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的种植遮挡和柔化驳岸线条,形成柔和、大气的水岸景观(图 3、4)。而对于将府公园的水系处理则是采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多种类型植物合理配植的方式形成丰富细腻的水岸景观(图 5、6)。对于北京这样缺水的城市将水系设计为湿地景观,多水期可欣赏大水面的开阔宁静,缺水期可观赏水岸植物的艳丽和苍茫,这样无论枯水期还是水量丰沛

8、的时期都会有良好的景观可看,并且能更好的营造出郊野气氛。 3.3 梳理交通系统,巧妙运用铺装材料,形成景观良好的林下游线梳理交通系统,巧妙运用铺装材料,形成景观良好的林下游线由于北京郊野公园的建设以现有绿地改造为主,所以两个公园内已经具有一定的交通系统,对于园内交通系统的梳理和改造也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在两个公园内现状一级环园主路都已形成,但路面状况较差;二级园路路网密度不够且破坏现象严重。现有铺装广场面积容量较小且没有采用透水材料。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两个公园的道路系统进行了改造,基本保留一级路,并满足车行的要求,形成宽阔平整的主要游园路线,二级园路以林下小路为主,在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中

9、我们分别做了不同的材料尝试,在朝来森林公园中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透水砖,在将府公园中我们采用了碎石活铺的方法。从建园后的效果来看,碎石活铺的林下小路效果非常好,碎石路与两边的青草形成了非常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且丰富了人们行走时的节奏和感受,与透水砖相比碎石的成本要节约的多透水性也更好更环保,充分体现了郊野公园的造园要求(图 7、8)。4、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地块远期规划,突出公园设计前瞻性、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地块远期规划,突出公园设计前瞻性北京建城以来,建设步伐非常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旧城区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北京周边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

10、的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等内容。因此,随着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现阶段规划的郊野公园周边居民将逐渐增多,公园的作用和性质也将逐步转变,由人流较少,以郊游为主要游园目的郊野公园,逐步转化成为供附近居民及学校等服务的社区或城市公园。因此,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对两个公园周边用地性质和远期规划的研究(图 9、10)。这两个公园的周边用地以居住区为主,极小部分为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将府

11、公园周围还有部分为教育用地,通过对公园周边用地性质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未来随城市的发展,这两个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为附近居住区的居民,还有部分习惯于来这里郊游的开车族,将府公园还会有较多学生来此游园。就游客的年龄层次来说老人、孩子将占相当重的比例,三口之家来周末游园的情况也会比较常见。由此看来,对于北京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不能简单地归纳为野趣为主,而更要注重空间的设计和场地的预留以及文化的挖掘,以适应未来游客的需要。4.1 以林为主,合理组织近人尺度空间,预留足够活动场地,理适应各类人群需要以林为主,合理组织近人尺度空间,预留足够活动场地,理适应各类人群需要作为郊野公园,整个公园还是要以郊野为特色

12、,以林为主,但并这不意味着场地的缺失。无论是公园现阶段的使用,还是适应未来使用人群逐渐增多,这都需要各种场地来承载人们的活动。因此合理的场地设置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我们应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府公园以林下小活动空间和与主要道路结合串联的小空间为主,空间尺度以 30-50m2 的近人小尺度空间为主,每个活动空间之间距离不超过 100 米(图 11、12)。朝来森林公园则是以一条主游线串联 3 个开阔的广场为主,广场尺度 70-120 m2(图 13、14)。这两个公园所设置的广场总面积之和基本相同,但公园建成之后我们发现园景效果和利用率完全不同。经过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两个公

13、园建成后,都形成了较好的郊野公园特色。由于林木的面积更加集中,水面更加开阔,朝来的郊野感更加强烈。但从公园的使用情况来看将府公园的林下小空间更受欢迎。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小尺度的林下活动空间使用率非常高,乘凉、休息、运动、野餐等各类活动都有进行。相反朝来森林公园的广场上几乎没有人进行活动,大部分游人都采用自带帐篷的方式在树丛中支开帐篷休息、娱乐及野餐。由此可见设置林下小尺度空间的手法是值得推广的。多个小尺度空间的设置不但使空间更有安全感,小气候更加宜人,并且可扩展性更强。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人群类型的丰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场地增加设施形成专项活动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适应公园未来的角色转

14、变。4.2 景点设置重点突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强调地域归属感景点设置重点突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强调地域归属感我们在设计郊野公园强调公园郊野感,自然、野趣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要取消公园间的差异性不要公园特色,整个北京市现阶段预计兴建 60 个郊野公园,未来随着城市的拓展,第二道自然隔离带的建立还会建设跟多的郊野公园,如果每个公园都是同一种模式都只是一味强调自然、野趣,将会使人们审美疲劳失去吸引力,如何建立公园的差异性,形成自身特色,我们在进行将府和朝来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时进行了探索。对于将府公园我们深入挖掘了它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驼房营的历史背景、西周点将台的传说等等,并在公园主要轴线上

15、设置了几个点来展示。朝来森林公园则是强调了它所在区域的现代文化特色京城特有的艺术文化圈,利用整个区域的艺术氛围打造森林艺术的理念。从公园建成后的效果来看,通过对公园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展示,两个公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地域性,就短期看,公园地域历史特色的展示更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在重要的视线焦点处设置文化符号,不但不会削弱公园的郊野气氛增加建园负担,相反使公园更具特色更能够吸引游人提高公园和场地的利用率,也为公园远期建设打好基础(图 15、16)。4.3 注重公园科普性功能,完善科普设施注重公园科普性功能,完善科普设施香港郊野公园条例在对的郊野公园功能的阐述中科普性功能被例为一项重

16、要的功能,在北京郊野公园的建设中科普功能也应是一项重要的功能。由于现阶段北京郊野公园是以周末郊游、野餐等人群为主,所以没有明确的按照使用人群划分场地的功能,没有单独设置儿童活动区,这会使很多游园的儿童感到枯燥,科普功能不但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让儿童在公园中找到更多乐趣,从长远看也为这个地区的学校教育增加了一个新的户外实习基地。在将府和朝来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也把这个功能作为一个重点功能,特备是在将府公园的二期部分将科普功能作为这个区域的亮点,设计了科普廊,湿地科普区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对于科普内容的建设还没有十分到位。在我们对公园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游园的各类人群中儿童已经占了 1/3 的比重,大部分父母在游园过程中希望孩子可以认识更多的昆虫、植物和小动物。就公园现阶段的使用情况和长远建设需要来看,继续增加科普功能设施是非常必要的。5、结语、结语北京郊野公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郊野公园,其性质、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先锋性。为适应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扩张,郊野公园的建设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在郊野公园的设计实践中不仅要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形成郊野特色更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