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延安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02680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3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延安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延安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延安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展台2017年12月26日星期二10电话: 010-8229688882296879建设 “绿色”“美丽” 的 现代校园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以“绿 色” “美丽”为校园建设基本理 念,学院整体布局分两个校区 星湖校区和大旺校区。星湖 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七星岩旅游度 假区内,是一座融建筑、风景、 绿化、文化为一体的广东生态园 林大学校园。大旺校区位于肇庆 国家高新区,主要发展高水平新 工科。 近年来,学院累计投入 6亿 多元,全面启动了校园二期工 程建设。新建扩建建筑面积 20 多万平方米。星湖校区重点建 设实验实训楼、学生公寓、省运会跳水游泳馆网球馆、创客 小镇等项目,大旺校区主要建 设智能制造

2、实训基地、学生公 寓、工科实验实训场室、圆梦 园孵化器等项目。以上校园基础 设施建设完全达到本科院校设 置要求。 学院还加大了教学仪器设备 投入力度,累计拥有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建成了智 能制造、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 程、财经商贸、艺术创意五大实 验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56 个。建成省级公共实训中心 (肇 庆物流标准化公共实训中心) ,省 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实习基地 (网络安全实习基地) 。建立校外 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 一座绿色、美丽、设施完 备的现代化校园,成为莘莘学 子学习的理想场所和生活的温 馨家园。打造以 “新工科” 为核 心的优势专业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以“创新

3、强校”工程为引领,构建优势突 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 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学科专 业建设以工科为主,涵盖工学、 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5 个学科门类。现有39个专业,其 中工科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1 个、省级财政专项资助专业5个。 近年来,学院围绕省市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 化专业设置及结构。将工学、管 理学、经济学专业比例逐步由 442调整到6 3 1,重点建设 和发展新工科专业。预计到2022年,工科专业将占60% 以上,形 成科学合理的体现“新工科”特 点的工科专业群。此次拟申报的6 个升本专业中,4 个为新工科专 业,2个为经济管理类新业态专 业,精准对接省

4、市支柱产业发 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 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培养人才的专 业,均具有不可替代性。 按照重点发展新工科的思 路,学院在大旺校区斥资 3亿 元,建成了智能制造学院和智能 制造研究院,打造了智能制造实 验实训基地,涵盖工业机器人、 光电技术、无人机、3D 打印、新 能源汽车等五大新工科专业,被 誉为“五朵金花” 。 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按 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 学理念探索“教、学、做”一体 化教学方式。该专业建有目前国 内很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工 厂,主要培养项目经理、系统集 成开发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支 持工程师、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 四类机器人实操型高技术人才毕 业生供不

5、应求。学院与肇庆冠宇 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 立“校中厂” ,共同研制深海水下 机器人电气驱动控制设备已投放 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及机 械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 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教师团 队发表论文23篇,获得国家专利 12项,出版教材多部。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 程和教学体系。学院与广东赛导 新能源汽车公司深度合作,设立 “新能源汽车服务” “汽车售后服 务”两个培养方向,共同研发出 轮毂驱动、快速充换电、底盘轻 量化的新能源一级方程式赛车。教学团队现已获得8项国家发明 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出版 教材多

6、部。 根据工信部门的发展规划, 到2025年,我国约需20万的工业 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新能 源汽车人才需求也将出现井喷式 增长,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电子 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缺口尤为巨 大。 “五朵金花”的盛开为推动肇 庆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绚 丽的色彩。形成 “四个融合” 办学 特色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以应用型 人才培养为己任,在打造优势专 业的过程中大力建设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教学与科研载体,形 成了校企融合、校行融合、校校 融合、校政融合的“四个融合” 办学特色。 一是突出校企融合特色,创 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推 进校企深度融合,与相关企业建 立了“校中厂” “厂中校” ,共同

7、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定向培养企 业急需、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 型人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 基地202个,实施了41个种类的 学生“双证书”培养培训计划。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 到了肇庆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 高度认可。 二是突出校行融合特色,创 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坚持以 “创业带动就业”的办学理念,创 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做得实、效 果好,在广东民办高职中获得了 “四个之首”的美誉:首个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首个荣 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示范校” ;首个荣获“创新创业课 程建设奖” ;首个被评为“广东省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作为广东民办高校首个“大 学生创业孵

8、化中心” ,在大旺校区 建设了两万平方米的大型圆梦园科 技孵化城,学校提供科研和人才 资源,孵化城服务团队为企业提 供法律、金融等相关服务,政府部 门给予支持,再加上邻近珠三角的 便利位置,让入驻的企业赢在了 起跑线。目前孵化城已引入小鹏 汽车、国腾量子等一批高科技企 业入驻,创造出17项实用新型专 利和13项发明专利,并成功打造 一支强有力的专家科研团队。 三是突出校校融合特色,主 动服务区域制造业创新驱动发 展。按照“一校一园区” “校园即 园区”的应用型高校建设思路, 主动与长春理工大学形成战略联 盟关系,在广东民办高校中首个 共建了“民营大学科技园长 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 分园

9、” ,建成了技术领先的现代化 光电类公共技术实验室。 四是突出校政融合特色,主 动奉献社会公益。学院坚持高等 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立足肇庆, 服务地方,形成了与地方政府部 门共生共荣的协同机制。“内培”“外引” 铸就优 师名片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广东工商 职业学院的又一张名片。学院现 有师资队伍数量合理,结构优 化,一支以专家教授领衔、双师型教师支撑、兼职教师融合的师 资队伍已经建立。 参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需要,学院坚持“内培”与“外 引”相结合,加强师资引进力 度,近5年累计引进副高以上专 任教师 100多人,确保每个教学 系部都具有正高职称教师担任系 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都 具有副高

10、以上职称教师授课。同 时聘请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 管理人员、专业人员、能工巧匠 担任兼职教师 136人,全面指导 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跟 岗实习、定岗实习。升本专业教 师团队均由知名教授领衔,骨干 教师和行业精英、知名企业家以 及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组成。 学院实施“百名优秀教师培 养工程” ,通过严格程序筛选,现 已培养院聘副教授33名、中青年 骨干教师 71名。对具有硕士学 历、学位的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适 当提高待遇。学院还设立了教师 发展中心,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风起云 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 东省,无疑又将是

11、我国新一轮 产业变革的先锋。肩负历史与 时代的使命,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将继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和人才培养质量,立足肇庆, 面向广东,辐射华南,努力成 为肇庆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 者,成为广东智能制造业与现代 服务业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者, 成为国内民办本科应用型高校 转型及产教融合的示范者! (田也韩治国)在认真研判延安大学改 革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基础 上,制定了“三步走”发展 战略,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 审核评估,举行了80周年 校庆,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所谓“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15-2020年,是打基础 阶段,即到“十三五”末,力争 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新校区基 本建成,教学研究型大

12、学基础基 本奠定;第二步,2020-2027年, 是强特色阶段,即到建校90周年 时,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主要办 学指标基本达到教学研究型大学 要求;第三步,2027-2037年,是 上水平阶段,即到建校 100周年 时,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 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建成。 2017年,延安大学坚持“以 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紧紧围绕审核评估“五个度”的 要求,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 估工作,接受了国家教育部门专 家进校考察工作,随后又围绕专 家组提出的意见,按照自觉对 标、聚焦问题的总体要求,有序 推进整改工作。2017年 9月 22日,延安大学建校8 0

13、周年纪念暨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高水平大学 推进大会举行,各级领导、嘉 宾、校友、师生员工等1000余人 参加了大会。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 施教师分类设岗、分类聘用、分 类考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绩效 工资分配制度;深化校院两级管 理体制改革,切实激发二级学院 的办学活力;改革高层次人才引 进和培养体制机制,加大博士引 培力度,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 水平;加大人才政策调整力度, 引育并举,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加强校内教师培育,新建两 个校内名师工作室。加强科研工 作,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为高 水平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 础。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 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 堂教学改

14、革、延安精神资政育人 实践教学改革等,重点实施“一 流专业建设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 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工程”等自 主管理活动品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 挥延安大学的辐射作用,深 化延安精神教育。延安大学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弘扬延安精神 的担当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进一步深 化延安精神教育,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 一是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延安 精神。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大纲的修订中,融入延安精神 和党中央在延安 13年历史等内 容,做到系统化、不断线;在课 程建设中,打造了“延安精神概 论” “延安精神大讲堂”等一批高 质量

15、、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制 定了延安大学关于在大学生中 系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施办 法并已全面实施。 二是倾力打造“指尖上的红 色思想政治课” 。学校立足延安红 色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 ” 大赛,紧紧围绕“党中央在延安 十三年” “延安精神”和“第三 方眼中的延安”等三方面的内 容,创新教学模式,建设了基于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小红专” 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出微课 200余节,制定实施了一批融语 音、视频、图文、情景再现为一 体的党史故事系列课程,被师生 誉为“指尖上的红色思想政治 课” 。 三是建设延安时期红色文献 数字研究平台。学校系统收集整 理了延安时期

16、的相关文献,建设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 台,目前已经完成 红色中华 新中华报及部分解放日报 的数字化,效果良好。 四是坚持用延安精神资政育 人。学校依托教育部门重点人文 社科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成立了延 安精神相关研究机构,形成了一 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延安 精神研究成果,为党中央治国理 政、全面从严治党,地方党组织 和政府部门开展延安精神教育提 供了智力支撑。积极实施以延安 精神为内核的“资政育人工程” , 制定延安大学资政育人教育活 动实施意见 ,开展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的资政育人社会 调研活动,实现了在资政中育 人、在育人中资政。 五是积极开展延安精神教育 培训。学校开展的延安精神教育 培训,已成为全国红色培训新高 地。2017年,共为全国高校、党 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16000余人 开展了延安精神教育培训,被参 训学员誉为“红色大熔炉”和 “思想教育加油站” 。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重 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凸显办 学特色,着力提升办学水 平。学校就国家领导人对延安大 学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