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02483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第四节 MRI检查 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扫描原则1、缩短扫描时间2、提高图像质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3、克服伪影原因,减少干扰4、选择好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序列 、FOV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颅脑MR检查技术解剖:颅骨、脑、脑膜、脑室、血管、脑的腔 隙及脑脊液共同构成。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体位 常规仰卧位、头先进,定位线:听眦线。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层厚78mm T1WI、T2WI、FLAIR。可疑颅内肿 瘤时应行T1WI增强扫描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医学影像检查

2、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颅脑横断位扫描基线:前、后连合连线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垂体扫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眼眶MR检查技术解剖:由额骨、蝶骨、上颌骨、颧骨、筛骨、 泪骨、腭骨、上、下、内、外直肌和上、下斜 肌及泪腺、泪囊、鼻泪管、眼球、视神经等结 构组成。 线圈:选用头部专用线圈 体位:同颅脑扫描 扫描方法:常规13mm无间距横断位T1WI、 T2WI、冠状位T2WI、斜矢状位T2WI,T2WI常用 脂肪抑制(STIR)技术。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眼眶扫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

3、查1、颈椎和颈髓线圈:相控阵正交表面线圈为最佳体位:同颈部软组织,以甲状软骨为采集中心 扫描方法:常规35mm层厚矢状位T1WI、T2WI和横断位 T2WI扫描。观察椎间盘及椎体病变,相位编码取头足方 向,预饱和带加在头足方向;观察脊髓病变,相位编码 取前后方向,预饱和带加在前后方向与扫描层面垂直; 横断位扫描椎间盘,扫描线应与相邻椎体上下缘连线的 角平分线平行。观察椎体病变和脊髓 病变时常加扫冠状位T2*WI 、T2WI 及STIR。椎管肿瘤需做增强扫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扫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椎间盘横断面扫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

4、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2、胸椎及胸髓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 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颈椎和颈髓的MR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3、腰椎及腰段脊髓 线圈: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

5、查技术 胸部MR检查技术(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乳腺MR检查线圈:双侧乳腺专用线圈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头先进,双侧乳房悬垂于 线圈内,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将双侧乳头 连线与矢状面交点置于线圈中心。 扫描方法:常规46mm层厚横断位T1WI、T2WI 和动态增强及应用脂肪抑制技术(STIR)呼吸 门控技术 ,相位编码取左右方向。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乳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腹部MR检查肝胆脾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正中矢状面置于 床面中线,剑突置于线圈中心,在腹部使用压 迫带,安装呼吸补偿

6、传感器,嘱咐患者平静呼 吸和作好屏气训练。 扫描方法:选用510mm层厚进行横断位T1WI、 T2WI 及冠状位T1WI扫描,运用呼吸门控技术和 预饱和技术,动态增强,延迟扫 描技术及屏气 扫描技术,相位编码横断取AP向、冠状LR向。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盆腔MR检查线圈选择:表面线圈或体线圈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将双侧髂前上脊连线置于线圈横向中线。扫描方法:嘱咐患者于扫描前12小时储尿, 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膀胱、子宫常规采用6 8mm层厚矢面和横断面的T1WI、T2WI,必要时 使用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相位编码 均取前后

7、方向。观察前列腺应采用脂肪抑制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关节MR检查、肩关节 线圈:表面线圈或正交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将被检侧肩关节置于 线圈中心及床面中线, 横轴中心对准肱骨头下 3cm处。 扫描方法: 肩关节多行单侧,常规采用25mm 层厚横断位、冠状位、冠状斜位T1WI、T2WI 扫 描,相位编码横断位取前后方向,冠状位、冠 状斜位取左右方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肩关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关节MR检查、髋关节 线圈:相控阵线圈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足

8、尖对称向上,将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交 叉点置于线圈中心。 扫描方法:选用层厚58mm横断位和冠状位 T1WI、T2WI ,T2WI 使用脂肪 抑制技术,相位 编码横断位取前后方向,冠状位取左右方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髋关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关节MR检查、膝关节 线圈:正交线圈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被检侧膝关节髌 骨下缘置于线圈横向中线,观察前交叉韧带时 下肢外旋与矢状面成2030角。 扫描方法:常规使用25mm层厚矢状位和冠状 位T1WI、T2*WI扫描,相位编码矢状位取前后方向 ,冠状位取左右方向,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扫描 线均与胫骨平台垂直

9、。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膝 关 节 动 态 成 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MRA(MR Angiography)利用血液的流动性对血管 进行成像。 1、TOF Time of Flight 时间飞跃法血液流入增强效应; 2、PCPhase Contrast 相位对比法血液流动引起质子的相位改变; 3、黑血法利用预饱和、梯度相位离散造成血液流 空效应,对血管成像。 4、CE-MRA 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快速梯度回 波序列扫描采集数据重建血管造影图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DSA

10、图像清晰有创伤费用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A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CE-MRA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ACE-MRA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水成像原理:重T2WI成像,采用长TR,超 长TE(500ms),加脂肪抑制技术,重点 显示水的长T2信号。MRCP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U 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MRM 磁共振脊髓成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CP 优点

11、:安全、无创、速度快、适应症广、成功率高; 胆管扩张 、狭窄、梗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0%以上。局 限:无法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活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CP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U MR Urography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S -MR spectroscopy磁共振频谱分析: 利用质子在化合物中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现 象,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含量的检测技术 。目前唯一无损伤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 生化、生理、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 PET:有损伤、辐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S -MR spectroscopy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fMRI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