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0415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摘要】: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以分裂和战乱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艺术却分外活跃。向上继承了秦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向下开启了隋唐时期兼容并包、广博宏大的多元素文化格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制度作为当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极具时代特色,随葬俑群在墓葬中大量出现就是显著特点之一。在这些随葬俑群中武士俑占有很大比重,武士俑的出现-方面反映了当时丧葬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战乱纷争不断的社会背景下的尚武风俗。魏晋南北朝时代“胡风国俗,杂相糅乱”,是民族和文化大融合时代,少数民族走上汉化的道路,将汉

2、民族文化制度融合到本民族原有的文化制度中来。在这个大背景下,墓葬中的武士俑也表现出胡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许多武士俑的装饰带有强烈的异族风格。同时,由于不同政权的汉化程度并不是一致的,在这些分属于不同政权的墓葬中的武士俑在制作工艺、体态形象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差异。目前学术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士俑的研究关注不多,对这一时期的武士俑展开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通过对出土武士俑材料的梳理,考察武士俑发展演变的脉络,对这一时期武士俑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其次,武士俑在随葬俑群中的流行伴随着当时丧葬习俗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必然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两者之间关系可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

3、期丧葬习俗的发展变化;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造成了武士俑形态及制作工艺在地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艺术方面的也有政治制度方面的,通过对这些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考察可以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政权的胡汉文化融合情况提供新的材料。武士俑是魏晋南北朝墓葬随葬俑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俑,不仅数量巨大,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武士俑为对象,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从武士俑的造型、制作工艺、铠甲、服饰等方面着手,考察其源流、发展、演变的过程。【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武士俑演变【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K8

4、76.3【目录】:中文摘要 12-14ABSTRACT14-161.绪论 16-241.1 俑的概念 161.2 武士俑的概念 16-19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242.武士俑的发现情况及研究视角 24-412.1 考古发现武士俑的时代和地域 24-332.1.1 曹魏西晋时期 24-262.1.2 十六国时期 26-272.1.3 北魏时期 27-282.1.4 东魏北齐时期 28-312.1.5 西魏北周时期 31-322.1.6 东晋南朝时期 32-332.2 武士俑分布的地域 33-352.2.1 以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地区 33-342.2.2 以平城为中心的云代地区 342.2.

5、3 以长安为中心的雍州、秦州、豳州、原州地区 342.2.4 以邺城为中心的定州、冀州等地区34-352.2.5 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地区 352.2.6 南方地区 352.3 出土武士俑的类别 352.4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士俑的新特点 35-382.4.1 与秦汉、隋唐时期武士俑的异同 36-372.4.2 时代特点以及地域特点 37-382.5武士俑的研究视角 38-412.5.1 武士俑的发展演变轨迹 392.5.2 武士俑的制作方法 392.5.3 武士俑在随葬俑群中的角色 392.5.4 武士俑服饰及造型 39-402.5.5 武士俑的艺术风格 40-413.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41-1

6、723.1 镇墓类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41-903.1.1 以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地区 41-533.1.1.1 西晋时期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42-463.1.1.2北魏洛阳时期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46-513.1.1.3 司州地区镇墓武士俑分期 51-533.1.1.3.1 西晋时期 523.1.1.3.2 北魏洛阳时期 52-533.1.2 以平城为中心的云代地区 53-573.1.2.1 北魏平城时期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54-563.1.2.2 北魏平城时期镇墓武士俑分期 56-573.1.3 以长安为中心的雍州、秦州、原州地区 57-683.1.3.1 长安地区镇墓武士俑的类型

7、学分析 57-673.1.3.2 长安地区镇墓武士俑分期67-683.1.4 以邺城为中心的定州、冀州等地区 68-793.1.4.1 西晋时期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69-703.1.4.2 北魏到北齐时期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70-783.1.4.3 邺城地区镇墓武士俑分期 78-793.1.5 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地区 79-873.1.5.1 并州地区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79-863.1.5.2 并州地区镇墓武士俑分期 86-873.1.6 以南京(建康)为中心的南方地区 87-903.1.6.1 南京地区镇墓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87-893.1.6.2 南京地区镇墓武士俑分期 89

8、-903.2 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90-1433.2.1 以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地区 90-973.2.1.1 北魏时期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90-963.2.1.1.1 铠甲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90-943.2.1.1.2 戎服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94-963.2.1.2 北魏时期步兵武士俑的分期 96-973.2.2 以平城为中心的云代地区 97-1013.2.2.1 北魏时期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97-1003.2.2.2 北魏时期步兵武士俑的分期 1003.2.2.3 北魏时期步兵武士的图像形象 100-1013.2.3 以长安为中心的雍州、秦州、原州地区 101-108

9、3.2.3.1 长安地区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01-1073.2.3.2 长安地区步兵武士俑的分期 107-1083.2.4 以邺城为中心的定州、冀州等地区 108-1293.2.4.1邺城地区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08-1273.2.4.1.1 铠甲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08-1123.2.4.1.2 戎服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112-1263.2.4.1.3 内铠甲外戎服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26-1273.2.4.2 邺城地区步兵武士俑的分期 127-1293.2.5 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地区 129-1423.2.5.1 晋阳地区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29-14

10、13.2.5.1.1 铠甲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29-1373.2.5.1.2 戎服类步兵武士俑的类型学分析 137-1413.2.5.2 晋阳地区步兵武士俑的分期141-1423.2.6 以长江中游为中心的南方地区 142-1433.3 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43-1723.3.1 以长安为中心的雍州、秦州、原州地区 144-1553.3.1.1 长安地区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44-1543.3.1.2 长安地区骑兵俑的分期 154-1553.3.2 以平城为中心的云代地区 155-1573.3.2.1 北魏平城时期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55-1573.3.2.2 北魏平城时期骑兵俑的

11、分期 1573.3.3 以洛阳为中心的司州地区 157-1603.3.3.1 北魏洛阳时期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58-1603.3.3.2 北魏洛阳时期骑兵俑的分期1603.3.4 以邺城为中心的定州、冀州、沧州地区 160-1643.3.4.1 邺城地区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61-1643.3.4.2 邺城地区骑兵俑的分期1643.3.5 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地区 164-1723.3.5.1 晋阳地区骑兵俑的类型学分析 165-1713.3.5.2 晋阳地区骑兵俑的分期 171-1724.武士俑的发展演变及区域比较 172-1904.1 镇墓武士俑的演进轨迹 172-1764.2 步兵武士俑的演进轨迹 176-1824.3 骑兵俑的演进轨迹 182-1874.4 北齐时期邺城晋阳两地镇墓武士俑的比较 187-1905.余论 190-1955.1 镇墓武士俑渊源浅析 190-1925.2 佛教造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士俑造型的影响 192-1935.3 南朝新画风对东魏北齐时期武士俑的影响 1935.4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武士俑造型差异的地域文化因素193-195 参考文献 195-205 附表: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 205-23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239-240 后记 240-242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42-24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