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847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小说教学我教我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联丰中学 李旭霞袁振国先生在他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阐释:“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其实,教学应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的过程。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条分缕析的分析,烦琐零碎的串问已“千夫指” , “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对于这样一篇结构并不复杂、内容也很简单、主题意

2、义明确的作品,我想,故事中两个人物的善良、美好,是我们的学生初读课文就能够知晓的。小说情节结构上的精巧,学生初读时也许缺乏考虑,但只要教师强调一下,也同样是很容易明白的。既然主题和结构都很容易把握,那么,课堂上教师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并不能成为阅读障碍的内容,授课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这节课的重难点,而且课堂的容量还是可以再加大很多的。这里的加大,主要是应该立足于一种需要学生个体阅读的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该认真准备的是:学生们从这篇课文中会体验到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这个故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价值取向?如果说这个文本是一粒种子,怎

3、么样才能让这种子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它成长为足以荫蔽学生一生的浓荫?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学了这篇文章,学生怎么样就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学会了这篇文章的详略安排,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精巧结局?当我把这一系列的思考都纳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后,我就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安排我的教学流程,落实我的教学目标。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促使学生较深刻地感觉和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人性美。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以为欧亨利式的结尾和本文的人物塑造以及主

4、题的表达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一开始就以相声的形式出示最短小的微型小说,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要具有文体意识,把握文体特点及其阅读方法,同时为后面的阅读对抗寻找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微型小说是结尾的艺术,是揭示灵魂的艺术。然后,我和学生一道去经历2这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熟悉文本的过程,也是把握情节的过程,但目的却是指向微型小说的结构,尤其是微型小说的结尾。然后,转向探讨结尾的艺术,由于艺术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结尾的艺术,就是形式巧妙和主题深刻完美统一的艺术。所以我在设计中就将这三点通过猜想结局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他们就象一个九连环,一环扣着一环,任何一环

5、的破解就可会打散整个死结。 教学实录教学实录 师:我曾经被这样一句佛语深深地感动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句佛语也引出了2005 年的高考作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天我们也要透过一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来反观人类世界。那就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 的常春藤叶 。欲知详情,请你阅读我发给你的材料。生阅读材料,时间七分钟左右。师: 看完了吗?这个故事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 1:挺感人的。被苏艾的善良感动。生 2:我也觉得苏艾很善良,无私。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结尾好像有点怪怪的。师: 感觉还是很灵敏的。的确,发给大家的材料不是完整的作品。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是很有震撼力的。我听过一

6、个相声:口袋里插一支钢笔,小学;插两支钢笔,初中;插三支钢笔,高中;四支钢笔,大学;那五支钢笔,是?生: 研究生?博士?硕士?博士后?(生纷纷猜想)师: 修钢笔的。(生笑) 欧亨利笔下的小说结尾就具有异曲同工之效。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那你能试着给本文加一个这样的结尾?并说明理由。看看我们谁的结局能和大作家不谋而合。生讨论思考。 (5 分钟)生 3:我觉得最后琼珊死了。苏艾很伤心,最后也抑郁而终。师: 的确挺意外的。那合理吗?文中医生不是说,已经有五成的康复希望了。生 3:琼珊病得很重,是肺炎。她内心也很绝望,觉得叶子掉了她的生命也将逝去。虽然最后常春藤没有掉光,但生命毕竟不由叶子决

7、定。何况医生也说只有五成的把握。而苏艾与琼珊一直情同手足,琼珊的死对她打击很大,所以抑郁而终也很有可能。或许,因为长期服侍得肺炎的琼珊而感染了师: 感染肺炎,有依据吗?3生 4: 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我看到材料中最后部分提到:“医生抓住苏艾瘦小而颤抖的手说”可见苏艾身体虚弱。另外,苏艾询问琼珊的病情也刻意回避了琼珊。所以她也不能从琼珊上文的表现中肯定地得出结果。或许她觉得琼珊想吃想喝的表现是一种回光返照也说不定。师: 呵呵,回光返照!是真的有好转呢还是回光返照呢?我们阅读课文要做到立足文本。那从刚才两位同学构设的作品中我被小说中两个姐妹的友情打动。那有没有不同观点的?生 5:老师他们根本就不是

8、姐妹!我看材料明明是这样写的:“她们是在八马路上一家叫德尔蒙尼戈的饭馆里吃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了那个画室。”可见不是什么姐妹!师: 哦,原来非亲非故,只是萍水相逢而已。这样竟可以付出生命去照顾,更觉得他们之间的情谊的可贵!生 6: 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觉得按作者的思路来看,琼珊是不会死的。我从文中看到,琼珊看到那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她“看了很久”,说明她在思考生死问题,生命不由叶子决定,但生的欲望或信念却由叶子而重新燃起。琼珊自己也说:不想活下去是罪恶。可见,她想活下去了。医生在前文中一直都没有特别强调病这个客观因素,强调的是人的心态。

9、所以,在已有好转的情况下最后安排死亡可能性不大。师: “生命不由叶子决定,但生的欲望或信念却由叶子而重新燃起。”说得多好!在作品中灌注一种生信念似乎比去追究生死结局更重要。琼珊不仅是对吃喝有欲望了,她还要一面小镜子还要去写生。一个女子对生的留恋体现在她对容貌的关注上,一个画家对生的留恋则体现在她对艺术的执著上。作者在这两处的安排可见琼珊非同一般的对生的渴望。不过刚才李丹好像是否定了一种设想。但并没有提出新的设想。还有谁有自己的构想吗?生 6: 我也认为琼珊活下来了。老师不是说标题要表现主题吗?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最后的常春藤叶我觉得这片叶子的不凋零就暗示着生命的常春。我猜可能是苏艾日夜作画卖了钱后

10、来治好了琼珊的病。但苏艾因劳累过度而离开了人世。生 4:(跃跃欲试)可能就画了一幅名叫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画。苏艾从那不凋零的叶子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画,卖了大价钱,最后身心俱疲而死。师: 有创意有想法就表现,这不仅是自信的表现,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发现你还是很机灵的。刚才还说回光返照,现在给画也取好名字了。不过好像都是点睛之笔,润色之语。而且这种设计好象更显得苏艾的善良伟大!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另一个萍4水相逢的生命,这更让人觉得心碎。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如果说第一种设计让人抑郁寡欢。那么这种结局则会让人眼角泛湿。那其他同学觉得合理吗?生 7: 我觉得也合理

11、。毕竟苏艾对她真的很好,而且琼珊也一直以作画来维持他们的生计。生 8: 我觉得不是画了一幅画,而是画了那片叶子!因为那片叶子太不真实了,在刮风下雨的晚上还能不凋零,不太可能。师: 哦,新思路,叶子有问题了。真相到底是什么?叶子是不是假的,材料中有没有留下相关线索?生 9:作者多次强调了当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比如: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斜下来。然而,那片常春藤叶子仍在墙上。这就可以说明叶子很有可能是假的。生 10:前文中关于叶子的凋落写得非常细致:琼珊数叶子 “10,”和“9”,接着几乎同时数着“8”和“7”。这说明叶子凋零的速度很快,那最后留下一片不凋

12、零的叶子真的是一个奇迹了。后面也说到了这棵常春藤是“一棵老极了的长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秋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几乎只有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三天前还有差不多一百片。我数得头都疼了。”所以我觉得叶子很有可能是假的。师: 还有证据吗?我发现有个动词用的很有用意,你看到了吗?生 11:“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仍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贴”不同寻常。一般叶子总是长在藤上的。师: 由此看来这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幅画作的可能性更大。正是这片不落的叶子让一颗绝望的心重新跳动起来。不管欧亨利最终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结局,我都觉得我们的同学是生动的,是善于思考的。但是我发现我

13、们前面所有的对话都忽视了一个人的存在。谁?生: 贝尔曼!(齐声)师: 这个小老头放在这里是否别有用心呢?(环视四周)生: 反衬苏艾的善良、美好。(语气不太确定)生 12:我倒觉得是贝尔曼画了这幅画,他不是一直在说要画一幅杰作吗?我想这就是作者安排他说这句台词的用意。而且他也是个画家。5师: 哦,是一种新思路:贝尔曼画了幅杰作,后来死了。至于起到反衬作用,那我觉得这个小老头最好是个十恶不赦的人物,那就能更好地衬托苏艾。事实是这样的吗?生 13:我觉得小老头虽然不是一个大好人,但对她们俩还是很关心的。材料中就说,他“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恶狗。”而且后面他还是去做模

14、特了!我觉得他还是挺可爱的。(生笑!)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至少不是个反面人物,说起到反衬作用不太合理。师: 否定了反衬作用。那他是否有可能取代苏艾的位置来画这幅杰作?他是一个会热心的人吗?文中哪些文段刻画了贝尔曼的形象,是怎样的形象?生 14: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感觉很邋遢。师: 邋遢?有人对学艺术的人的评价“远看像捡破烂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美院的”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么,分析贝尔曼邋遢,哪里看出来的?生 14:材料上不是说:“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又鬈曲地飘拂在小鬼似的身躯上。”所以觉得外表丑陋。师: 呵呵,说得很好!

15、还有补充吗?生 15:我觉得这个人虽然表面上不讨人喜欢,但实际上还是个好心人。他嘴上唠叨,讽刺,咆哮,但正是从这些话中我感觉到他的善良。他是很关心琼珊的。有点刀子嘴豆腐心的感觉。师: 说得真好!那么这两个人都是会画画的人,谁画了这最后一片叶子呢?生: 贝尔曼。(声大)苏艾(声小)师: 那说说理由!生 16:贝尔曼他自己一直在说要画一幅杰作,还说画了杰作后,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了。说明他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生 17:我觉得苏艾可能性大。材料中说: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打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去。可见她很关心琼珊。拉窗帘是不想让琼珊再看常春藤叶子。打手势是不想吵醒琼珊。这

16、样一个细心照顾琼珊的人,很有可能为她去画画。生 18:我也觉得是苏艾。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医生走后,苏走进工作室里,把一条日本餐巾哭成一团湿。后来她手里拿着画板,装做精神抖擞的样子走进琼西的屋子,嘴里吹着爵士音乐调子。琼西躺着,脸朝着窗口,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以为6她睡着了,赶忙停止吹口哨。”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艾是一个悲喜不外露的人,一个人默默忍受这种痛苦。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师: 苏艾不是含悲而不外露,而是朝相反方向显露。这种真悲哀假喜悦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大家可以来体会一下苏艾的两个数字表述:十分之一和十比一。医生说恢复的机会是十分之一,但在转述的时候却变成了十比一。小小的变化仅希望琼珊能重新拥有生活的信心。那有没有支持贝尔曼的?生 19:我觉得都有可能。在那天晚上他们两个人本来是去画画的。但作者却先说: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可见他们都在关心这叶子。所以有可能想到去画一幅画。师: 轰轰烈烈的猜想了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