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97641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三美论 ”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 ,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

2、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 “三美”的具体体现2.1 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 “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 ,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 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 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

3、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 “意美”才是深层结构。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 如果其中一只死了, 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Wooing

4、和 wedding,不但押头韵和尾韵,读来琅琅上口,并且 wedding 一词更是将恋人最后终生厮守的大团圆结局表达了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鱼鹰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cooing; Theres a good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的开头部分,诗人以在水中陆地上和鸣的水鸟做喻, 渴望与她结为伴侣。 译者用了数量词 apair of,使人不禁联想到美丽的大自然,山清

5、水秀,一对水鸟在那里嬉戏歌唱。 此情此景正应了古人那句“只羡鸳鸯不羡仙”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本篇中, “窈窕”指娴雅美好的样子。译者将“淑女”译作了“a maiden fair” ,因为此处“淑女”应当指平民家的女子。 关雎出自国风 ,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咏,名言起情者也” 。 国风包括采集到的民歌民谣,大部分作于公元前 8 至 6 世纪。 民歌大都朴实自然,反映了古代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劳动斗争,思想感情、喜怒哀乐。 所以称“lady”似乎有些过于典雅,而称“girl”更合民歌风味,所以 a maiden fair 再合适不过。 “君子”为古代中国男子的美称,

6、文化对应词为“gentleman” ,而在此“君子”释为“好小子” ,因此翻译为 a young man 更为贴切恰当。2.2 音美音美是指译诗的节奏及韵式于原诗的对应程度。 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歌是一种有韵律的纯文学。 ”许渊冲曾经说过,“翻译唐诗,宁可继承 Giles 诗体译文的传统,而不可采用 Wa-ley 的散文译法。 ”许渊冲教授的译文注重韵律 ,文笔精练 ,保持了诗的效果而且贴近原文风格, 取得了与原语最大程度的等值。美国加州大学 Professor Stephen West 在读完许译诗经后说:“读来是种乐趣(a delight to read) ”。 如诗经开卷之作关雎中的诗句

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许渊冲翻译成 His yearning grows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为了维持整篇诗歌音节一致 ,节奏一致,译者用了 cannot 而不是 cant。 因为“cannot”是双音节词, “cant”是单音节词。 同样,在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8、 Upstream I go; The ways solong. And downstream, lo! Shes thereamong.在此,许渊冲用了“s”而不是“is” ,因为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音节,若用 is 就会破坏整篇译诗的整齐性。 为了和“go”隔行收稿日期:2010-11-07 修回日期:2010-11-22许渊冲翻译美学思想探微从“三美”角度分析诗经英译本押韵,且韵脚相同,许渊冲用了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lo” ,译者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许多之最、之先。 其中叠字运用之多,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首屈一指的。 在诗歌翻译中,为了尽可能和原作保持一致,

9、他也运用了英语的重叠词,使译作全方位地体现了原文的重叠之美。 以采薇最后两节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Long, long theway; Hard, hard the day. Hunger and thirst. Press me the worst.My grief oer flows.Who knows? Who knows?该译文与原文接近并且准确地表达了原诗的真实情感

10、。译作采用英雄体 aabbccddee 的形式, 原诗和译作韵律均整齐有序,保持了诗的效果而且贴近原文风格,取得了与原语最大程度的等值。 译作每行四个音节,并且两两压尾韵,与原诗保持一致。 “迟迟”and“载饥载渴”分别译为“long, long”和“hard,hard”,路途漫漫 ,有家难回 ,这两个叠词的使用更是将战士不想打仗渴望回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为了努力追求音韵美,译作采用了隔句押韵的韵式,韵脚为 ABAB,多运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行文爽快简洁,轻重音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译作比原作在韵律节奏方面更为精致,在传达原诗音韵的同时又发展了原诗,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11、译诗用精妙的音美更深地挖掘出原诗蕴含的抑扬顿挫。 译诗用了六钟不同的韵脚,音律铿锵,音律优美。2.3 形美我们把诗歌形式上的美,称为诗歌的外在美。 形美主要指译诗与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 若译诗与原诗行数相同,每行的长度也大致相等,这样译诗就基本体现了原诗的形美。 诗经中以四言诗最多,可以说是已臻成熟了。 四言诗每行只有两个音步,比起五、七言体来,节奏更加干脆利落。以氓为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eware, O turtledove,Eatnot the fruit of love! It will intoxica

12、te! Do not repent too late!Man may do what he will; He can atone it still, No one will eercondone.The wrong a womans done.为了与原诗保持行数一致, 许渊冲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到了译诗中。 在原诗中,诗人也就是女主人公告诫姐妹们,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 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 在译诗中,许渊冲保持和原诗步骤一致,既表达了原诗的意美,又传达了原诗的形美,还保持了原诗的音美。2.4 “三美”之间的关系在诗歌翻译过程中, “三美”兼备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是往往达不到。 至于“三

13、美”主次关系,许渊冲主张先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次求形美。 马祖毅也曾说过: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 “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能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形似” ,也可以不要求“音似” ,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 。 换句话说,押韵的“音美”和在整齐的“形美”是必须条件,而“意美”却既是必须条件又是充分条件。3 再创造美理论在三美的基础上,许渊冲又进一步提出了“再创造美”理论,作为“三美”补充论。 他指出,文学翻译就是把原文的美转化为译文的美,把一国之美转化为全球之美。 换言之,文学翻译就是美的再创造。在 蒹葭 的翻译过程中

14、, 许渊冲将题目蒹葭翻译成了Where Is She, 而并不是简单的把名词直截了当的翻译出来 ,实在是一个创举。 中国古诗重意境美, 蒹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朝思暮想,是诗人对意中人的痴恋。 许渊冲译诗将诗人期盼、思念以及寻觅的心理真真切切的表达了出来。 这也说明,虽然中西方在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相差甚多,但是人们的有些世界观还是有共通之处的,翻译作品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直接打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共鸣。许渊冲这种自由独特的创作手法,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界限,使原作和译作深层联想中得到了统一, 同时更是颠覆了许多学者认为的诗歌不可译性。4 结束语许渊冲的翻译实践说明的诗歌的可译性,意美、音美、形美是诗歌翻译的标准,同时也是诗歌翻译所要追求的目标。 其中,意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精髓所在。 音和形也是诗歌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 切不可只追求音美和形美,同时在翻译诗歌时,要重视译者主体性,重视的创造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