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96767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 与造物者游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二板块 “与造物者游”的第二篇课文。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首篇,主要写了作者偶识西山 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 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我认为学习这样的游记文言散文一个是重在疏通文意,另一个是要让学生体 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学习借鉴作者写游记的手法。 二、说学情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柳宗元的小石潭

2、记 ,对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已有了一 定的了解,对于本文的学习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兴趣。此外,高一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 还处于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训练。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 的指导,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自然、对人生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可以说是“观山则情 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此类题材他们是比较感兴趣的。 所以, 始得西山宴游记不 仅蕴含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而且承载着陶冶性情的意义,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

3、个方面获得 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 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得教学目标确立为如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本文在对比和映衬中写景的手法,体会 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 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法学法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上,我准备采用诵读法,

4、讨论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兴趣导入 ,由柳宗元,由柳宗元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的境界呀!这是谁创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们描绘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贬永州 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 传诵的是永州八记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 ,今天将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 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

5、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在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 中来。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 ,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 兴趣。 环节二:自读课文环节二: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解决字词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有 3 个问 题:1.解题;解释“记”的意思 以及这一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 与造物者游22.作者简介:介绍柳宗元的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著作和一些观点。 3.翻译和

6、正音正义:借助注释和字典疏通文章的大意是交给学生的课前任务,在课堂上的 阅读主要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再次熟读课文。听完之后请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穿插 讲述重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同时特别注意一些难句的翻译。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工具书自学的能力和自主理解文本的能力, 尤其在翻译环节体现出来,而听课文的配乐朗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环节三: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思考题环节三: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思考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揣摩语言,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1.课文的两小节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课文的两小节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节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游

7、览。第二节写西山的实游之乐。 2.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 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 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明确:本文先写以前永 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为托出西山作铺垫 (3)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作者怎样用比照映

8、衬来写西山之景? 明确: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 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 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 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 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 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

9、感到从未有 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5)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 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主动思考,挖掘文本内在联系的能力。 就这 样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 这个环节,是在前面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欣赏品味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提高 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文学素养。 环节四: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是最好的总结方法,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 矢地布置作业,教师则在学生小结基础上加以强调补充。 ) 1.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写作特点总结:对比,映衬 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写一篇赏析文字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众山-恒惴栗 映 对衬 比 西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