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496325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B01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江苏水建 2014 技案 14 号)合同名称: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 合同编号:SZQPTSG-20致:上海东华工程咨询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监理部我方今提交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 工程 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方案 ,请贵方审批。承包人: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 日 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 审批意见:监理机构:上海东华工程咨询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监理部总监/监理工程师:日 期: 年 月 日说明:本表一式 4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

2、监理机构、发包人、 设代机构各 1 份。七七 浦浦 塘塘 拓拓 浚浚 整整 治治 工工 程程江江 边边 枢枢 纽纽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方案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方案批准:批准: 审核:审核: 编制:编制: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项目经理部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项目经理部二二 O 一四年一四年六月六月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江边枢纽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方案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方案1.范围范围本方案主要包括泵站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抗冻、抗渗、抗碳化、保护层厚度、缺陷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施工控制要点等。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泵站上下游护底、护坡、

3、翼墙、站身、墩墙、桥面、厂房框架等混凝土结构。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水工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B32/2333-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5241-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2004)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一般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细化,为了确保设计耐久性指标得到落实,项目部结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特编制本施工方案。3.1 根据结构形式、结合施工条件及原材料状况和设计耐久性要求进行配合比验证;3.2 对于站身主体结构的抗裂要求

4、,项目部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混凝土配合比经行设计。4.混凝土的施工工序混凝土的施工工序:材料检测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清场 复检制作混凝土试件养护检测拆模混凝土缺陷处理不合格合 格检测坍 落度5.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措施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措施:5.1 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的准备5.1.1 混凝土正式施工前,项目部安排专职试验员熟悉图纸,根据图纸要求将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相关参数加入配合比验证中,尽早完成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的选定工作。5.1.2 对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5.2 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5

5、.2.1 浇筑前对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检,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核查。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使用到本工程中。5.2.2 本工程选用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盘古、无锡金峰”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且要求混凝土公司水泥入灌温度不高于 65;5.2.3 本工程不再使用磨细矿粉,粉煤灰选用优质粉煤灰;5.2.4 本工程选用骨料经抽检满足 DL/T5144 及 SL234 等有关规范,方可用到本工程;细骨料选取江西南昌中砂,细度模数控制在 2.53.0 之间,杜绝海沙使用;粗骨料采用浙江湖州产连续级配石子,且最大粒径满足规范要求。 5.

6、2.5 开工之后就陆续对商品混凝土公司的配合比进行验证(强度、抗渗) ,所有配合比均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用量、坍落度、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量均满足规范要求。 5.3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措施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措施5.3.1 混凝土搅拌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和辽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2)拌合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拌合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

7、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2min,也不宜超过 3min。(4)本工程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再由泵车泵送直接入仓,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3.2 混凝土运输措施(1)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 。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2)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3)

8、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4) 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满足 JGJ/T10 规定进行施工外,还要特别注意如下事项: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利息和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能移动。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 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混凝土宜在搅拌后 60min 内泵送完毕,且在 1/2 初凝时间前入泵。全部混凝土需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

9、情况下,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 15min,则每隔 45min 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 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5.4 模板与保护层控制措施模板与保护层控制措施5.4.1 模板制作安装措施(1)根据具体部位的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因素,要求木工放样师对模板、支撑结构、对销螺丝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经行设计,确保满足施工要求。(2)模板内表面保证光洁平整、接缝严密,对于部分接缝不严密部位,采取缝口贴透明胶带纸或者在缝间

10、安置双面胶带纸,在安装之前统一涂刷一层同一品种的脱模剂,并且保证脱模剂不沾污钢筋和接槎部位的混凝土。(3)对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水泵井等大体积部位采取掺加高抗裂多组分复合材料,外侧采取土工布覆盖,通风洞口封堵等措施,降低由于温度导致的裂缝。5.4.2 钢筋保护层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且正偏差10mm、不大于 1/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对于梁、柱等条形构件侧面和底面的保护层垫块数量控制在4 个/m2,对于墩、墙等面形结构的保护层垫块数量控制在2 个/m2。(3)本工程采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且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均高于结构本体。5.5 混凝土浇筑及养

11、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措施5.5.1 混凝土浇筑措施(1)浇筑混凝土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2)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数量及紧固程度,并制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3)混凝土入模前,采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530。(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 1.5m;当大于 1.5m

12、 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5)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超过设计与规范要求,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控制在 3050cm,入仓后及时平仓、振捣,杜绝使用振捣器平仓,且底部先浇入 50100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7)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 40。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 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浇筑混凝土时,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

13、止混凝土提前受冻。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5.5.2 养护(1)混凝土振捣完成以后,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3)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

14、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养护时间。(4)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确保不漏喷。5.6 拆模拆模5.6.1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符合下列规定:(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以上,且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2)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结构类型结构跨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2502875板、拱8100875

15、梁8100275悬臂梁(板)2100(3)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5.6.2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满足第 5.6.1 条的规定外,还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不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 20(预应力箱梁和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 15)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环境温度低于 0时不宜拆

16、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5.6.3 拆模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5.6.4 档拆除拱架、拱圈及跨度大于 8m 梁式结构的模板或特殊设计的模板时,按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措施进行。5.6.5 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5.6.6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5.6.7 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达到 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5.7 混凝土缺陷处理混凝土缺陷处理5.7.1 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