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律讲义310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6325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法律讲义310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相关法律讲义310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相关法律讲义310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相关法律讲义310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相关法律讲义310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法律讲义31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法律讲义310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 税收相关法律税收相关法律 第 1 页第一章第一章 刑法基本理论刑法基本理论第三篇第三篇 刑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20062006 年考了年考了 1616 分,分,20072007 年考了年考了 1717 分,分,20082008 年考了年考了 1111 分,分,20092009 年考了年考了 1010 分,分,20102010 年考了年考了 1515 分。分。第一章第一章 刑法基本理论刑法基本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刑法概述刑法概述一、刑法的解释一、刑法的解释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三种。

2、立法解释,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司法解释,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学理解释,没有法律效 力。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刑法的适用范围1.属地主义原则,规定了属地管辖权: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凡在 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2.属人主义原则,规定了属人管辖权: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 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最高刑为 3 3 年以下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是我如果是我 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国国

3、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刑法。3.保护主义原则,规定了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 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最低刑为 3 3 年以上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 受处罚的除外受处罚的除外。4.4.普遍主义原则,普遍管辖原则:犯罪并非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并非由中国公民实施;罪 行属于国际罪行(海盗)。5.刑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简称溯及力,是指刑法对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 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从旧兼从轻原则。(1)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到

4、现行刑法施行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 用当时的法律(从旧);(从旧);(2)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现行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应当追诉的,按照当 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现行刑法 (从轻)。(从轻)。【例题例题单选题单选题】我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 形是( )。(2006 年)A.经过外国审判的B.回国后立即自首的C.法定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答疑编号 1743310101正确答案C20112011 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 税收相关法律税

5、收相关法律 第 2 页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的,可以不予追究。三、刑法的基本原则三、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 处刑。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和类推适用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和类推适用。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刑相当原则(又称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原则)根据罪行危害性的大小决定处刑的轻重。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例题例题多选题多选题】根

6、据刑法的规定,( )体现罪刑相当原则。(2006 年)A.对一切人的犯罪都应平等地适用刑法B.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C.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禁止类推适用E.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答疑编号 1743310102正确答案BCE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刑法基本原则中的罪刑相当原则。本题中,选项 B、C、E 均对行为人的 刑事责任产生了影响,其适用体现了罪刑相当原则。而选项 A 属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体现;选项 D 属于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例题例题多选题多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2009 年)A.罪刑法定原则B.不告不

7、理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平等适用刑法原则E.无罪推定原则答疑编号 1743310103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1)罪刑法定原则;(2)平等 适用刑法原则;(3)罪刑相当原则。 四、追诉时效四、追诉时效(一)追诉时效的期限(一)追诉时效的期限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一般不得再追究犯 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不满 5 年5 年5 以上-不满 10 年10 年10 年以上有期徒刑15 年无期徒刑、死刑20 年20112011 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 税收相关法律税收相关法律 第 3

8、 页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核核 准。准。(二)追诉期限的计算(二)追诉期限的计算1.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这种犯罪的追诉期 限,从“犯罪之日犯罪之日”起计算。2.连续或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起计算。3.追诉时效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 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9、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4.追诉时效的中断。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 说,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就此中断,并从后 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例如:张三在 2010 年的 5 月 1 日在北京实施某犯罪行为后逃至广东,该罪的追诉时效为 5 年。 后其在 2011 年的 5 月 1 日张三又实施新的犯罪行为,那么对于张三所犯前罪的追诉时效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重新开始计算。【例题例题多选题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追诉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是(

10、 )。A.犯罪行为没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B.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C.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E.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者 审判的,追诉时效中断答疑编号 1743310104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追诉期限的计算。选项 A 错误。在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选项 B 错误。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

11、终了之日起计算。选项 C 正确。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 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选项 D 正确。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选项 E 错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 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及其构成犯罪及其构成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是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 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

12、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但是情节显情节显20112011 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年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 税收相关法律税收相关法律 第 4 页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特征:犯罪的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犯罪构成二、犯罪构成(一)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

13、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为了让您更好的理解犯罪客体,以下讲解请您认真查阅: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1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除非刑法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决定犯罪性质;(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并非都有犯罪对象;(3)所有犯罪都侵害犯罪客体,但并非都必然损害犯罪对象。(二)犯罪客观方面(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 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1.危害行为,是指

14、表现人的意识或意志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构成刑法 中的不作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是 法律上的义务,而不只是普通、道德上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比如:消防员负有救火的义务,警察负有救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人的义务等。行为人的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比如:一个成年人将未成年人带到原始森林中,森林中有豺狼虎豹,有可能发生危险,此种情 况下该成年人就负有保护该未成年人安全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2.危害结

15、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 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和复杂性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和复杂性。提示:提示: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不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不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仅为某些犯罪构成所必需, 即称谓“选择性犯罪构成要件”。(三)犯罪主体(三)犯罪主体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两类。1.1.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不满不满 1414 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刑事责任;已满 1414 周岁不满周岁不满 1616 周岁的人,只对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共 8 种犯罪)负刑 事责任;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提示:对于跨年龄段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提示:对于跨年龄段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行为人已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