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5593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__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补遗教学札记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1 -语文选修一第二单元导学案 执笔人:李伟国 校核人:刘忠良 置身诗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缘景明情 【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 意境 。 三、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 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 境。 【教学设想】 一、重点学习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扬州慢 二、自主赏析课菩萨蛮(其二)积雨辋川庄 作旅夜抒怀新城道中(其一)长相 思 三、安排 6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单元学习指导单元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1、把握古典诗歌意象,发

2、挥联想和想象。 二、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自学引导】 一、学习方法 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 2、借助联想和想象 3、炼字传神,一字而境界全出 二、学习指导 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 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 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 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 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 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 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

3、古典诗词创作 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它既 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 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 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 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 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 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 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什么是意境?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 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 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 美想象空间。中国诗歌、绘

4、画、书法、戏曲都讲 究意境。如何能体会意境?置身诗境,联想想象, 缘景明情。试着将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细心体会,领会文字细微处的精神。 3、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诗不象散文那样直说,以含蓄蕴藉见长,诗 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相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 挥联想和相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 沿着文字通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 诗句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联想的渠道有 “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 想象,是一 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 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 心理活动。当读长恨歌时,为贵妃的命运唏 嘘,为爱情的挫折惋惜;当读

5、湘夫人时,为 湘君的望眼欲穿,如痴若狂而心动神摇,流连扼 腕,和诗句共震,与诗人共鸣,是因为读者在头 脑中联想和想像了当时的背景和现实的情景,如 见其人,如临其境,自己融了进去而不自知。就 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在梨香院 墙角上听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只听唱道:则为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 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 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 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 如果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进行联想和相象,调动 个人感受和体验,把文字作为媒介和通道,还原 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

6、,再假以各种 方法,如改写、仿写、续写等,玩味把玩诗句的 妙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会逐步提高,审美 体验会逐步丰富。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一、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 力。 二、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2 -三、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自学引导】 一、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 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 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 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 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 分丰富。她是

7、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 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 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 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 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 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 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陈风月出 ) ,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 望月怀远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兔 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关于写

8、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 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 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 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 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 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 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 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 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 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 谐的歌调,

9、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 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 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 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 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 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 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 体诗的自赎 )的春江花月夜 ,一千多年来使 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 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 层次结构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 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开头八句为第

10、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 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 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 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 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 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 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 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 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 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 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 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 兼顾,情景交融

11、,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四、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 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 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 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 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 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

12、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 学生感受哲理。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 “空中孤 月”的寂寞空旷。“何人” “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 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备课补遗教学札记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3 -沧桑感,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五、课文译文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 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 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 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 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 圆月一轮。

13、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 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 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 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 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 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 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 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 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 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 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 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 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

14、山水 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 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六、赏析: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 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 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 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 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 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 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其它四 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 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 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

15、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 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 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 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 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 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 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 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一、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 创造目的。 二、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三、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自学引导】 一、导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 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 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 呢?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 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旧梦,再次走进孟浩 然的世界吧。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襄阳(今属湖北)人, 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 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 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